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是,随着吕弼的到来,吕不韦似乎并不需要再去赌人性了。
于是,对吕弼颇感兴趣的吕不韦也是按住了自己的想法,转而对吕弼问道:“若是依你所见,此番为父,应该如何处置呢?”
“认输、辞相。”吕弼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这两点显然很好理解,事实上,这两点,吕不韦也早就想过,可惜,吕不韦可并不认为自己离开襄阳,远离权利的中心,就能保住平安。
当然更重要的是,身为杰出政治家的吕不韦,早就将政治生命视同为自己的生命。
若是不能救国,即便活下来了,于吕不韦而言,也毫无意义。
因此,在吕弼说出这两点之后,吕不韦下意识地就要摇头否定。
也就在此时,吕弼却是再度开口,道:“而后,西迁、质子。”
此话一出,吕不韦顿时也是惊讶地看向了吕弼。
显然,不论“西迁”还是“质子”,都有些出乎了吕不韦的预料。
在吕不韦的计划中,即便是要离开咸阳,也该去往东边的封地洛阳,而不是西面;至于“质子”,那就更不在吕不韦的计划之中了。
可你还真别说,细细思考起来,吕弼的这个方案还比吕不韦原先的计划更具有可行性。
首先是西迁,相较于秦国略略有些鞭长莫及的洛阳,不管这个西迁是往西陲边境,还是往西南巴蜀之地而去,这些地方显然更利于秦王的掌控与监视,也更能让秦王放心。
而如果说,“西迁”主动把自己放在秦王触手可及的范围内,那么“质子”便是主动将自己的要害把柄交到秦王的手中,从而彻底让秦王放心。
吕不韦知道,如此双重保险之下,其效果还真未必会比牺牲自己来得更差。
毕竟,秦王虽然想要只是吕不韦手中的权柄,可吕不韦一旦死亡,还真会让秦王棘手不已。
要知道,历史上,秦王足足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去消化吕不韦离去后的权力真空。即便如此,在吕不韦自杀身亡的消息传入咸阳之后,还是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也就是秦王果决,立即以王翦、蒙恬率军进驻咸阳,这才控制住了局面。换了其他人,还真不一定能好过。
而即便秦王已经及时地控制住了局面,吕不韦的死讯到来所引起的骚乱,还是引发了流血事件,数以千计的人头,几乎将渭水染红。
如此大开杀戒,对于秦国而言,无疑是一场大出血;同时,这对于刚刚接掌权柄的秦王而言,显然并算不得是件好事。
没办法,吕不韦在秦多年,其功绩虽不似商鞅、张仪一般显著于世,但其却也着实是令大秦府库充盈、甲兵充足。
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秦王发出“何功于秦”的诏命,并不是要取吕不韦的性命。或者说,若是秦王要取吕不韦的性命,他远可以用影响更小的办法。
只可惜,当局者迷,吕不韦身处局中,却是难以看破。又或者,已经在洛阳接待过太多来使的吕不韦,那时候即便看破了,也已经没有了选择。
好在的是,如今的吕不韦还在咸阳,一切都还来得及。
当然了,凡事有利必有弊。
“质子而西迁”的方案固然是好,不仅能让吕不韦保住性命,也能让秦王顺利接手权柄,更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秦国的国力,如此一举三得之下,自然也有其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