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蛊毒在苗族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俗称“草鬼”,传说它寄附于女子体内,能够祸害他人。那些被认为拥有蛊的妇女,被称为“草鬼婆”。
苗族几乎全民族笃信蛊,只是各地轻重不同而已。他们认为,一些难治的长期疾病,如咳嗽、咯血、面色青黑、形体消瘦等,以及内脏不适、肠鸣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都可能是中了蛊的表现。历史上,苗族地区的人们对于蛊毒有着深厚的信仰和恐惧,这种信仰也体现在他们的医疗实践中,如通过喊寨的方式让放蛊的人自行收回蛊,或者请巫师作法“驱毒”。
传说与种类*:
在苗疆地区,流传着许多关于蛊毒的传说。据说,蛊毒的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危害。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蛊毒传说:
情花蛊:苗族女孩子特有的蛊,用“心血”加“蛊”练成,每日以心血喂养,十年得一蛊。此蛊可下在饭菜或服饰上,中了蛊的人会每月发作一次,痛苦难忍,甚至可能自杀。
蛇蛊:中毒情形和阴蛇蛊类似,进入体内能成形为蛇,四处乱咬,造成头痛,夜间更为剧烈。
中害蛊:中毒后会使人神昏、性躁、焦虑,产生视、听幻觉,看见鬼影,听见鬼声,如临大敌,不时想要自尽。
金蚕蛊:利用十二种虫类埋在十字路口,经过几日后,取出奉在香炉中,能使人中毒。中毒者会胸腹绞痛、肿胀,最后七孔流血而死。
此外,还有肿蛊、癫蛊、疳蛊、石头蛊、蔑片蛊、泥蛊等多种蛊毒传说。这些蛊毒在苗疆地区被赋予了神秘的力量和恐怖的危害,使得人们对它们充满了敬畏和恐惧。
总的来说,苗族蛊毒是苗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又充满了神秘的传说色彩。然而,这些传说和信仰大多缺乏科学依据,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