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方阵的发明并非为了对付骑兵,要是单单只为对付骑兵,将空心填满岂不更好。
空心方阵出现的时间正是火枪、火炮普及化的时代,若是实心阵容,一炮过来就是一个血胡同,等不到两军相交就死得差不多了。
所以将军阵空心化,如此火炮的杀伤力大幅降低,一炮最多死几个人,最少可能只死一个。
另外将一个大阵分成数个小阵,就算一个小阵破了,还有更多的小阵等着破。如此,可以延长敌人破阵的时间,延长己方火枪射击的时间,更大概率耗死对方。
骑兵并非真的对空心方阵毫无办法,而是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更多的时间破阵。
骑兵组建的成本本来就比步兵高,用骑兵与步兵拼损耗,任何势力都拼不起,所以才有空心方阵打得骑兵不敢冲阵的美名。
战争就是这样,谁能承受更高的死伤,承受更多物资的消耗,谁就能赢。
当然为了避免阵型空心后士兵胆怯,遭遇敌人冲击时逃跑,就必须加强训练,让他们死战不退。
同时空心方阵四面都有友军,避免了侧翼、背后被敌人袭击,士兵知道这一点,就能给士兵极大的底气,不用担心其他方向来敌,只要考虑正面的敌人就行。
一旦有了逃跑的心思,左右翼、背后都是友军,说不定就有督战的人,促使空心方阵的士兵不敢轻易逃跑。
当然空心方阵只是暂时的,新军学习空心方阵也只是为了将来训练其他明军使用。一旦将士练武有成,刀枪不入,就算没有阵型,一样可以摧枯拉朽。
“还是不行,左轮只有六次射击的机会,打完了不好装填。”
因为不是金属弹丸,左轮有传火的风险(上一颗子弹引燃的火焰传到下一颗弹舱,引燃下一颗,然后一传一),所以每颗弹丸装填后都要用油脂封堵弹舱,只能战前装填好。
“有六次就够了,两军交战,能射三箭就是精兵。”
明军的战法不是蒙元,蒙元追求骑射,明军更想发挥自身优势,追求肉搏,所以骑射对拼几次后就会抽出马刀冲锋。
郭英问道:“不能一起装备吗?”
徐达说道:“粮草辎重。”
“对,装备过多会加重后勤负担,得不偿失。”
“后勤?”
“后方对前方的一切供应工作,后勤。”
徐达拍板:“还是用火铳吧。”
还是那句话,近战马刀足够打赢蒙元,使用骑枪可以大幅延长明军骑兵攻击距离,还能配合步兵火枪作战,战争讲的是配合,讲的是体系。
“甥孙,你把炮兵单独安置在两翼,容易被敌人全歼。”
“那就让他们歼。”
炮兵的火炮可不是放在空心方阵里面的,这样会极大影响炮口前方的步兵作战,还会引起非战斗死伤。
炮兵一般被安置在空心方阵两翼、空隙,单独组成炮团。道理和空心方阵一样,要是敌人顶着无数步枪打炮兵,我方恐怕要笑死,毕竟炮团才几个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