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一句话:领导不需要懂专业,会协调会用人就可以了。
这句话初听起来没什么毛病,但细想一下,存在着一个大的BUG:领导不懂专业,如何辨别下属提供的方案对错?
赵佶不懂军事,对童贯提交的联金灭辽国策无法作出准确判断,也没有准备足够的预案的应对突发事件,最终导致了靖康之变。
因此,领导必须懂点业务。
这个业务不是说他要懂得这个行业的细节,而是要大概了解这个行业的规律和逻辑。
如,他可以不知道具体的法律条款,但他要有法治的思维和逻辑。
联金灭辽国策的决策做出以及和金国海上盟约的签订,这是国家的重大行政决策,虽然涉及政府绝密,但也要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建议。
征求意见建议的好处在于可以弥补一些漏洞,也能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思想共识。
签订政府重大协议之前,还要请专业团队对协议的签订方进行详细的背景调查,这个专业术语叫尽调。
尽调的好处在于对金国可以有一个详细的了解,知道对方的优势和弱点,以及协议对我方的利弊等等。
第三个步骤是风险评估,了解这个协议签订之后的风险有哪些?规避措施有哪些?
最后才是通过朝会确定协议是否签署?
一套流程下来,可以规避很多风险。
赵佶没有这样的意识,他只相信童贯。
童贯只相信马植。
马植,辽国人。
对北宋而言,他是华侨。
史书上说原本是辽国大族,在辽国做到了光禄卿,一个四品闲职(《宋史》:“赵良嗣,本燕人马植,世为辽国大族,仕至光禄卿”)。
当时辽国的皇帝是耶律延禧,史称“天祚皇帝”。
这是辽国最后一任皇帝,作为末代皇帝,有着与其他亡国之君一样的特点:
一是热衷于自己的爱好而荒废朝政;
二是重用奸臣而疏远忠臣。
隋炀帝喜欢游乐,重用虞世基、宇文化及;
宋徽宗喜欢艺术,重用蔡京、童贯等等。
辽国的天祚皇帝喜欢游猎,重用耶律阿思和萧奉先,贬斥敢于直谏的忠臣萧兀纳,其余秉性忠厚,徇章善守之人,亦遭废黜,政治生态极速恶化。此时的辽国上下离心,人心大散(《辽史》:“降臻天祚,既丁末运,又觖人望,崇信奸回,自椓国本,群下离心”)。
马植,在辽国做官,不会巴结耶律阿思和萧奉先等人,自然得不到重用提拔,还不断受到排挤。
他知道这样的辽国必亡,暗暗寻找新路。
1111年,政和元年,童贯作为副使出使辽国。马植在半路求见,与童贯交谈其政治理想,特别是联合女真攻打辽国,乘机收复燕云地区的计策。童贯“大奇之”,将其推荐给赵佶(《宋史》:“政和初,童贯出使,道卢沟,植夜见其侍史,自言有灭燕之策,因得谒。童贯与语,大奇之,载与归,易姓名曰李良嗣。荐诸朝,即献策曰:‘女真恨辽人切骨,而天祚荒淫失道。本朝若遣使自登、莱涉海,结好女真,与之相约攻辽,其国可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