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从家中带来的常服,在书院里多是用不上的。
因为书院内,学子都是需要统一着装,如上舍都是珠白色儒衫,而中舍则是淡蓝,下舍浅红。
衣服的制式都大致差不多,都是交领长衫,外衬圆领袍。
在大荣也是十分常见的穿搭,荣人平日里的穿搭,可没有一个定式。
穿搭也是各式都有,只要不过于新奇另类,别人是不会在意你的穿着打扮的。
随着一声钟声响起,所有学子都纷纷从宿舍中出来,准备向着学堂而去。
学堂里可没有低矮的座椅,都是一张低矮长桌,然后加一张软垫。
至于位置的前后顺序如何排列的,就是按照当初榜单上的名次排列。
有斋长手中拿着名录,念到的名字就会选择落座。
斋长就是负责整个上舍纪律的存在,它的存在有些像是助教。
当他喊到“顾植”的名字之时,大多数的人目光都汇集在他的身上。
这一次考生约莫在一百五十人左右,上舍二十五人,中舍五十人,下舍七十五人。
上舍只有一个学堂,而中舍有两个,下舍有三个。
山长当日在众多学子面前,单独同顾植说了那一番勉励的话。
如果没有人关注到他才奇怪,目光里有艳羡,有好奇也有嫉妒。
好在顾植心智成熟,见过比这场面大得多的也有。
所以在他的身上,透露着一种不急不缓,从容不迫的气质。
随着学子尽数落座后,一位约莫三十岁的儒雅中年人走进了学堂。
顾植一眼就认出,来人当初就是在考堂监考的那位先生。
随着他的出现,学堂里的学子都尽数起身躬身作揖:“学生,见过先生!”
这就是尊师重道的基本礼仪,中年人目光和煦也是作揖,这是回礼。
只是他没有躬身,含笑道:“不必拘礼!”
众学子齐声道:“是!”
在书院先拜孔夫子,再拜讲学,也可以称为讲书,是书院内专门为学子作经书讲解的教职。
斋长负责学堂内的纪律,还有教学情况还有进度。
中年人姓李名文亮,乃是宋以由的学生,宋以由除去是朝廷官员致仕外,同样也是经学大家。
李文亮进京科考,连续两次名落孙山,所以经老师相邀,便来了青云书院成为一名讲书。
他如今不过三十有二,虽然没能在汴京奏名未中进士,但他的起点也是胜过了绝大多数人。
十九岁中秀才,然后潜心研学,拜得名师,二十三中举人。
如那连家老大连守仁,如那顾家老二顾显,如今仍旧还是一个秀才。
还有刘氏的父亲,读了一辈子的书连秀才的功名都没有。
有些人一辈子的顶点就是秀才,举人更是虚妄。
那些能够在汴京东华门奏名的,是真的可以说天才只是见我的门槛。
如李文亮多少人的顶点,却依旧是屡试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