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八日*《国榷》。
紫禁城的乾清宫中,气氛凝重而庄严。
兵部尚书于谦,这位果敢的朝廷重臣。
向郕王朱祁钰陈述了当前的局势。
“郕王,如今王振的家族已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全族皆已处斩,朝事暂得安定。
此时,正是您承继大统,肩负国家重任的最佳时机!”
于谦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郕王朱祁钰听后,面露犹豫之色。
担忧地说道:“可是太后那边……”
于谦深知郕王的顾虑,他微微一笑,安慰道:“太后那边已经同意了,经过午门血案一事,她深知大局为重。
如今,京城已在我等掌控之中。
太后自然会明白该如何行事!”
于谦的话语中充满了深意,他调遣大量外地兵马入京,如今京城之内。
他便是说一不二的人物。
他深知,在这个关键时刻,必须要有人站出来承担重任,而郕王,正是最合适的人选。
郕王朱祁钰听后,心中豁然开朗。
点头说道:“那就听于爱卿的!”
于谦见状,心中暗自欢喜。
自己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
接着,于谦呈上了一份继位后的封赏名单,这份名单上。
宣府总兵杨洪被封昌平伯,掌管京师。
右都督石亨被封武清伯。
率领京师兵马保卫皇城。
吏部尚书王直加封为太子太保。
礼部尚书胡濙加封为太子太傅……
这份名单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为推举郕王上位出了大力的人物。
郕王朱祁钰看着这份名单,心中不禁有些疑虑:“于爱卿。
这封赏似乎有些过大了,是否合适?”
于谦微微一笑,解释道:“为了推举您上位,这些人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这些封赏并不算大。
只要按照这份名单进行封赏,您便可顺利登基为帝,安定群臣之心!”
九月初七,瓦剌部落的营地中。
帐篷密密麻麻。
犹如繁星点缀在广袤的草原之上。
此地靠近河流,水草丰茂。
一群骑兵正赶着羊群悠闲地放牧。
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
然而,在这宁静之中。
却隐藏着汹涌的波涛。
最大的帐篷内。
皇帝朱祁镇正襟危坐,面容凝重。
淮王也先急匆匆地走进帐篷,语气急切:“陛下,大事不好了!
京师传来消息。
文臣们竟然拥护郕王登上帝位!”
朱祁镇闻言,拍案而起,怒不可遏:
“岂有此理!
朕是先帝所传帝位。
太祖皇帝也明令长子继承。
朕还尚在人世。
他们有何权力废朕帝位?”
淮王也先沉声道:“陛下,这一个月来,我们多次前往九边重镇。
希望他们能开关让路,但始终得不到回应,从目前的情况看,这郕王登上帝位。
定是边关武将和朝中大臣勾结所致。
陛下此次巡边,究竟是为了什么?”
朱祁镇坐下,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
“朕明白了。
此次巡边,朕先是查出了独石都指挥佥事杨俊的叛变,后又发现他父亲也参与其中。
你刚说朝中文臣也参与了,那么兵部侍郎于谦极有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可惜这次朕没有将他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