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被认定为蔡京真命天子的赵佶在1101年却并没有将蔡京放在心上,他一心想着要治理好这个国家,成为一名贤君。
他的诏书上显示出来的雄心壮志,让御史、谏官们心潮澎湃(《宋大诏令集》:“昭示朕志,永绥斯民”)。
文及甫狱败了蔡京人品,御史们纷纷弹劾蔡京。除了前面提到的殿中侍御史陈师锡、龚夬之外,常安民、孙谔、董敦逸、陈次升、邹浩、陈瓘纷纷加入战团,就算被贬逐也在所不惜(《宋史》:“御史龚击蔡京,朝廷将逐,瓘言:‘绍圣以来,七年五逐言者,常安民孙谔、董敦逸、陈次升、邹浩五人者,皆与京异议而去。今又罢,将若公道何’”)。
御史都是一帮书呆子,但他们总有一种飞蛾扑火般的正义情结。
赵佶也没有办法,不能为了一个蔡京而得罪了全部御史。于是,为了安抚御史们的情绪,蔡京被贬去杭州任职(《宋史》:“御史陈次升、龚、陈师锡交论其恶,夺职,提举洞霄宫,居杭州”)。
御史们攻击的重点主要是两点:
一是交接内侍。
二是结党营私。
那蔡京究竟有没有做这些事情呢?
还真有,御史弹劾句句属实。
内侍是皇帝的身边人,了解皇帝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是朝廷隐秘信息的核心所在。
如果掌握了核心信息,做任何事情都能够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在北宋,如前期的韩琦,在当时的仁宗看来,是能力很强的人,因为他们做得事情都很符合仁宗的口味和喜好。
秘诀就在于他们消息灵通,知道仁宗喜好,所以精准发力,事半功倍。
而一般的大臣,做事情就没有那么让人愉悦。
所以,韩琦能做宰相,其他人就做不了,情商和手段不是一个层级的。
蔡京在这方面比韩琦更甚一级。韩琦有底线,至少还牢记外朝大臣“不当与中贵私交”这一北宋祖训。
蔡京却毫无底线,将内侍奉为上宾,全方位巴结讨好。
当然,巴结也看对象的,张士良、陈衍这些过气的就往死里整,郝随、裴彦臣、刘友端就当成爹一样伺候。
郝随,是这些内侍中特殊的一个。
他是刘婕妤的人。
刘婕妤的一开始只是宋哲宗赵煦身边的“御侍”。
“御侍”是什么?
“御侍”是后宫内职名,即“祗应人”,虽够不上任何品级,但有机会接近皇帝。
后宫的后妃们斗争十分激烈,有些后妃因为生理期、哺乳期或妊娠期无法满足皇帝的需求,就会豢养一些“养女”,在自己不方便的时候送去伺候皇帝,这些人成为皇帝身边的“御侍”,也属于“临时工”,但如果运气好受到皇帝宠幸,就极有可能转正,拿到正式编制,成为后妃团一员,实现阶层跨越。
刘婕妤就是其中的一员。
但刘婕妤长得十分漂亮,并且多才多艺,一下子就被赵煦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