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陡的坡你让他一个人……唉!”郑会计叹了口气,转头看向大林,“林记者,我去找一下人,你这边先拍。”
“没事儿,您先去吧!我自己可以的。”
“好好好。”郑会计连声说着,又交代民兵队长“看住”房门前的男人,而后急匆匆往村后头走去。
民兵队长是个实诚人,唏嘘着对大林解释:“扶贫这一块马上要迎检了,现在村里最怕困难户又出什么意外。就算不是我们村里的责任,也会弄得很不好看。”
大林连声道:“能理解。这样,我先去拍镜头,你们就在这里等吧!”
“好的,有什么问题你就喊一声,这个村子也不大,喊一声就听到了。”
“没问题。”大林扛起摄像机,另一手拎着三脚架,大步往村里走;山妹在原地踌躇片刻,被房门前男人直勾勾眼神看得有些发毛,赶紧小跑两步,跟在了大林身后。
“咦?不陪那个刚认的本家叔叔啦?”大林听到脚步声转头,笑着打趣。
“错啦,不能叫叔,只能叫哥,我跟他同辈。”山妹脆生生地说。
大林满脸“鄙夷”之色,故意嘲讽道:“我看人家的年纪都四十多奔五十了,我叫一声‘大哥’都觉得占人家便宜,你也叫哥?脸皮厚不厚啊?”
山妹笑眯眯地也不生气,说道:“那你可以叫他叔叔啊,我这边肯定要按辈分叫的。”
“你成心占我便宜是不是?”大林吹胡子瞪眼睛。
“嘻嘻……”自觉占了便宜的小姑娘一蹦一跳,跑到大林前面去了。
玩笑开过,工作开始。
扶贫攻坚的项目嘛,最重要的自然是体现扶贫工作前后的对比;大林立好脚架,将镜头对准了一座座破败荒置的老屋,以及早已抛荒的层层梯田。乱石、矮树、贫瘠的土地、几近于无的基础设施;一切能体现岭尾村曾经贫困面貌的画面都是他所需要的素材。
拍着拍着,镜头里忽然看到一座单门独栋的建筑。
建筑本身不大,大约是两居室面积,而且只有一层;不过与村里破败的房屋不同,这栋建筑整齐而干净。外墙抹着石灰,房顶叠着黑瓦,门头上悬着两个大红灯笼。透过栅栏门往里看,能看到里边白墙石阶、雕梁画栋。
一圈矮墙将这座建筑与外界隔绝开来。
看着与岭尾村整体印象格格不入的建筑,大林微微有些愣神,但很快就反应过来:这应该就是郑会计口中那座供奉“陈将军”香火的庙宇。
正想着要不要将这座庙宇收入镜头时,从庙后边转出来一道人影;来人身穿一件长袖白衬衫,下穿深蓝色长裤,脚上蹬着一双解放鞋,走路时微微驼着背,一摇一摆,看着身形有些瘦弱,仿佛随风就要倒的模样。
等到走近一些,大林才完全看清对方相貌;那是个长相平凡的老头,大约七八十岁年纪,没有胡子,满头斑白。
老人也看到了大林。
“哦,有客人啊?后生仔,你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