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镇守云贵
吴三桂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攻下云南后,不仅巩固了清朝对西南边陲的控制,还被委以重任,开藩设府,总管云南军民事务,成为一方诸侯。顺治十八年(1661年),他出师缅甸,成功俘虏了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将其押解至昆明并处死,此举彻底终结了南明政权,为清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吴三桂的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使他成为了清朝在西南地区无可争议的统治者,同时也为他赢得了清廷的进一步信任和重用。
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因擒杀永历帝的功勋,被晋封为亲王,并被赋予兼辖贵州的权力,其子吴应熊也得以与皇室联姻,地位显赫。吴三桂在云贵地区开藩设府,权力达到了顶峰,但这也埋下了他与清廷矛盾的种子。
随着吴三桂权力的膨胀,他开始谋求在云贵地区类似明朝沐英“世镇云南”的地位,希望成为真正的土皇帝。然而,清朝中央政府对此警惕有加,深知放任吴三桂坐大将威胁到中央集权。因此,清廷开始了一系列限制吴三桂权力的措施。
康熙二年(1663年),清廷首先收回了吴三桂的平西大将军印信,这标志着吴三桂在军事上的自主权受到了削弱。随后,清廷进一步限制了吴三桂在人事任免方面的权力,规定所有官员的任命和调动必须由吏、兵二部掌控,而非由吴三桂个人决定。此外,清廷还控制了财政大权,户部不再允许吴三桂随意支配财政资源。
到了康熙六年(1667年),当吴三桂上书辞去总管云贵两省事务时,清廷顺势而为,下令云贵两省的督抚必须直接听命于中央,进一步削弱了吴三桂对地方的控制。同时,清廷剥夺了吴三桂在司法领域的特权,规定其藩下的逃人案件一律由地方政府审理,不得由吴三桂的幕僚干预。
面对清廷的步步紧逼,吴三桂采取了激进的对策,他故意挑起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冲突,制造事端,借此扩大军队规模,增加军费开支,以此作为对清廷限制其权力的报复。
六、起兵叛乱
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决定撤藩,这一举措触动了吴三桂的根本利益。吴三桂深知,撤藩意味着失去他在云南的庞大权力和财富,于是他采取了一个看似顺从的策略,主动上书请求撤藩,实则是试探朝廷的底线,期待得到挽留。然而,康熙皇帝看穿了吴三桂的计谋,果断同意撤藩,派遣专使赴滇,加速撤藩进程。
吴三桂随即于同年十一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宣布起兵,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打出“兴明讨虏”的旗帜,正式与清朝决裂。吴三桂的叛乱得到了其他藩王和各地党羽的响应,包括尚可喜、耿精忠以及四川的郑蛟麟、谭弘、吴之茂,广西的罗森、孙延龄,陕西的王辅臣,河南的蔡禄等,一时间,叛军声势浩大,几乎席卷半个中国。
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自立为“周王”,其子吴应麒攻陷岳州,岳州之战爆发,叛军势头强劲,一度占据了湖南、贵州等大片领土。然而,清廷并未被叛军的气势吓倒,迅速调兵遣将,展开了大规模的镇压行动。
到了康熙十五年(1676年),叛军的形势开始逆转。清军在岳乐的率领下,占领了萍乡,围攻长沙,而王辅臣、耿精忠先后向清廷投降,大大削弱了吴三桂的力量。次年,尚之信也归顺清廷,吴三桂的势力遭受重创。
为了鼓舞士气,吴三桂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初一,在衡州举行祭天登极之礼,正式称帝,国号“周”,年号昭武。他册立妻子张氏为皇后,孙子吴世璠为皇太孙,设立六部,封赏群臣。然而,称帝仪式当天,天象异常,风雨大作,似乎预示着不祥。
六月,吴三桂派遣大将马宝率军南下,攻击永兴,连战连捷,重创清军,一度控制了永兴周边地区,对清军造成了重大打击。然而,吴三桂的皇后张氏在六月中旬病逝,这对吴三桂的精神造成了沉重打击。七月,吴三桂亲自部署对广东、广西的进攻,一度取得进展,尤其是在广西,除了梧州外,大部分地区都被吴军控制。
七、势穷病死
康熙十七年(1678年),对于吴三桂而言,是充满挑战与悲剧的一年。随着清廷的反攻日益猛烈,吴三桂所面临的军事压力与日俱增。八月,正值酷暑,吴三桂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他先是患上“中风噎嗝”的疾病,紧接着又出现了“下痢”的症状。尽管太医们竭尽全力,但吴三桂的病情并未见好转,反而日益加重。
意识到自己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吴三桂开始安排后事。他授意身边的心腹大臣,紧急迎请皇孙吴世璠从云南赶来衡州,意图让吴世璠继承皇位,延续“周”国的血脉。然而,吴三桂的病情发展迅速,八月十八日深夜,他就在衡州的都城中病逝,仅仅在位五个月。
吴三桂的去世,对于反清阵营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二十二日,吴三桂的侄子、女婿以及心腹将领马宝、胡国柱、夏国相等人齐聚衡州,经过一番讨论,他们推举吴国贵暂时总理军务,并派遣胡国柱返回云南,护送吴世璠前来衡州奔丧并继承大统。
然而,留守云南的郭壮图,出于保护自己势力的考量,极力阻止吴世璠离开云南前往衡州。郭壮图的女儿嫁给了吴世璠,他担心一旦吴世璠离开云南,自己的地位和家族利益会受到影响。因此,郭壮图坚持吴世璠应当留在云南,而不是前往衡州。
九月,吴国贵召集诸将召开会议,讨论未来的战略方向。吴国贵本人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度和胆识,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但诸将考虑到各自在云南的家庭和财产安全,对吴国贵的提议并未给予充分支持,致使会议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直到十一月,胡国柱等人终于用棉布包裹着吴三桂的遗体,秘密地从宝庆进入贵州,大将军马宝则留守衡州。吴世璠在胡国柱等人的护送下,最终到达贵阳,并在那里继位为帝,继续领导着对抗清廷的斗争。然而,吴三桂的去世和吴世璠的即位,并未能改变“三藩之乱”的最终走向,清廷的反攻势头越来越强,吴世璠的政权最终也在清军的重重围攻下走向了覆灭。
八、结语
吴三桂的一生,是权力与背叛的交织,是个人野心与国家命运的碰撞。他对明清两朝的影响深远,至今仍是中国历史研究中的热点话题。无论是作为明朝的忠臣、清初的藩王,还是反清复明的领袖,吴三桂都是一个复杂多面的历史人物,值得后世不断探讨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