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简单的对付了几口,又把车上的杂物卸了下来,这才躲进了卧室,让如水的月亮透过窗户照进了我的书桌上。
而我的书桌上摆放着狗子古镜和一本烧毁的书籍,以及一个笔记本。既然已经接触到了妖,那么如果掌握了有效对付妖的办法,绝对是能够保全自身的办法,因此我准备整理这本书籍,重新誊抄。
清源心雷引是一个完整的流派,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法术,而是从雷法入手通过“气”和“念”的修行达到某中境界。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就是围绕着“气”来描述的。“气”是生命的根本,流通于万物之间,也就是组成生命的能量。因此“气”的修行,需要通过锻炼身体,使身体能够储存和运转更多的“气”,同时又通过呼吸和运行来增加“气”流通的量。
“认穴”,“寻经”,“采气”,“运气”这四个部分组成了书的前半部。但是因为这本书残缺不全,认穴和寻经还可以从其他的地方寻找资料来补全,只是这采气和运气是独属于这个流派的东西,只能做参考,而无法补全。书被烧了半截,我能看到上半部分的“吸”却无法看到下半截的“呼”,大概是无法修行的。
直接跳过了前面两个部分,从采气开始练了,不认识穴位和经脉没关系,先完整的看一遍学习动作中需要用到的穴道,比如什么“百会”,“劳宫”之类的。然后抹上清凉油,这样不就能够感受到穴位在哪里了吗?
没有完整的图案又有什么关系,我只需要按照那个图案动作反着做不就可以了吗?一时之间我自己都觉得自己实在太聪明了。
事不宜迟,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成为高手了,随手就能呼风唤雨,想想就让人激动。
当我按照书上的动作开始练习的时候,忽然觉得这种感觉异常的熟悉,似乎我已经做过了无数遍。我并没有过多的执着这股熟悉的感觉。
我双手拢在脸颊,然后吸气,随后双手缓缓地往下压,直到真气到达下腹,然后吐气,双手虚捧缓缓上抬,靠近脸部时的往前推。我一直重复着这一个动作,直到最后浑身冒出热汗,甚至还感觉有些憋得慌,这才停了下来,毕竟状态已经不太好了,如果继续下去不但效果不好,甚至还有损伤。这种感觉真的就像胸口憋着一股气,想要发泄,又没有地方可以发泄。
我休息了一会准备进行下一个动作,也就是“运气”。这个部分开头就画了一个手印,左手无名指勾住右手小指,右手无名指勾住左手小指,两个大拇指分别压住无名指,双手的食指、中指伸直,合掌。当我结出这个手印的时候,总觉得好像什么地方遇到过,但是又想不起来。
“合掌贴于面,以意领气,气达指尖。”意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是如同本能一般的,我身体内的真气沿着手臂在指尖汇聚,然后形成了一个鸡蛋大小的球形闪电。
“滋滋滋”看着眼前电花缭绕的球形闪电,我猛然醒觉,这个手印不正是模仿黑鲶电鳗妖的两只利角吗?难怪我会觉得熟悉,刚才的采气也是在模仿黑鲶电鳗妖的吞食动作。毕竟我可是在黑鲶电鳗妖的意识中潜伏了一千五百年,这两个动作我已经演练了无数个岁月。
“清源?清源!原来清源指的就是赵清源。”所以这本书是赵清源从黑鲶电鳗妖身上得到的感悟而写成的,也许赵清源本身是有自己的山门的,但是作为山门弟子当时不能够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轻易传给儿孙,但是如果是他自己创造的东西,那自然是可以传承下来了。然而赵清源的这套《清源心雷引》毕竟脱胎于黑鲶电鳗妖,而他本身又不是什么开山祖师,他的东西不被别人认可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赵明德会说自己的东西被别人称为妖术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自己就需要一番考量了,毕竟我可不希望自己也被当成妖人抓起来。当然这种已经融进我骨子里的东西,如果放弃了实在太可惜的,大不了我学会了不使用就是了。这就和学习游泳一个道理,也许没有什么必要学习,而且学习了之后也不一定派上用场,但是如果真的有一天,掉进河里了,也许就会后悔自己当初怎么没有学会游泳,毕竟机会就摆在眼前。
我挣扎了一番,还是选择了学习。毕竟这也是为了传承嘛,多一种能力就多一种安身立命的本钱,因此我又将整理好的采气和运气的方法重新誊抄在笔记本上。
而本书后面的部分就涉及到的很多的专业术语了,什么“念”,“天光”,“回光”之类的东西。我就有些看不懂了,而且这些内容都是成篇大论,错过了一句可能都是关键中的关键。
“念部”是通过“养念”和“控念”两个部分来论述的,大概就是说“念”是信息的集合体,是依托于身体而存在,可以通过锻炼而增强“念”。比如说思想,意识等等包含信息的东西都可以称为“念”。说得具体一点就是类似电磁体的形式,可以理解为“能思考的光”。但是具体修行的办法,我一时之间也没有办法掌握,只能作罢了。也许机缘合适了,我自己就能掌握也说不定。就像“气部”我不就是通过黑鲶电鳗妖的意识学会了吗?
念就是心念的力量,比如说幻境,念雷这些都是属于念的运用,但是如果想要使用“念”,必须拥有坚定地意志以及强大的内心。而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不断打磨的过程。
当然在书的最后还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方法,比如调息,止念的或者是辅助修行的小技巧。
我又想到了之前遇到刘老先生,传给我的那句口诀“息静于耳,念止于目。”似乎都提到了调息和止念,也许念的修炼就是做到止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