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忠,这位英勇的蒙古族人,在洪武年间,与祖父、父亲一同从塞外投奔明朝。
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
洪武九年,毛忠的祖父在西北与蒙古骑兵交战,英勇牺牲,为国捐躯。
毛忠自幼在军营中长大,深受熏陶,对行军打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力大无穷,擅长骑射,在永乐年间崭露头角,经常率领骑兵冲锋陷阵,成为一支无懈可击的“敢死队”。
在洪武、建文、永乐、洪熙时代。
毛忠以小兵身份参战,屡立奇功。
他勇猛善战,屡建奇功,为明朝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宣德皇帝朱瞻基继位后,毛忠的才华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
然而,朱瞻基继位后,实行“收缩”政策,撤销了长城外面的许多卫所,导致边境防线空虚。
鞑靼、瓦剌、兀良哈等蒙古骑兵乘势南下,边境战火连天。
在这危急时刻,毛忠挺身而出,成为了明朝边境的守护者。
他主要打埋伏,凭借出色的战术和勇猛的精神,斩杀敌军众多。
宣德时代,毛忠前后斩杀蒙古兵两万余人,俘虏将领数十人,北元少师、太师等官员十几人。
然而,宣德皇帝的“收缩”政策并未能彻底平息蒙古的侵扰。
朱祁镇继位后,他意识到必须改变祖父、父亲的策略,决定主动出击,深入漠北作战。
1438年,朱祁镇刚继位三年,便派王骥、蒋贵等率兵远征鞑靼,力图要消灭阿台汗。
在这场战役中,毛忠再次展现了他的英勇和智慧,蒋贵与王骥分两路出兵,蒋贵率2500骑兵充当前锋,而毛忠则是蒋贵的先锋官。
明军采取奔袭战术,蒙古大将朵儿之伯猝不及防,毛忠率先冲入营内,在狼山下击败敌军,斩杀数百人。
这场战斗充分展示了毛忠的勇猛和果敢,也为明军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随后,毛忠建议蒋贵继续奔袭,不给敌军喘息之机。
虽然阿台汗远在数百里之外,对明军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毛忠坚信这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他力劝蒋贵袭击阿台汗,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蒋贵觉得很有道理,便率两千兵马从镇夷出发,抄袭小路,走了三天三夜,抵达阿台汗的营垒,而对方却没有发觉。
在决战时刻,毛忠率7个骑兵充当敢死队,突然冲入马群。
他巧妙地用马鞭打弓袋,让蒙古的马匹受惊,全部伏在地上。
阿台汗惊慌失措,只能仓促指挥士兵迎战,但马匹不听指挥,只能步行与明军战斗。
此时,蒋贵、毛忠率骑兵纵横驰骋,挥舞着马刀砍杀,阿台汗夺路而逃。
明军追击一百余里,三战三捷,在黑泉边歼敌数千,阿台汗、朵儿只伯只身逃走,鞑靼部元气大伤。
《明史》记载:“出沙漠千里,东西夹击,敌几尽。”亦集乃路之战,王骥、蒋贵、毛忠威震塞北。
亦集乃路之战后,鞑靼部元气大伤,蒙古草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继位为景泰帝。
然而,在这个动荡的时期,却有人诬陷毛忠与也先是好友,私底下多次联系。
这一消息引起了朝廷的震动,礼部侍郎李实出使瓦剌归来后上奏皇帝朱祁钰。
而兵部尚书于谦则大力赞同。
然而,皇帝朱祁钰却不准,因为他深知毛忠这种几朝为国戍边忠心耿耿的老将不可能做出对大明不利的事。
当时大明边将吃空饷问题极其严重,但唯独毛忠没有这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