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结束后,崇祯感到异常疲惫。
他心中暗自嘀咕:“我靠,我这个孙子装的真是好生了得啊。”
虽然他表面上对魏忠贤百般恩宠,但他心里清楚,魏忠贤并非孤军奋战,其背后代表着明朝朝政中一股强大的势力。但即便是这股势力,也并非他最终的敌人。
如今的大明朝,已经被一张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网紧紧缠绕,这张网编织了两百多年,整个国家已经被困在其中,难以脱身,最终只能走向灭亡。
崇祯深知,自己必须如履薄冰,谨小慎微。
中午在文华殿用过膳后,他小憩了片刻。刚刚睡醒,正欲坐到书案前处理政务,就听到殿外传来小太监的禀告:“主子,袁崇焕已在殿外候了多时。“
崇祯示意身旁伺候的太监王承恩,宣袁崇焕进殿觐见。
不多时,一个身高七尺,走路器宇轩昂的男子大步走进了殿内。
崇祯终于一睹这位在后世充满争议的将军的真容。
他心中暗自思忖:“袁崇焕,你现在犹如一匹烈马,虽然能够用来践踏敌军,但若不经过驯服,也会将骑手摔下马背。玉不琢不成器。我将会好好雕琢你,并将你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让你大放异彩。”
步入殿内的袁崇焕恭敬地跪拜行礼,说道:“小民袁崇焕,参见陛下。”
自从他辞官以来,已经恢复了平民身份。突然被召入宫觐见新皇崇祯,心中难免有几分恐慌。
崇祯看着跪在地上的袁崇焕,微笑着说:“袁将军,快快请起。”
袁崇焕听了崇祯的话,并没有起身,他不敢抬头直视君王,小声地对崇祯说道:“陛下,小民已经辞官,现在只是庶民,怎当得起将军的称呼?”
崇祯从书案前走上前,将袁崇焕扶起,说道:“袁将军,就算辞官了,难道就不是那个曾经在宁远城以少胜多,以一敌百,先后让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败北的袁大将军了吗?”
袁崇焕听到崇祯的话,心中感动不已,只能说道:“陛下。”
此时,崇祯走回书案前,对袁崇焕说道:“袁将军,你来得正好,我正在写诗练字,你看朕的这首诗如何?“
说完,崇祯将书案上已经书写好的纸张拿给袁崇焕看。
袁崇焕恭敬地接过纸张,只见上面写着: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崇焕看完诗句后,陷入了沉默,似乎在思考如何措辞。
片刻之后,他犹豫地问道:“陛下,不知当讲不当讲。”
崇祯示意他说下去:“袁将军请讲。”
袁崇焕斟酌着说道:“陛下,小民以为此诗,意境不祥瑞。”
崇祯闻言说道:“袁将军,我这诗也是有感而发,你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灵感吗?”
袁崇焕恭敬地回答道:“小民不知,请陛下赐示。”
崇祯缓缓开口,道:“你饱读史书,当知于谦于忠肃。我刚才正是读了他的事迹,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诗。”
袁崇焕闻言,心中一震。他当然知道于谦是谁。于谦曾在明英宗执政期间,经历了“土木之变“,那时的于谦,力挽狂澜,率领军队在北京九门外列阵,抵御瓦剌大军的侵犯。最终,他成功将瓦剌赶回了北方草原。之后,于谦还辅助朝廷,将整个帝国拉回了正轨。
然而,这位忠臣良将的结局却令人扼腕叹息。他最终被奸臣权臣冤枉,判处斩首身亡。虽然无数人为他鸣不平,却也无力改变这个结局。多年以后,于谦的冤案虽然得以昭雪,但他的悲剧命运仍然令人惋惜不已。
袁崇焕心中五味杂陈,沉默了片刻,才开口说道:“陛下,于谦忠烈之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实乃我辈楷模。只是天不假年,英才早逝,令人扼腕。”
崇祯走到袁崇焕身边,拉着他的手,说道:“袁将军,你不觉得自己和于谦有点像吗?朝廷让你这样的功臣,被人诬陷,受委屈了。”
袁崇焕听到这番话,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感动之情,热泪盈眶,说道:“陛下,请恕小民失了礼数,陛下如此抬举小民,小民万不敢当。“
崇祯接着说:“于危城杀破胡虏百万兵,将军乃我朝之栋梁啊。”
袁崇焕闻言,立即拜服在地,对崇祯说道:“陛下,若小人能重回辽东,再能掌兵,并得到陛下一定的支持,一定能在八年内恢复辽东,彻底解决皇太极。”
崇祯盯着袁崇焕的眼睛,说道:“袁将军,请再说一遍。”
袁崇焕重复了刚才的话语,肯定地说道:“陛下,若小人能重回辽东,再能掌兵,并得到陛下一定的支持,一定能在八年内恢复辽东,彻底解决皇太极。”
听到这里,崇祯的脸色突然一变,放开了拉着袁崇焕的手,说道:“袁将军,你所说的话,让朕很不舒服,你的话让朕失望了!”
袁崇焕闻言,心中不解,不知道崇祯态度为何突然转变,但是还是害怕君威,拜服说道:“臣有罪。“
崇祯对袁崇焕说道:“袁将军,退下去,到外面领十下庭杖,好好清醒下神志,想一下自己所说哪里有不妥。五日后,早朝上,朕会问你何时能够平辽,看你如何回答。”
袁崇焕恭敬地回复崇祯说道:“小民领旨。“然后小心翼翼地走出了殿外。
崇祯此时对伺候在身边的太监王承恩说道:“王承恩,你到外面和执行庭杖的太监说,要好好打。”
王承恩心领神会,这是崇祯的暗语,“好好打”,是打的声音响,但是力道却轻;而如果是“用心打“,则是打的声音轻,但力道却重。
最后袁崇焕虽然被打了庭杖,但身体并无大碍,然而他的内心却充满了疑惑,不断思索到底哪里惹怒了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