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稷下学宫之中,温暖的阳光恰似轻柔如丝的金线,悄然地透过古朴且庄重的窗棂,如金色的流辉般洒落于地面,为这座满溢着智慧与历史厚重感的神圣殿堂增添了一抹既温馨又极具神圣意味的色彩。苏秦怀揣着崇敬与好奇之心,缓缓步入其中,在那一刹那,仿佛踏入了一个全新的奇妙天地。他的目光瞬间便被这里独特的氛围紧紧吸引住。
抬眸望去,学宫之内众人齐聚一堂,然而却秩序井然。每个人都举止文雅,言行之间自然流露出一种内敛的修养。尽管人数众多,却丝毫没有喧哗之音。众人彼此尊重,这种尊重恰似一种无声的默契,在空气中静静地流淌着。在此处,发言是自由的,人们能够毫无拘束地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而争辩亦有其规则,绝非无意义的争吵,而是充满理性与智慧的思想碰撞。
苏秦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心中感慨万千。他深刻地认识到,原来人的文明果真如他先前所思,源自于文化,源自于文化中所蕴含的深厚道义。在这里,文化的魅力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地展现在眼前,让人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那强大而又独特的力量。
只见一位头发花白、胡须修长的老先生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登上讲台。那步伐虽不急促,却带着历经岁月沉淀的从容与淡定。年轻的学子急忙上前,恭敬地为他送上一张古朴的方凳和一杯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清茶。老先生微微点头,以示感谢。
坐在台下的人们纷纷相互对视,眼神中充满好奇与期待。然而,谁也没有发出声响,仿佛都在等待着老先生开口的那一刻。那模样,似乎没有人知晓这位老先生究竟是谁,来自何处。苏秦心中同样充满好奇,他悄悄问身边的人:“他是鬼谷子先生么?”那人轻轻摇了摇头,接着做了个手势,示意苏秦安静聆听,不要打扰即将开始的讲学。
老先生站在讲台上,环顾全场。他的目光沉稳而深邃,仿佛能洞察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随后,他稳稳地坐下,那姿态如同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即将开启一场知识的盛宴。他缓缓开口道:“有心知会在座的诸位后生,吾甚是高兴。吾是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吾所讲之内容。俗语说,文以载道,人以载文,那么是不是可以说人以载道呢?”
“先生,我看这是可以的呀,不过,我有言在先,若有不妥之处,还望先生海涵。我并非抬杠之意,只是心中有疑惑,小辈无忤逆之心,如先生允了,始敢言。”台下有人发言道。那人语气恭敬而诚恳,充满了对老先生的敬重。
“但说无妨,尽管提问。吾之本分即为传道授业解惑。不然呢?意何在?”老先生语气平和地说道,他的声音如同春风拂面,让人感到温暖而舒适。
“先有老子、孔子、孟子、墨子、孙子、鬼谷子等等,他们不是各有各的道吗?因此说人以载道无咎。”那晚辈小生继续阐述着自己的观点,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
“首先,我要问你,这道是因人而道,还是道法自然?也就是所有人面前的道是一样的,而不同的是我们取道的角度和高度是因人而异罢了。打一个简单比方,太阳东升西落无论在哪一个人那儿都是一样的,道不会因人而异。只是有人看到了表面,有人看到了内里,还有人看似没有看见或者说就是看不懂。”老先生耐心地解释着,他的话语如同清泉流淌,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灵。
“好了,在开讲之前插这样一个话絮,倒也并非多余。但是我们要明白,文以载道,这里的文实际就是我们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这几日,吾知道,诸位都在询问打听鬼谷子老先生,那么吾现在有个要求,你们好好听了这一课后,你们就知道鬼谷子在哪里了。”老先生的话语中充满神秘的色彩,让人对接下来的讲学充满期待。
“今天我要给诸位展示的就是:拉一段离我们现在未远的事实,看看我们的鬼谷子先生做了什么,老实告诉你们,先生做了什么我真的不知道,但我知道他的学生做了什么。”老先生的声音在学宫里回荡,勾起了每个人的好奇心。
“好来,言归正传:三十多年前(公元前 354年),赵国此时由赵成侯执掌大权,他在国都邯郸。这个国君整日盘算着如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他的大臣也纷纷出谋划策,有人就想起开疆扩土。赵成侯一拍脑袋说:对,我们现在就派大军把卫国拿下再说。有权就好使,说干就干,很快就拿下了卫国的漆和富丘。”老先生的讲述仿佛将人们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卫国人也不是好惹的呀,你赵国欺负人,那好,我打不过你,有人能打得过你。卫国人立即请求魏国出兵,魏国人本来跟赵国人因为历史上三分三晋就有矛盾,立马任命大将庞涓召集最精锐的十万大军东进直捣赵国的都城邯郸。这回赵国人在魏国强军围困下,本来的侵略战打成了自卫战,一个个惶恐不安。赵成侯从发动战争时的八面威风到现在几乎老巢被端的落汤鸡,再也没脾气嘚瑟了。赶紧派人去恳请齐国出兵相救。”老先生的话语生动形象,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齐威王凭借手中物质丰富、军事强大的条件,一看盟国赵国求救,出手也是大方,派田忌、孙膑统帅八万精锐直奔赵国而去。在这关键时刻,孙膑献计大将田忌,在孙膑看来,魏国、赵国两国正在邯郸全力用兵,精锐必都在那里,这个时候魏国的都城大梁应当相对空虚,因此避开赵国,取道魏国直攻魏国都城大梁。于是,田忌兵分两路,一路直指大梁,一路在桂陵埋伏以待魏国回撤回援大梁的魏兵,结果取得了桂陵大捷……”
“说来也让人啼笑皆非。这个赵国人真是记吃不记打,在以后的十三年里,赵国居然跟魏国和好如初。他们俩合伙欺负并攻打韩国,这一回轮到韩国告急齐国。”
“齐威王心想这不是熟悉的人熟悉的事么,还派大将田忌、孙膑率领十万大军去救韩国。仍然是老一套,直奔魏国大梁。”
“魏国在外攻打韩国的大将庞涓获得军情,心想:好嘛你孙膑第一次这么搞占了个便宜就算了,第二次还这么来,真以为我庞涓手里捧的是豆腐呢?于是庞涓便立即班师回魏国,目标救援国都大梁。”
“而这个时候齐国军队已经进入魏国,并且继续向西。齐国大将田忌开始有些顾虑和着急,毕竟这是齐国军队劳师远征,且已深入敌国腹地,此非儿戏,弄不好会被对手包了饺子,以致全军覆灭。急忙问计于孙膑,这等情况如何是好?”
“孙膑说,他们三晋之兵,骁勇善战,向来就没把我们齐国的兵看在眼里,在现在的形势下,他们为主,我们为客,他们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认为齐国兵这回死定了,估摸着我们齐国的兵一定胆怯怕事,那么我们就顺着他们的想法,满足他们的心理要求。”
“孙膑告诉田忌: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这句话一般人理解不了,但大将田忌明白了。你看他心领神会,立马下令齐军在魏国的地盘上扎营的地方挖出十万个炉灶坑,嘿嘿,齐兵拢共就十万人,一人一灶坑,估摸着庞涓查看了齐军的营地遗迹,后背也会发凉,乖乖这齐兵到底有多少人啊?”
“别着急,继续观察。魏兵第二天发现,齐兵留下的营地只有五万灶坑。大将庞涓看了,心里暗暗高兴。”
“到了第三天,魏国大将庞涓亲自率兵打前锋,下了狠劲一路追击齐兵,照例查看到齐兵留下的灶坑只有三万。于是乎,魏军从主帅大将庞涓到下面的每一个士兵都深信不疑,齐兵是真的害怕了,这么短的时间内,士兵逃亡的人数已经过半了。于是大将庞涓立即调整用兵策略,自己先带骑兵车队精锐打前锋,步兵由前锋改后备,就地宿营。”
“而魏兵的这些动向,都被齐兵的探马全部告知了孙膑,孙膑审时度势地算了算,估摸着庞涓带的那一彪精锐的人马先锋在傍晚的时候可以到马陵,而马陵那地方,道路狭窄,又是丘陵地貌,多阻隘,便选定一棵大树,剥了那颗树的皮,并用黑漆在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在树旁的沿道两边布下了齐兵万名弓箭高手,并号令他们到了晚上,只要看见那棵树那里举起灯火,就一齐射箭。”
“这里暂且不表齐兵,就说那魏兵,在大将庞涓的一马当先带领之下,如虎狼之师,所到之处,望风披靡,势不可挡。
庞涓的军队赶至马陵时已是夜里,见那棵被剥了皮白白的树杆上写有黑字,夜幕星光下不是很清晰,于是庞涓让人钻燧点燃蜡烛,庞涓就着光还没读完,好嘛,齐军万弩齐发,魏兵大乱,首尾不得相顾,庞涓这时才恍然大悟,但为时已晚,智穷兵败,无力回天,拔剑对天长啸道:孙膑竖子,吾成全你的大名!自刭而亡。至此,马陵一战,齐军大获全胜。齐军便趁势大破庞涓的魏军,并俘获魏国太子申押回齐国,至此,孙膑扬名天下,他的那套军事理论也开始盛传起来。”
“吾要讲的,到这里算是告一段落。需要补充的是,这个齐威王就是我们现在的国王,这个孙膑就是我们齐国现在的军事谋士。孙膑据可考的史料记载,他是孙武的后世之孙。他的军事思想既是家族思想的传承又是现在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他和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学生,庞涓那人心胸狭窄,再好的理论到了他那儿就是个包袱,他整天不是考虑自己怎么进步,而是担心孙膑超过自己,于是他失去人性和理性,砍断了孙膑的两脚,又在孙膑脸上刺字,他的最后结局也算是他自己种下的因果。这就是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作为先生的鬼谷子,我想他所期望的结果一定不是他的学生之间的相互残杀和相互拆台,而应该是相互成就。鬼谷子先生的大义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去改变和改造别人,而是也只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去趋于时代要求,迎势而上,随势而动,因势利导,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仅此而已。”
老先生讲完后,学宫内一片寂静,众人皆沉浸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与深刻的道理之中。苏秦微微颔首,心中思绪万千。
片刻之后,台下有人站起身来,恭敬地向老先生行了一礼,说道:“先生所言,如醍醐灌顶,让吾等受益匪浅。然学生尚有一问,若如鬼谷子先生这般智者,在当今之世,又当如何引导众人,以实现天下之大同呢?”
老先生微微眯起眼睛,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当今之世,风云变幻,然鬼谷子先生之智慧,仍可作为指引。若欲实现天下之大同,需众人秉持正义之心,以和为贵,摒弃争斗与私欲。如先生之学生,虽曾有过纷争,但若能以史为鉴,放下成见,共同为天下苍生谋福祉,方为正途。”
众人纷纷点头,陷入沉思。苏秦心中一动,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在这个未来里,人们以智慧和善良为基石,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随着讲学的结束,众人陆续离开学宫。苏秦走在人群中,脑海中不断回想着老先生的话语。他深知,自己的求学之路还很长,但他也充满信心,相信在这片充满智慧的土地上,他一定能汲取更多的知识,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而那稷下学宫,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她每天都在迎来送往天下学子,每天都在见证着学子对知识的渴望和热情,每天都浸盈在大智者传承的先人的智慧盛宴中,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