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李白有酒,陶渊明采菊,苏轼有美食,有人归隐山林,有人乐居田园
历史上除了陶渊明,还有王维,孟浩然,王安石,苏轼,陆游都曾经归园田居。
孟浩然:唐代著名山水诗人,他年轻时在洛阳、长安求仕不果,便开始隐居在故乡襄阳的岘山。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为主,诗风清新淡雅,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陆龟蒙:唐代文学家,他曾在朝中为官,后因事归隐,隐居在江南的山林间。他崇尚道家思想,热爱山水,诗歌中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林和靖:北宋时期的隐居诗人,他曾主张改革,但被削藉为民。他在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他的诗歌以描写江南风光为主,诗风清新秀丽,如《山桃花》、《江南曲》等。
杜久违:宋代诗人,他曾隐居在陶渊明的故里,潜心研究陶渊明的诗文。他的诗歌以田园风光为主题,诗风恬淡自然,如《过陶渊明故居》、《桃花源》等。
这些古代诗人在山间隐居,他们或因政治原因,或因个人志趣,选择远离纷扰的世界,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他们在山林间寻找心灵的慰藉,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什么是享受人生,享受生活?难道只有有钱人才能享受吗?当然不是,林语堂曾说:“悠闲地生活不是你有钱就能享有的,要有丰富的心灵,有简朴生活的爱好,对于生财之道不大在心,有艺术家的性情,恬静的心地,乐天旷达的观念,能尽情玩赏大自然的胸怀。”只要你深爱人生,你的生活就不会平凡、刻板、无聊而无趣。比如苏轼,被贬谪的生活虽清苦,却一点都不无趣,他能够把苦日子活出艺术,把枯燥变得精彩!古代的诗人们大多都有这种苦中作乐的技能,在他们的眼里自然万物处处都有美,再普通的景色都能写得精妙绝伦,令人神往,普通的文字在他们的笔下彰显了不一样的魅力。
特别是山水田园派诗人,他们的笔下简单朴实的田园生活处处都是美,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都是那么可可爱爱,比如王维的这首诗,将寻常的农家生活写得生动美好,堪称最美田园诗,自然清新,妙不可言,是最懂得享受生活。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王维在开元末几年,在蓝田居住,曾在游览渭水两岸的农村时,写下这首即景之作。这是一幅极美的夕阳西下田家晚归图。太阳落山了,牛羊沿着巷子回来了。拄着拐杖的老爷爷在门口等着放牧归来的孙子。这温馨又朴素的场景瞬间让人觉得温暖和感动,既有傍晚的景色,又有人情味。
于是,仿佛田园间一切都动起来了,都忙着归来。鸡在麦田里咕咕叫,麦苗刚刚抽出了细嫩的新芽,蚕儿开始入眠,桑叶也已经稀少,野鸡找地方过夜,蚕儿吐丝作茧,给自己营造温馨的“家”。这是生命的动态,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特殊的生命意义,归属感不是人类特有的,动物也有。
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曾经也有一展宏图的抱负,但宦海浮沉,官场上的尔虞我诈让他甚为厌恶。他又极喜欢自然田园生活。既然不快乐,那就归园田居去吧。
他称自己在官场是“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辞官归乡的心情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田园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终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我生活。
尽管也彷徨过,困顿过,动摇过,但他依然“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最终也没有向现实屈服。
陶渊明的“躺平”是一种追求自我、追求自由的悠然洒脱,不为富贵,不畏惧清贫的高洁。
二、但愿长醉不愿醒,唯有饮者留其名
诗仙李白蹉跎了半生,却只是做了一个写诗文供唐玄宗娱乐的翰林。天宝三年,李白被唐玄宗解除官职、赐金放还。
李白被排挤出了长安,此后他只好开始“归入自然”。
从此他开始纵情山水,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写出了不少名篇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他在望庐山瀑布后留下的名句!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这是他在《将进酒》中内心的感慨!
李白在“归入自然”期间写下《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名作,体现了自己的飘然超世之心。
三、诗酒趁年华,做个闲人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经历了乌台诗案,开始变得收敛与豁达,诗词中多表现对人生的感悟与忧患。
或许正是这坎坷的一生,让他看淡了官场名利,才会写出了“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所以即便是被贬,也能乐观应对。
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发现规律,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苏轼同时作为一名美食家,相传在被贬黄州之际发明了东坡肉。
虽然躺平了,虽然被贬多次,但每到一处,都为当地留下了许多善政。
在杭州时,苏轼赈灾济贫,疏浚西湖,留下了名传千古的“苏堤春晓”。到了惠州,兴修水利,兴办教育,还有苦中作乐的“羊蝎子”和荔枝;在荒蛮之地的儋州,苏轼开办学堂,将中原文化传播到海南......
即使下野看起来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但实际上,这种人生方式是没有出路的。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即使有所谓的“好运”降临,也不可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古往今来,大凡名山秀水,无不与文人墨客交相辉映。
古时士人功成身退,就会隐寂于山林,在与自然的共处中,寻得最高的自由。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山与人,是彼此最好的知音。
人的一生,最好的状态,莫过于心中无怨,红尘无悔,身体无病,悠然自得。这样的生活,不需要过多的物质堆砌,也不依赖外在的评价,它源自于内心深处的平和与满足。若能拥有一颗风轻云淡的心。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不断学习和成长,探索自己的潜力和可能性,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