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鞑虏”强盛,不可骤灭,须谨守边关,禁其贸易,耗其财货人力,待其不败自败。
流寇危害最大,破坏生产。当剿抚兼用,不可偏废。或招募为兵,以御鞑虏;或收为民,分发田地耕牛耕种。有死硬不思悔改者,除恶务尽。
然招抚之时,务必分散各处,以免早降暮叛,降叛不定,徒耗钱粮。
奢安为强弩之末,务必一举铲除。
海寇只是为了垄断贸易,益招降为主,扶持以抗西夷。
不过,其海上利润巨大,宜想方设法,征其赋税。不过此事宜缓缓图之,不可再生祸端。
最后,张顺又总结到“忘战必危,非忘战也,实不能战也。”
百姓无恒产,国家无税基,军队无饷银,军械腐朽,战马短缺,自然危机四伏,虽士卒用命,将士忠勇,亦不足道哉!
“好,写的好!”朱由检看到这里,不由一拍大腿,连声赞叹道。
“若非武举殿试,此宰相之才欤!”
“此人当名列第一,赐武状元及第!”
原来张顺这厮来于后世,无论眼光见识,都远超这个时代的常人。
他深知这一次的武举,无论是考官,还是阅卷人都是文官出身。
这些人本不知兵,自然不喜欢有人在试卷上谈一些细枝末节。
若是你和他们探讨一些治国的大道理,他们就会视之为天下大才。
好在张顺虽然不知道大多数历史细节,但是大致的历史走向还是清楚的。
历史告诉他,后来满清虽然在一次次入关中,虽然耗尽了明朝血,但是始终不能在关内建立稳固的基地。
出自陕西的农民军叛降不定,几乎祸及了北方和四川的大部分地区,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生产。
至于海上的郑芝龙,最后还是被朝廷招降了。
所以,他只要按照这个写下去,绝对不会就出问题。
好巧不巧,这个朱由检也读了很多书,文化水平很高,本质上也是个文人墨客。
果然,一见张顺的文章,顿时惊为天人。
想到此处,他连忙喊来秉笔太监,开口问道:“原来的一甲是谁?现张顺排名第几?”
“启奏陛下,兵部上呈的一甲,第一名张顺,第二名张景星,第三名汪启俊。”秉笔太监连忙回答道。
“哦,这样啊!”朱由检闻言一愣,不由犹豫了起来。
既然兵部已经把他列为一甲,似乎这里面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要不,我把王来聘提为第一,让张顺屈居第三?
想到这里,朱由检又连忙拿起来王来聘的墨卷看了起来。
只是他刚看了一半,忍不住又扔了回去。
这王来聘的试卷不可谓不好,但是一和张顺的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怎么说呢?
如果张顺的是高屋建瓴,那么王来聘的只能算螺蛳壳里做道场。
至于,其他人,别说螺丝壳里做道场了,简直是米上刻字,麦上雕花,精亦精矣,奈何不得其要。
就在朱由检犹豫不决之间,突然灵光一闪,不由笑了起来。
“好你个奸贼,实在是奸诈至极,险些上了你的当了。”
“怕是你故意如此,自以为算准了朕的心思,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