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先衍白日里忙碌于对外合作交流事务,与各方人士洽谈商议。而晚上则是去调查燕京的灵源之地。
若要探查哪座灵源,通常会在当天工作结束后,依据时间进行安排。这一日工作结束得较早,于是他带领众人前往长城灵源之地。
“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长城像一条巨龙跨越崇山峻岭江河湖海,横卧在华夏北方的土地上。
长城是华夏历代王朝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7世纪在国家北部边境持续修建的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
长城东起河北山海关,西达甘肃嘉峪关,总长度2万多公里,其主体包括由墙体、马道、敌台、铺舍等构成的城墙,以及沿线配置的城堡、关塞等相关军事设施。
长城见证了华夏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各国修筑长城以阻挡来自草原上的袭扰;到秦朝统一六国后将各国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万里长城的雏形;再到汉朝时期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出击匈奴,长城作为后方防御和物资转运的重要依托;以及明清时期对长城的不断修缮和加固。长城就像一部无言的史书,每一块砖石都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故事,它记录了华夏古代王朝的兴衰更迭、军事战略的演变以及民族融合的进程。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在激昂雄壮的国歌声中,长城完成了从物理上到精神上的转变。
此时此刻,长城已不再仅仅是那座矗立在大地上的古代军事设施,它已然成为了华夏民族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精神的伟大象征。无论华夏民族身在何方,长城就如同他们心中永不磨灭的信仰,永远屹立不倒。
长城在华夏人心中的含义超越了其作为军事防御工程的实际功能,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华夏民族在哪里,长城就在哪里!
夜幕降临,月光如水洒向大地。八达岭长城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静静地横卧在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之间。
凛冽的寒风吹拂而过,吹得山间猎猎作响。夏先衍站在长城之上,衣袂飘飘,脚下是古老而厚重的砖石,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历史。
极目远眺,夜色下的群山连绵起伏,长城在黯淡的光线中蜿蜒伸向远方,不见尽头。夏先衍的目光随着长城的走势延伸,心中却似有一团烈火在熊熊燃烧,一颗火热的心激情澎湃。
他清晰地看到,一条由无数坚定的信仰,铸成的新的长城,横亘于天地之间。
他看到了这条长城之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齐心协力,并肩作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只为扞卫那片共同生活的乐土。
这是华夏民族团结协作的力量彰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他看到了当面对强敌压境之时,他们毫不退缩,那种不屈不挠的抗争意志就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能够焚烧一切艰难险阻,越烧越旺,永不熄灭。
这是华夏民族无畏勇敢的最佳诠释。
信仰的长城,是一种跨越地域、跨越民族的力量凝聚,是华夏民族在漫长岁月中不屈意志的体现,是民族信念的长存!
夏先衍静静地感受着灵源之地的变化,神识感知到了灵源之中,建筑实体与精神象征深度融合的脉搏,那是历史与文化的深沉回响,也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奋勇向前的强大动力源泉。
在这寒夜的长城之上,他的灵魂也得到了一次洗礼与升华,对这片土地和民族的热爱愈发深沉而炽热。
三天后的清晨,阳光洒在了蟒山学宫那宏伟庄重的大门上。第一批国外的修行者入学蟒山学宫。
这一批修行者都是精挑细选精通汉语的,因此他们得以直接跨越语言学习的阶段,迅速投身于对华夏文化深入学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