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老师的《活着》里有一段很经典的语录: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我想,这才算是真正的认识自己罢。
不知道从什么时侯开始,自己开始变得办事情扭扭捏捏,犹豫不决。这一点难免会让自己变得很很怀旧。
有时候也会开开自己的玩笑,是因为留了长发吗,长发把营养成分抢走了,所以限制了大脑的回路正常发挥。
恨不得下一秒就去发廊换个超短发,最好越短越好,当然光头除外。
我太想念以前那个办事从不脱离带水的自己了。
做人其实挺难的。
要么活的像个无赖,说过的话就当没有说过,做过的事也能当作过眼云烟,转瞬即逝。
要么活的没心没肺,不轻易许诺,固我不负人,不轻易信诺,固人不负我。
……
我选择第二种。
从前有一个和尚,在他还未出家之前,他也曾有一个貌美如花的妻子,和妻子成亲时对妻子许诺会一辈子不离不弃,但是生活的残忍和现实最终将他的诺言磨的粉碎,最终连米粒大小的样子也不剩。
向生活低头的他选择了逃避。有一天,当他看见一个出家人从身旁经过时说了一番哦莫名其妙的话,大概内容就是:想要脱离痛苦的唯一方法只有一个,四大皆空。
男子听的着了迷,一路尾随着出家人,想要问清楚所谓四大皆空是哪四大空。
可是出家人走着走着就化作一缕青烟飘走了,消失的无影无踪。
男子仿佛恍然大悟,没错,他一抬头,就远远地看见了山顶上有一个隐隐约约被大树遮住的寺庙,他弯着腰侧耳倾听,耳边传来一阵阵钟鸣声,那声音渐行渐远,久久回荡在他的心里。
男子顿时心潮澎湃,一路狂奔到山顶,最终,他出家了。
他为了自己能够解脱,却忘了对妻子的诺言。
后来,他又觉得做和尚十分枯燥乏味,常常想起自己妻子的好,又决定还俗。
老师傅知道这是他的劫,于是没有挽留他。
还俗后,妻子原谅了他,对他不计前嫌。两年后,他们生了一个孩子,生活更加艰难了,然后,他又产生了出家的念头。
于是,他又回到了寺庙。
……
就这样,他最终也没有做成一个完完全全的凡人,也没有做成一个完完全全的出家人。
这样的人生真的有意义吗?
其实,很多时侯,我们说出的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所以做人说话一定要事先考虑清楚,不要给任何人以希望。一旦事情没有按照对方预设的方向发展,会给人以落差感。
有些人喜欢作最坏的打算,就比如我。
考虑一件事,我从不会对任何人抱任何幻想和希望。永远不会做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的白日梦。
没有人一眼就能看到别人心里,所以为了不让自己失望和后悔,对自己狠一点。
对自己的仁慈就是对别人的残忍。
我不想像那个非和尚也非凡人的男子一样,总在两个角色之间换来换去,要么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做到,要么就不要给任何人以希望。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看起来朋友成群结队,实则酒肉朋友。你事业有成,他们陪着你,你流落街头,没有人愿意多看你一眼。可以陪你同甘,却不能陪你共苦。
所以为什么不活得真实明白一点?为什么不活得透彻一点?是因为孤独寂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