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第六十讲】(1/2)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 133 页。我们这一科讲到庚二,决通疑滞。这个地方有一段的问答。

阿难尊者的提问是说,我们整个修行的主导者是我们一念心,“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你所有的拜佛、念佛、持戒、修善的功德是往哪一个方向走,是那一念心来主导的,不是法门在主导的。好,我们的目标很清楚,是要成佛,所谓的菩提涅盘乃至于大圆镜智。这个果地的功德,每一个功德都是常住不坏,都是不生不灭。我们的目标是不生灭的,但是我们的因地是在六根中修学,那六根到底是生灭还是不生灭呢?这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追求的是一个不生灭的果地,那我们的因地也应该不生灭才对呀。那我们就正式看,阿难尊者他提出的质疑,“疑因断灭”。

若此见听,离于明暗动静通塞,毕竟无体,犹如念心,离于前尘,本无所有。云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欲获如来七常住果?

佛陀您一再地提醒我们,在整个断恶修善、返妄归真的过程中,要以六根门头来当所观境,但是这个地方有个问题啊!假若这个六根,包括见闻嗅尝觉知这个见精的六根的功能,比方说眼根的见,离开了明暗就没有自体,耳根离开了动静也就没有闻的自体,鼻根离开了通塞也没有嗅的自体。也就是说,整个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是随外境而生灭的,本质就是一个生灭心嘛。比方说前面说的这个一念心,第六意识的分别心,离开了五尘落谢的法尘的影像,也是本无所有啊。那么世尊您老人家怎么会把这种离开外在尘相本来就没有自体的、这种终究要断灭的修因,来追求这个大乘的七常住果呢?这个是不合理的啊!我们的因地是生灭变化的,但是却要去追求一个不生不灭的果报,这个地方会有“自教相违”。我们看下一段就知道。

世尊!若离明暗,见毕竟空;如无前尘,念自性灭;进退循环,微细推求,本无我心,及我心所,将谁立因,求无上觉?如来先说湛精圆常,违越诚言,终成戏论,云何如来真实语者?

这以下就正式提出阿难尊者心中的质疑。说,世尊!假设离开了这个明暗的外在的尘相,我们这个能见的功能就毕竟空了。你看,一定有明相暗相,我们的见才能够产生了别的作用。就如同这个前五尘的落谢影像的法尘的作用,如果是没有,那么第六意识的了别功能就消失了。所以经过我一进一退如此辗转微细地去推度、去寻求,我本来就没有这一念真实的心以及它相应的心所。没有真实,意思就是说,它因为离尘无体,随境生灭,所以它没有真实性。

既然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都是随外境而生灭,都不真实,而我们修行却又在六根中用功,那这样有个问题,“将谁立因,求无上觉?”那么将以什么为不生灭的真因,而求果上的不生灭之觉性之果呢?而如来世尊您在前面的十番显见当中一再提到,身为一个见性有四种功德,它是湛然不动的,它是精纯不杂的,它是周遍圆满的,它是常住不灭的。那么我们正是以见性这种湛精圆常四种功德来当作整个修行的真实的因才对呀。假设我们依止六根的生灭相来修学,那岂不是“违越诚言”?前面的经文跟后面的经文相违背,整部经变成戏论,那么佛陀又怎么称为一个真实语者呢?

所以阿难尊者最后“求佛开示”:

惟垂大慈,开我蒙悋!

希望慈悲的佛陀能够开导我心中的蒙昧跟我心中的执着。

当然,这一段疑问会牵涉到后面的回答。我们把阿难尊者的疑问提出来:修行在六根中用功,而六根正是一个生灭相,那你怎么依止生灭的因能够追求不生灭的果报?

这个地方阿难尊者提出这个问题,其实阿难尊者本身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蕅益大师对于这一段的注解说,阿难尊者的盲点在哪里呢?阿难尊者他只知道六根的作用是生灭的,而不知道六根的体性是不生不灭的,见性、闻性乃至于知性是不生不灭的。你看到六根的表层作用是生灭的,但它的体是不生灭的。

那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六根到底是生灭还是不生灭?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不一定!这六根是很妙,如果跟六尘在一起,它就变成生灭;六根如果回光返照,跟真如本性在一起,它就变成不生灭。就是向内跟向外。当六根向外活动的时候,它就变成生灭,你永远不可能成佛,你一辈子都不可能成佛,因为你那个生灭的因不可能成就不生灭的果,就像你用沙煮一辈子,还是沙。所以,在成佛的过程当中,你一天到晚向外攀缘,是不可能成佛的,因为你没有种下一个成佛的真因。但是,当你的六根开始回光返照的时候,它又变成不生灭。所以这六根是很妙的,内外的本质不同,攀缘六尘的时候变成生灭,回光返照变成不生灭。

所以这个地方,阿难尊者只知其一,他只知道六根向外攀缘变成生灭,他不知道当六根回光返照的时候又变成不生灭。所以蕅益大师说,阿难尊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这个六根到底是生灭还是不生灭,这以下佛陀会详细地回答。我们看后面的经文就清楚。

壬二、示答 分三:癸一、斥迷许说;癸二、指事除疑;癸三、会通结示

佛陀的指示跟回答,这个地方有三段:第一个,斥迷许说;第二个,指事除疑;第三个,会通结示。

癸一、斥迷许说

佛陀先诃责阿难尊者心中的迷惑,并允许宣说。

佛告阿难:汝学多闻,未尽诸漏,心中徒知颠倒所因,真倒现前,实未能识。

佛陀先诃责说,阿难!你是好学多闻,你能够有种种的广学多闻而成就闻慧,但是没有深入思惟它的道理而成就思慧。也就是说,你这个人很有知识,但是没有把知识转成一种修行的概念。所以“未尽诸漏”,你心中的思惑烦恼没有除,你只知道“颠倒所因”,知道我们整个颠倒是一念迷情而有,是迷真起妄,但是真正的那一念迷情颠倒之相现前,你却不能产生判断。也就是说,他知道六根之所以会产生障碍是有迷情,但什么是迷情他不知道。就是,向外就是迷情,向内就是觉悟,他没办法作一个正确的内外的判断。

所以蕅益大师说,阿难尊者只知道六根全体是妄,而不知道六根全妄是真。也就是说,他认为六根是没有用的,六根一天到晚攀缘六尘,但是它没有用。真实的功德就在六根当中,你不是把六根放弃,你把六根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反见见自性,它就变成真实。所以蕅益大师说,阿难尊者只知道六根全体是妄,而不知道六根全妄就是真。这个地方你弄清楚了,你就知道佛陀是怎么回答。

癸二、指事除疑 分二:子一、诘根尘显迷倒;子二、就闻性示因常

子一、诘根尘显迷倒

指事,佛陀直接指出现前的事相,来去除阿难尊者心中的疑惑。为什么“指事”呢?佛陀一般都是先讲道理,很少讲事。古德说,因为六根的体性是很深妙,难以理解的,所以必须先从事相来说明,再用道理来印证,从事相来破除他的疑惑。

这个地方有两段:第一段,诘根尘显迷倒;第二个,就闻性示因常。诘,就是佛陀诘问,根尘的交互作用而使令众生产生颠倒,就说出来了。六根之所以颠倒,不是六根有问题,是六根跟六尘在一起,根尘相合,在一起了。如果你把六根从六尘拔掉,六根就变成功德了。你六根一天到晚跟六尘在一起,六根就完了,就变成迷倒了。

【图一】

恐汝诚心,犹未信伏,吾今试将尘俗诸事,当除汝疑。

说,恐怕你真诚的心还不能产生真实的信伏,来调伏心中的疑惑,所以我把这种世俗的事情来作简单的说明。六根到底是真实的功德,还是颠倒迷惑,这个道理太深妙了,所以我必须用事相作证明。

这当中有两大段:第一个是“诘问根尘”,第二个是“责其矫乱”。

第一大段的“诘问根尘”,又分成两段,第一个是“约根问答”。

即时如来敕罗睺罗击钟一声,问阿难言:汝今闻不?阿难大众俱言:我闻。钟歇无声,佛又问言:汝今闻不?阿难大众俱言:不闻。时罗睺罗又击一声。佛又问言:汝今闻不?阿难大众又言:俱闻。佛问阿难:汝云何闻?云何不闻?阿难大众俱白佛言:钟声若击,则我得闻,击久声销,音响双绝,则名无闻。

我们看佛陀的现实情况。这个时候如来就教敕罗睺罗起立,去撞那个钟,撞一下。撞完以后,就问阿难尊者说:“汝今闻不?”你们现在有没有听闻呢?当钟声生起的时候,有没有听闻的功能呢?阿难大众都说:我们都听到了钟声的声音。

时间久了以后,钟声已经慢慢地歇止了,恢复到无声的状态,佛陀就说:那你们现在还有没有听闻的功能呢?阿难大众都说:我们现在都听不到声音了。

这个地方有问题!你可以看到,阿难尊者是答非所问。我们先讲出这个消息再往后说。

你看,佛陀是问阿难尊者说,你有没有听闻的功能?是问“根”,问六根。阿难尊者是说,我有听到“声音”了。阿难尊者用“尘”来回答。我们根跟尘都经常纠缠在一起。所以你看,这个地方,身为阿难都根尘分不开了。

好,那佛陀再问。这个时候罗睺罗再撞钟一声,佛陀又问说:你们现在有没有听闻的功能?阿难尊者又说:有,我们有听到声音了。佛陀就问阿难尊者说:“汝云何闻?云何不闻?”你们究竟是什么情况叫作有闻,什么情况是没有听闻呢?阿难尊者就白佛陀说:假设钟声被击发,我们就有听到声音;等到击久了以后声音消失了,音声跟“响”(响就是余音的回响),两个都断绝了,我们就听不到声音。

蕅益大师说,这是阿难尊者一个错误的回答,就是答非所问。佛陀以“根”来问,阿难尊者以“尘”来回答。阿难尊者为什么把六根质疑作生灭相?因为他根跟尘经常结在一起。

再看第二段,“约尘问答”。

如来又敕罗睺击钟,问阿难言:尔今声不?阿难大众俱言:有声。少选声销,佛又问言:尔今声不?阿难大众答言:无声。有顷,罗睺更来撞钟。佛又问言:尔今声不?阿难大众俱言:有声。佛问阿难:汝云何声?云何无声?阿难大众俱白佛言:钟声若击,则名有声,击久声销,音响双绝,则名无声。

这个时候,佛陀又敕罗睺罗来撞钟,就问阿难说:那你现在有没有听到声音呢?阿难大众说:有啊,我们都听到声音了。过一段时间,声音跟音响消失以后,佛陀又问说:那你现在还有听到声音吗?阿难大众回答:现在已经听不到声音了。过了一下子,罗睺罗又主动地撞了钟一声,佛陀又问:那么你现在有听到声音吗?阿难大众说:有,有听到声音。

佛陀就问阿难说:那么究竟什么情况叫有声,什么情况叫无声呢?阿难大众就白告佛陀说:假设钟声被击发叫有声,那么击久了以后声音消失了,这个最后的音响,余音也断绝了,这个叫作无声。

蕅益大师说,这一段的回答,阿难尊者是正确的回答。佛陀以“尘”来问,阿难尊者也以“尘”来回答,这一段是正确的。

好,这两段的问答以后,佛陀要作总结了,看经文。

佛语阿难及诸大众:汝今云何自语矫乱?大众阿难俱时问佛:我今云何名为矫乱?佛言:我问汝闻,汝则言闻,又问汝声,汝则言声,惟闻与声,报答无定,如是云何不名矫乱?

那么这个时候佛陀就对阿难尊者说:你现在的回答,可以说自己所说的话产生错乱,你根本连根跟尘都分不清楚。那么阿难大众就问说:我们怎么错乱呢?佛陀说:我第一次问你有没有听闻,那么你就回答说,或者有闻或者不闻;第二次我又问你有没有声音,你也回答或者有声或者无声。当然第二次是对的,问题在第一次。你在第一次回答我的时候,把能听闻的耳根,那个闻的功能,跟外在的声尘——所听闻的声尘这两个,产生一个“报答无定”,产生了一种错乱的认知,所以怎么不是错乱呢?

佛陀这一段所诃责的是第一次的问答,就是根尘不分。尘是完全生灭的,但是耳根是生灭跟不生灭的和合。你看我们撞钟,大秉师你撞个钟好了,这样子大家比较清楚,你稍微撞一下。好,我们不要去注意声音,注意耳根。我们刚刚听到了钟声,但是钟声消失的时候,我们也听到声音啊,听到一个“没有声音”。“没有声音”也是一种声音。“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动是有声音,静是无声音。听到“动”的时候,那是一个生灭相,听到“静”的时候也是生灭相,但是那个闻性的体,那个能闻的功能永远存在嘛。它听到“有声”,听到“没有声”,那个耳根的闻性是不生灭的,它是不生灭的。所以,你要向外,那又变成生灭;向内的时候,又变成不生灭,所以六根是生灭跟不生灭的和合体。这个地方佛陀道出这个道理。

子二、就闻性示因常

【图二】

我们看“就闻性示因常”,就着听闻的体性(注意,不是就着听闻的那种一时的作用,是听闻的内在体性),来指示六根之性是常住不灭的真因。

我们要的是那个闻性,不是听闻的那个生灭的作用。

阿难!声销无响,汝说无闻,若实无闻,闻性已灭,同于枯木,钟声更击,汝云何知?知有知无,自是声尘或无或有,岂彼闻性为汝有无?闻实云无,谁知无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钟小艾想到贴,祁同伟表示不要
钟小艾想到贴,祁同伟表示不要
+++祁同伟表示,玩的就是科技。只有科技才能兴邦,才能强国。祁同伟:小艾你误会了,我跟梁璐是真爱,不是吃软饭。侯亮平:祁学长,放过我,放我一条生路。祁同伟叹了口气:亮平,我还没出手,你怎么就倒下了?科技强国,让华夏崛起!
不爱码字的凡凡
龙族:审判罪恶的高歌
龙族:审判罪恶的高歌
审判罪恶的高歌:小魔鬼掌握最新的言灵时间归,强行逆转路明非的时空线,让他回到了18岁的那一年“这次我要拯救所有人”我去过一家网吧,老板胡子拉碴,他旁边坐着一个红发女孩,手里的小本子写着加油……
神话之上
炙悲
炙悲
挽溪揽望这荒凉的黄土地和浅浅扎根在这的人们,满目凄凉,悲不自禁,终于意识到凭己之绵薄之力又如何能与这千千万万年的传统和氛围对战?可不育后来人,后来何来人?
雪枫汝梦
梁人者说之1996
梁人者说之1996
关于梁人者说之1996: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粉红色的花手袖
诡秘:从学徒到高维俯视者
诡秘:从学徒到高维俯视者
“愚者”缓步迈入光门之后,身后一个个破裂的“蚕茧”轻轻晃动。于是在贝克兰德的东区,某个倒霉蛋于陌生躯壳中苏醒,懵懂地推开新生活的门扉。“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完了,当行的路我已经行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若干年后,踏出屏障,面对汹涌而来的...
竹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