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船队首先将石头从太湖拉出来,然后走京杭大运河江南河段,从江南河北上进入长江,到达扬州后进入京杭大运河淮扬河段,并从运河转入淮河,再顺着淮河的支流泗水北上,到达徐州附近水域。在徐州转入汴河。
汴河,是北宋时期从徐州到达开封的人工河渠,平时主要是用来运粮。这个河渠最大的问题是河道太浅,平时的运粮小船没什么问题,遇到运送太湖巨石的大船就不行了,船只搁浅了。
没有办法,朱勔只能先把太湖巨石画了图呈献给皇帝(张邦基《墨庄漫录》:“时常润间河渠浅涩重载不前。乃先绘图以闻”)。
赵佶很高兴,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来帮助朱勔。
引入洛水、黄河来抬高汴河水位,增加人手,提高效率。
在船下面铺上滚木,减少船陷进淤泥的概率。
在众多人力的拉动下,船动了。
走着走着,又遇到了新问题。
淤泥的问题暂时解决了,但河上的桥又成了阻碍。
怎么办?
朱勔的解决之道只有一个字:拆。
桥阻扰了船只通行——拆。
城墙阻扰了船只通行——拆。
1123年秋,历经数月,太湖巨石终于运到了赵佶面前。
赵佶很兴奋,亲自赐名“神运昭功石”,封“盘固侯”。
一块石头被封了侯,千古奇闻,历史上也只在北宋出现过一次。
朱勔晋升为威远军节度使。在此次运送过程中出大力的4个家仆也因功封为承节郎,做了官(《宋史》:“尝得太湖石,高四丈,载以巨舰,役夫数千人,所经州县,有拆水门、桥梁,凿城垣以过者。既至,赐名‘神运昭功石’。截诸道粮饷纲,旁罗商船,揭所贡暴其上,篙工、柁师倚势贪横,陵轹州县,道路相视以目”)。
朱勔和他的仆人们获得感满满,但基层的老百姓遭了殃。
封了节度使的朱勔更加嚣张。
现在苏州虎丘边上有一座桥,叫孙老桥,在当时是市中心。
朱勔家就在桥对面。
为了让家更加宽敞,朱勔假传圣旨,说桥东西四周的土地房屋朝廷都要买下来作为对他的奖赏,里面涉及几百户人家,朱勔搞强制搬迁,限令他们5日内搬走。郡中官吏日夜逼迫,老百姓哭着喊着流离失所(《宋史》:“所居直苏市中孙老桥,忽称诏,凡桥东西四至壤地室庐悉买赐予己,合数百家,期五日尽徙,郡吏逼逐,民嗟哭于路”)。
朱勔建造了神霄殿,里面供奉青华帝君像,强迫监司、都邑的官吏每逢月初和月半都要来拜奉。当然,来都来了,总不能两手空空吧?对朱勔的礼物和孝敬也是不可少的。
那么为什么要造神霄殿呢?这个又跟赵佶的爱好有关了。因为赵佶突然信奉起了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要求全国各地都造道观,供奉长生帝君、青华帝君(赵与时《宾退录》:“宋徽宗时,林灵素用事。诏天下:天宁观改为神霄玉清万寿宫,无观者以寺充,仍设长生大帝君、青华大帝君像”)。
将皇帝的爱好与自己的利益紧密相连,既做好了表面文章,又得到了个人利益,这是聪明的朱勔为官之道。
对上谄媚,对下狠毒。
苏州水系多,容易引发水灾。朱勔要求苏州主官赵霖造三十六个水闸,本来是好事。但当时苏州大寒,朱勔又要求马上动工,建设工人死伤甚多,民大苦(《宋史》:“主赵霖建三十六浦闸,兴必不可成之功,天方大寒,役死者相枕藉。霖志在媚勔,益加苛虐,吴、越不胜其苦”)。
朱勔在苏州、浙江等地的暴行惹得天怒人怨,民间一股反抗的力量逐步汇聚。
领头的名叫方腊(《宋史》:“时吴中困于朱勔花石之扰,比屋致怨,腊因民不忍,阴聚贫乏游手之徒”)。
喊出的口号就是:诛朱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