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湘西,不少人都会想到蛊毒。
最广为人知的蛊毒传说是这样的:苗族女子为了让出门的情郎不变心,就给他施蛊,倘若他如期归来,蛊毒就会解除,倘若没有,就会毒发身亡。
在丛林茂密、瘴气毒虫盛行的湘西,似乎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在武侠奇幻小说或影视剧里的湘西,总是被描绘成神秘莫测的,时时散发着生人勿进的气息。
△《鬼吹灯之怒晴湘西》里虚构的瓶山,便是常年笼罩雾气的神秘之地
然而,真实的湘西,真的有蛊毒吗?
不少人对蛊毒的第一印象,都来自于武侠片。
经典童年记忆《仙剑奇侠传》中,灵儿和李逍遥在回南诏国的路上,遇见一个流浪在路边饿得瘦骨嶙峋的孩子。他们给孩子买了很多笼包子,孩子迅速吃完后仍然觉得很饿,灵儿发现异样用仙法逼出了孩子体内的食妖蛊。
原来中了食妖蛊的人,会一直不停地吃东西,肚子永远是饥饿的状态。虽然看起来是孩子在吃,实际上是他身体里的食妖蛊在作祟。
除了武侠小说和电视剧,在民间,也有传说,在湘西的路上如果遇见当地的老奶奶,不要跟她们太接近,避免她们给你下蛊。
央视早年间就曾拍摄了湘西蛊毒的纪录片。
他们采访了湘西当地一位老人麻寿星,有一天他的小孙子突发疾病,医生却说无法医治,麻寿星找来当地巫师为孙子诊断,巫师判定孩子中了蛊,只要找到解蛊的方法,孩子便可平安。
其中一位巫师提到,情蛊分为白蛊和黑蛊,白蛊是用来帮助生活的,是好的。而黑蛊是坏的,专门用来害人的,其中比较出名的就以“情蛊”、“恨蛊”为主。
原来以前湘西地处封闭要塞,男人们外出打工较多,一年半载也不见得能回家几次。妻子们担心丈夫们会变心,所以会提前在丈夫里的食物里下好情蛊,如果丈夫变心没有回家,那么他将遭受情蛊摧残,最后肝肠寸断般地痛死。
除了这个说法以外,情蛊还有另外一种反向用法——用来帮助那些讨不到妻子的大龄单身汉,寻找到一个会对自己死心塌地的伴侣。
只要天刚亮时,大龄单身汉在交叉路口放上一根棍子,放好之前念好咒语。女子只要踩了过去,男人立即拍她的肩膀三下,再说句“阿妹你跟我走啊”,就能让她对自己产生不一样的情愫。
女子只要回头看了他,那么多半八九不离十,这事也就成了。
还有当事人现身说法,说自己就是在赶集中,被男人拍了三下肩膀后,就对他产生了不一样的感觉,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随后两人就结婚了。
好家伙,这玩意儿比PUA还更厉害。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随意给对方下情蛊。只有讨不到妻子年龄又很大的单身青年,他的师父才会出此下策。或者是残疾人,无法找到合适的对象,巫师们也会根据情况来无偿帮助他们。
除了以上这两种情况,其他时候巫师们不会轻易帮忙种情蛊。
关于制作蛊毒,大致的记载都是说在端午正午时分,阳气最足的时刻,把蛇、蜈蚣、蛊等一些毒虫抓起来放置在培养皿中,让他们互相残杀和竞争,最后存活下来的就是可以利用的蛊虫。
这种方法培养成功蛊的几率比较渺小,所以一般都会同时培养很多种蛊虫。
不光是情蛊,在湘西还有很多出名的蛊毒,比如蔑片蛊、泥鳅蛊、金蚕蛊、癫蛊、石头蛊、肿蛊等,蛊毒的种类多种多样,它们的解药也都一一不同。
中了泥鳅蛊的人,只要食用过下毒后的泥鳅,当毒性发作的时候,腹部就好似有几条泥鳅一直在扭动。
蔑片蛊是将下毒的竹篾切成一片一片,放在路上。如果有人踩到了,那么蔑片就会扎进人的脚跟。久而久之,整个人也都会跟着消瘦,不到几年就会死去。
金蚕蛊被称为“最强巫蛊”,它的效力最为凶狠,据说这种蛊不畏火枪,最难除灭。一般制作这种蛊的做法是将多种毒虫放在瓮缸中密封,让它们自相残杀,最后只剩下一只形状像蚕、皮肤金黄的便是金蚕蛊。
中蛊之人会感到胸腹绞痛、肿胀,最后七孔流血而死,死时口鼻之间会涌出数百只虫,极其惨烈,死者的尸体即使火化,心肝也还在,呈蜂窝状。
有制蛊就有解蛊,在湘西,又叫隔蛊。通常下蛊的都是蛊婆,而解蛊的是男法师。
△解蛊用到的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