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在教育田野上深耕多年的语文老师,我深知文字的力量,它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孩子们心灵的窗口。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我致力于教会孩子们如何运用这神奇的符号,编织出属于自己的故事与梦想。对于写作,我始终秉持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不仅传授写作技巧,更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与希望的班级里,颖颖无疑是我心中那颗既让人忧虑又满怀期待的星辰。她家庭教育缺失,她自己那份未被驯服的自由与散漫,让她在学习的道路上步履蹒跚。《大风吹》这篇作文,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文字练习,更是我观察颖颖成长变化的一个窗口。
那天,我耐心地指导完作文的要点后,特别询问了颖颖。她那双闪烁着自信光芒的眼睛告诉我,她会写,我也相信,因为她有着超乎年龄的敏锐与聪明。然而,现实却像一块无形的巨石,压在了我的心头。随着时间的缓缓流逝,颖颖的笔尖仿佛被什么束缚住了,每一行的诞生都显得异常艰难。我意识到,除了智力上的优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同样不可或缺。
于是,我做出了一个决定,让颖颖先抄写兮兮的作文作为过渡,本意是希望她能尽快完成作业,不然她今天的课堂、回家作业都不可能完成。虽然知道她努力在改掉不拖拉作业的坏习惯,但颖颖前进中的反复,我也是做好准备的。但当我看到颖颖眼中闪过的一丝失落与不甘,并且对我说:“你以后能不能不要叫我抄写作文,我会写,我会写完的。”我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或许过于简单粗暴了。我连忙向她道歉,并承诺会给予她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证明自己。那一刻,我看到了颖颖眼中重新燃起的希望之光。
放学后,颖颖主动要求将未完成的作文带回家继续写。我欣然同意,心中却暗自担忧。然而,第二天,当我看到颖颖交上来的那篇两页长、五百多字的作文时,所有的顾虑都烟消云散了。她的字迹虽略显潦草,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和对细节的捕捉能力,让我深感欣慰。尤其是她巧妙地将我课堂上的指导融入其中,那场“大风吹”的游戏在她的笔下变得生动有趣,仿佛让读者也置身于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场景中:
站在中间的同学喊:“大风吹!”我们一起问:“吹什么?”中间的同学说:“吹穿粉色衣服的同学!”我低头一看,我衣服上一大片粉色,我像一阵风一样飞起来,看到空位置就飞跑过去站那儿了,我松了一口气。
颖颖的转变,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力量。它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心灵的触动与引导。看着颖颖一步步成长,我深知,只要给予足够的耐心与鼓励,每一个孩子都能书写自己的人生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