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这是他目前能够用最少的启动资金来做的事,就算钱不够,也可以先记账,都是乡里乡亲的,只要把牲畜卖了之后,回来把钱给上就可以,但时间一定不能太长,这年代谁家都不宽裕。
第三,交通十分不便,外出基本靠走路,有条件的会赶上马车,有自行车的都没有几户,十里八村的都只有一辆拖拉机。
要想去县城的牲畜市场卖牲畜得天不亮就出门,赶着牲畜走二十多里的路程到市场,这是一个体力活。
牲畜也不会一直听话的跟着走,赶着他们十分费劲,如果途中跑了也十分难找,很容易丢失,谁也不会为了卖一点家畜而去麻烦。
和后世不一样,因为交通条件的制约,没事时是不会去县里的,一年到头一户人家顶多就去一两次,更不会去牲畜市场看,有什么要卖的牲畜都在附近买了,信息十分闭塞,这给他挣差价创造了条件。
都到了九八年,他们这个地方有好多人都没去过本县的县城,可见地理位置十分闭塞,也反应出了村里的贫穷。
总结下来贩卖牲畜就是“用信誉去换取别人的信任,用汗水去换取人民币。”
了解这些信息之后,齐远东的内心不由的变得火热,他家也有两只羊可以卖了,都有七八十斤。但这件事他还得回去和家人商量一下,这个家他并不能完全做主。
之后他又去详细的询问了一下,了解到更多有用的信息,得到这些信息之后他也心满意足了,不虚此行。也探了探他们的口风,从中得知只要他想要,都可以把要卖的山羊卖给他,卖给谁不是卖呢?只要价格合适,谁都可以买。
其中一个农户陈伯还表示如果他想要,谈好价格之后,他现在就可以把羊赶回家,这给了他更充足的信心。齐远东表示要他肯定是要的,但得等下一周,让陈伯再养一养。
因为齐远东还没有到市场上看过价格,他也心里没底。
他们都以为齐远东只是在开玩笑的,也就没有上心了,继续在哪“聊天打屁”。
齐远东在等牛、马都吃饱了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去和家人商量。
找到在羊群中的老山羊,并召唤剩余的五只羊,不一会都聚集在了他身边。
看到他的行为,叶叔问道:“要回去了?
”齐远东答道:“出来好一会了,都已经吃饱了,得回去了,并客套的反问他们回不回去”,叶叔表示他们待会再回去,让羊群在跑一会,多吃吃草。
齐远东赶着牛羊,牵上马后和他们打了一声招呼就回家了。
到家后看着齐父和二哥都在,他将牲畜关进圈,就打算去和他们商量一下。
齐远东走过去蹲在他们身边说:“我打算明天去一趟南永县,看看牛马市场(他们这习惯把牲畜市场叫牛马市场,后文都将用牛马市场代替牲畜市场)的价格怎么样”。
齐远东的这句话十分的突兀,齐父看着他,“去看牛马市场干嘛,老远的,没事干了?”
二哥齐远华也不解的看着他,齐远东觉得不能直接和他们说自己要做生意,就说:
“我今天放羊的时候看到那两只殇羊都有七八十斤了,可以卖了,包谷也到了第二次放化肥的时候,家里没有化肥了,草又长了出来还得买一些除草剂回来,把羊卖了刚好买化肥农药”。
齐母在旁边接话,“钱多得慌啊,那一点草,花一点时间去锄就可以了,还要花钱去买农药?化肥确实得去买一些了,放了之后粮食更高产。”
齐父也在旁边接话道,“化肥确实得去买了,但两只羊就不用费劲的赶上市场了,不嫌麻烦?等有羊贩子来村里收羊的时候再卖,如果羊贩子没来,多联合几家在去卖。”
齐远东这才反应过来,这时人们的思维都是贩卖牲畜得走路,也可能是牛马等大牲畜没法用马车拉,羊又比较多拉不下,也没有人去试着拉活羊,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惯性思维——他们没有想过用马车来拉。
齐远东解释说,“我不用赶,我把羊栓在马车上,赶着马车就可以了,这样也可以加快速度,人也不麻烦,市场上价格可能还更贵一点,不然那些生意人怎么赚钱,”齐父一听也觉得这个办法可以,就没在反对了。
晚饭后齐二嫂一听到齐远东明天要独自去卖羊,就不高兴了,觉得他会占便宜一样,“说你一个人去,羊跑了怎么办?去卖的时候马车也没人看?”旁敲侧击的让二哥也跟着去。
齐父这么一听也觉得不太把稳,毕竟没人做过,也不太放心小儿子一个人。齐远东这才反应过来,现在虽然没有分家,但各自打工赚的钱都是各自装着的,家里之前卖牲畜得来的钱都是他父母保存,用到的时候他们才拿出来公用,现在让他自己去,肯定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