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款:张元、吴昊。
写罢张元吴昊静静地坐着,等待命运地裁决。
诗没什么问题,最多狂妄了些。问题出在落款上。
违反的禁止性规定古代叫避讳,罚则古代叫大不敬。
大不敬古代是重罪,在十恶不赦的“十恶”中位居老六,这在鄙人的《隋唐沉思录》中也提及过。
处罚轻者流放,重者绞刑。
在古代,避皇帝名字的讳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如唐朝的时候,唐太宗的名字叫李世民,手下大将李世勣,为了避讳,主动将“世”字去掉,改名李勣。到了北宋,避讳的风气越来越厉害。宋太宗赵匡义,为了避哥哥宋太祖赵匡胤的讳,改名赵光义,后来不但字一样不行,拼音相近也不行了,索性改名赵炅。许多考生参加科举考试前,第一件事情就是将要避讳的字背熟,免得在考试时犯了讳,前功尽弃(洪迈《容斋三笔》:“本朝尚文之习大盛,故礼官讨论,每欲其多,庙讳遂有五十字者。举场试卷,小涉疑似,士人辄不敢用,一或犯之,往往暗行黜落”)。
西夏李元昊虽然跟北宋斗得不可开交,但私底下还在不断学习着北宋的政治经济体制。
因此,避讳这件事,李元昊也是十分看重的。
张元、吴昊的名显然是犯了忌讳了。
果然,没过多久,张元吴昊就被巡逻的兵士抓了起来。
李元昊听闻,亲自审问,说:“你们两个人的胆子是不是太大了,姓名为何不避讳?”
张元哈哈一笑,说:“你连姓都没有理会,怎么还关心起名来?”
这话戳中了李元昊的痛处。因为当时李元昊对外还是用的北宋的赐姓赵元昊。
张元的言下之意是李元昊还习惯于臣服在北宋之下,没有远大的志向和魄力。
李元昊是聪明之人,一听,此人见识非同寻常,自己正要创万世功业,马上尊为上宾(吴广成《西夏书事》:“既入国,二人自念不出奇无以动听,各更其名,相与诣酒肆,剧饮终日,引笔书壁曰“张元、吴昊饮此”。逻者执之,元昊责以入国问讳之义,二人大言曰:“姓尚未理会,乃理会名耶?”时元昊尚未更名曩霄,所上表奏,仍用中国赐姓也。闻言竦然,异而释之,日尊宠用事,后入寇方略多二人导之云”)。
张元吴昊也十分珍惜这次机会,竭尽全力辅助李元昊,并策划和发动了好水川战役。
但在发动战役之前,张元吴昊还有顾虑。
这个顾虑就是他们的家人还在老家华阴县。
此时,张元吴昊去西夏谋事的消息已经传到了老家。
他们的家人被囚禁在了随州,准备押送京城汴梁。
李元昊爱才若渴,为了解决张元吴昊的后顾之忧,同意派出直属的特种部队前去接应。
这支特种部队也是厉害,到了随州,伪造了一份文书,就将张元吴昊家属接了出来。
等到随州府衙发现不对,为时已晚,张元吴昊家属已经顺利进入西夏境内(吴广成《西夏书事》:“元与昊潜使谍者矫中国诏释之,吏民无知者,一日临境作乐,以骏马轻车迎之归”)。
接下来,张元吴昊就将目光盯向了好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