要知道,那可是七千精锐的日军,而非七千皇协军或中央军。
楚云飞换位思考,自觉难以做到这一步,不禁对八路军的神奇表现充满了好奇。
他心中装着这件事,整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于是,他索性在指挥室里等待消息,站得累了便坐下歇息,坐得久了又起身走到窗边,任由夜风吹拂。
直到黎明时分,那边的战局终于尘埃落定,更详尽的消息也随之传来。
作为参谋长的方立功,此时也正全神贯注地等待着这些至关重要的信息。 他毅然决然地踏入硝烟弥漫的战场,亲手捕获了几名落荒而逃的伪军士兵,甚至斗胆面见了八路军的统帅,从而获取了前线最直接的情报。
此刻,在指挥室内,三五八团的几位营长与团部参谋们济济一堂,皆目不转睛地等待着战局的剖析。
“参谋长,局势究竟如何?”一位营长按捺不住内心的焦灼,急切地发问。
方立功首先对楚云飞心中的疑惑给予了解答:“真相并非三千对阵七千,而是八路军增援的是三八六旅的旅部,及其麾下的老牌劲旅七七二团。八路军的参战人数实为五千之众。”
七七二团,作为十八集团军麾下久经沙场的老牌部队,其战斗力显然非那些新成立的独立团所能比拟。
陈大旅长更是战功赫赫,他的诸多经典战役在整个二战区都传为佳话。
对于这两者的实力,楚云飞自然有所耳闻,他沉吟片刻后说道:“也就是说,八路军以五千之兵,击败了七千日军。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壮举。”
自抗战以来,以少胜多似乎成了日军的专利,他们凭借着训练有素的士兵和精良的武器装备,常常能以极低的伤亡比取得胜利。
平均每消灭一名日军,就需付出六名抗日士兵的生命作为代价。
即便是在楚云飞麾下精锐的三五八团中,要想消灭一名日军,也需至少两名士兵的牺牲。
而若能达到一比一的伤亡比,那已经是极为难得的胜利了。
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兵力优势之上,若是没有足够的兵力优势,消灭一名日军所需付出的代价将会飙升至三人甚至更多。
与之相比,八路军仅凭五千弱势兵力便能战胜七千日军,其英勇与智慧更是显得尤为突出。
指挥所内的军官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一营长钱伯均嘴角挂着一丝不屑的笑意,嘲讽道:
“不会吧,难道八路军真的请了神明相助,或是喝了什么符水变得刀枪不入?我看八成是他们自己吹嘘出来的,根本没有那么厉害。”
他一向对那些衣衫褴褛的土八路不屑一顾。 于是乎,一股难以抑制的反驳冲动涌上心头,我方立功的脸面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装饰。
仿佛方立功成了众人眼中那个可以随意摆弄的呆瓜,任由人戏耍。
不少军官内心暗暗赞同钱伯均的观点,认为八路军纯属夸大其词。然而,出于颜面考量,他们只是选择了沉默,未敢公然表态。
方立功只是淡淡地瞥了钱伯均一眼,对他的观点置若罔闻,转而面向楚云飞说道:
“团座,包围独立团和新二团的日军,实则远未达到七千人。
因为日军吉田联队长,在包围战打响之前,就已被独立团斩于马下。
他麾下的第三步兵大队同样未能幸免,早已被独立团消灭殆尽。再加上其他参战部队的损失,
当独立团被包围时,日军第四旅团的山下联队,再加上吉田联队的残兵败将,以及一个所谓的机动大队,总人数不过五千有余。”
这一消息宛如一场八级地震,让整个指挥部瞬间陷入了沉寂。
这不就意味着,八路军在被包围之前,通过机动灵活的战术,已歼灭了近两千名日军?
怎么可能?这岂不是天方夜谭?
但参谋长方立功向来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行事极有条理。
他绝非那种爱开玩笑之人,更不可能编造一个虚假的消息来戏弄在场的众人。
楚云飞紧握双拳,那股力量感迅速让他恢复了冷静与理智:“这消息是从何而来的?”
他一下子问到了问题的核心。
方立功既然敢于公开透露这一消息,自然是胸有成竹:“我们俘获了一名皇协军团长,他全程参与了这场战斗,对战局了如指掌。”
“快,赶紧把人带上来。”楚云飞急切地催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