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事后被认为是蔡京最亲密的朋友。
他,是李宪的门人。
李宪很厉害,虽然是宦官,但带兵打过仗。7-8岁的时候入了宫。在北宋,内侍分为内侍省和入内内侍省,前者负责打扫的杂役,后者负责伺候皇帝、后妃们的起居饮食。因此,后者更有发展前途。
李宪不久就提拔为内侍黄门、入内西头供奉官。虽然级别只有八九品,但因为在皇帝身边,机会非常多。
真正让李宪成名的是河州战役。
这里要提一下王韶这个人。
王韶是江西德安人,在1057年考中进士,先后任新安主簿、建昌军司理参军,说穿了就是基层一个小公务员。
后来王韶参加了制科考试(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公务员遴选考试),失败。
王韶想到自己可能一辈子就埋没于基层行政事务,心情很低落,但他没有放弃。
在躺平与内卷之间,王韶选择了另辟蹊径。
他请假去西北游历,仔细调研西北边塞的风土人情。
王韶知道,西夏问题是朝廷的国策,如同台湾问题或者南海问题是现在的国策一样。
回来后,他写了《平戎策》,首次提出要收复河湟地区,作为内参上报。
《平戎策》上报得很及时。
经过王安石变法,北宋财政收入大增。
宋神宗赵顼此时就一直在琢磨着要建功立业、扩疆拓土。
供给与需求有效衔接。
王韶从一个不知名的基层小公务员一下子被委以重任,负责陕西事务,收复河湟地区。
这里的河湟地区是黄河以南地区和湟水流域的统称,包括如今的甘肃、青海大部地区。
这里主要生活着吐蕃、羌族等游牧民族。
控制河湟地区,可以对西夏形成战略性牵制和包围。
李宪就在此时被派去王韶军队监军。
李宪是一个特别的人。
其特别之处在于虽然他是宦官,是皇帝的钦差,但心怀大局,没有一天到晚盯着王韶挑刺,而是全力支持王韶的军事行动。
这是一种大格局。
1073年,河州(现甘肃临夏)被围,但吐蕃首领木征围而不攻。其意图在于打援。
王韶与李宪兵分两路,王韶攻打定羌城,去切断木征后路。
李宪正面硬刚木征。
这是个艰巨的任务。
但狭路相逢勇者胜。
李宪知道生死在此一线,务必全力以赴。
在军前动员大会上,他拿出了宋神宗赵顼御赐黄旗,上书:“用命破贼者倍赏”。
他用百倍的声音激励着军队:“这是陛下亲赐的战旗,如同天子亲临。敌人虽然正在前面虎视眈眈地等着我们,但他们是乌合之众,战斗力肯定不如我们,王韶大军已经去抄他们的后路了,敌人的失败在所难免。现在陛下都在盯着我们这里,这是难得的杀跌立功的好机会。”
部下被鼓动起来了,斗志昂扬。是啊,毕竟这样改天逆命的机会并不多。
李宪看看火候差不多了,命人烧掉了营帐,表明背水一战的决心。
两军在河州展开了决战,残酷的白刃战,宋军士气高扬,杀声震天。
同时,李宪秘密派人绕到木征后方,烧掉了敌军的帐篷。
木征军队人心大散,纷纷溃败。
此役,李宪有勇有谋,取得大捷,因功加昭宣使、嘉城防御使,升入内内侍省押官、干当皇城司事。
一时恩宠无比、风光无限。
童贯,是李宪团队中的一员。
李宪一直是他的榜样。
当然,童贯有一样本领比李宪还要厉害,就是揣摩人心。他能够根据领导的喜好和意图,事先给准备好,因此深得宋徽宗赵佶的喜欢(《宋史》:“童贯,少出李宪之门。性巧媚,自给事宫掖,即善策人主微指,先事顺承”)。
有战功又受宠的童贯,即将与蔡京发生他们人生中的最重要一次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