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醒时,所有的奏疏都已经分类整理完毕。
朱高爔和朱有燉二人互有分工,相互协作,朱高爔进行初始分类,朱有燉随后复核,配合得相当默契。
“这是有燉弄的吧?”老皇帝内心感动得唏里哗啦。
朱有燉故作神秘状,“爷爷猜猜看”。
老皇帝宠溺看着两个宝贝孙子,“俩人一起弄的?”
“爷爷真聪明”,朱有燉拍起马屁来丝毫不逊色于朱高爔。
用得着你夸咱?
老皇帝满意地轻哼一声。
“爷爷有所不知,我和弟弟各有分工,弟弟整理出来,我加以核对”,朱有燉笑着与朱高爔对视了一眼,如实禀报道。
“爔儿弄了一遍?”老皇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些奏疏,若说是有燉自己弄的,或者他俩一起弄的,老皇帝相信。
可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朱高爔能全部看一遍,他觉得难以置信,不可思议。
毕竟,朱高爔只是一个五岁的娃。
“爷爷若是不信,大可考查一番,这奏疏上的内容是否看过,一问便知”,朱有燉言之凿凿。
老皇帝微微颔首,走到桌案前坐下,从三类奏疏各随意拿起一份,大致看了一下,指着中间那堆奏疏向朱高爔问道:“爔儿,这是你分的?这一类奏疏,要如何回复?”
“爷爷,孙儿猜想,这些奏疏,爷爷很可能准其所奏”,朱高爔沉着冷静地答道,“其中有一份,是兵部请旨设立北平易州盘石驿、大同广昌县秀岭、驿灵丘县苍峰驿”。
老皇帝听后,逐一翻找那份奏疏,找到后快速核对上面的内容,全都对得上。
小小年纪,竟然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这是神童啊!
老皇帝震惊不已。
据说,刘伯温、谢缙小时候就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还有冯国用,也能过目成诵。
刘伯温二十二岁时考中进士,谢缙十九岁考中进士,冯国用精通兵法。
老皇帝久久无法平静。
照此来看,单论天赋,高爔远胜过允炆。
允炆的资质属于中等偏上,与老四家的高炽、老二家的济熺差不多,但若跟有燉比试,则略显吃力。
而高爔的天资显然还在有燉之上。
“爷爷,这样批阅奏疏是不是省时省力、事半功倍?”有燉见状,趁热打铁地提议,“不如以后的奏疏也都这样处理”。
老皇帝听得出有燉话里的意思,是在催着让高爔早点儿学习处理政务,于是笑眯眯地朝着朱高爔问道:“爔儿,你觉得呢?”
“孙儿愿为爷爷分忧”。
盼望许久,朱高爔终于等来了这一刻,声音有点儿激动。
“那好,就交给你俩,每天都像这样整理”,老皇帝的内心倍觉舒畅。
两人相视一笑,齐齐应声领命。
若是允炆和他俩也能做到这样亲密无间、彼此信任该多好,老皇帝在心中暗自感慨,允炆这孩子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为一些琐碎小事与兄弟起争端,因小失大。
第二天,病愈的朱允炆早早地来到乾清宫,打算与祖父一同处理奏疏。
可是,他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等到中午的时候都没人出现,不仅祖父不知去哪儿了,就连朱有燉和朱高爔也没看见人影。
他们不约而同的消失,到底去干什么了呢?
为什么没人通知我?
朱允炆越想越不对劲,只得先回文华殿找黄先生商议对策。
此时此刻,朱高爔在哪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