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吃瓜小知青》最新章节。
他们不知道的是还有更多他们不知道的玩法在等着他们,这一趟行程绝对能够让他们大开眼界。
毕竟这种特种兵式旅行在二十一世纪也挺让人震撼的,更不要说在这个年代了。
离开江南水乡,进入皖南山区,画风陡然一变。
从杭州乘长火车进入皖南,白墙黛瓦的徽派村落,宏村月沼的倒影,西递牌坊群的沧桑,都成了她们镜头下的主角。
两人选择了从前山上,还赶了一把时髦,乘坐了当时还算新鲜的缆车,说实话,她们真的没想到这个时代就有缆车坐了。
缆车刚建好,来坐的人不多,主要是有些害怕,还有就是现在旅游的人不多。
对于很多本地人来说,坐这个上山,危险不说,还划不来。
魏薇和姜琦的胆子倒是很大,一来就敢坐上去。
当然,魏薇和姜琦也并不知道这个刚建没多久,不过即使知道也不会害怕。
用魏薇和姜琦的话说就是,既然他们建了,那应该就是有安全保证的,肯定能够保活的。
只是苦了后面跟着的人了,他们真的有些担忧这玩意的安全性,就怕出点问题魏薇摔下去了。
这玩意要是摔下去,到时候就成肉饼了,这个要他们怎么保护?
他们是真的没有想到魏薇和姜琦胆子这么大的,这么一点点东西绑在上面也敢去坐。
即使心中无限吐槽,但也只能跟上,因为他们爬上去速度肯定是赶不上缆车的速度的。
只是默默在心里祈祷着,魏薇和姜琦坐的那个缆车千万不要出任何问题。
魏薇和姜琦只觉得坐缆车是非常正确的选择,节省了不少体力。
但下了缆车到山顶还有漫长的山路,石阶陡峭。
挑夫喊着号子从身边走过,她们拄着在山下买的竹杖,一步一步向上爬,汗水浸透了衣服。
沿途的迎客松、蓬莱三岛等景点,都成了她们停下来喘息和拍照的理由。
后面跟着的人只觉得离谱,不知道魏薇和姜琦是出来玩的还是出来招罪的。
汗水都浸透衣服了,还要往上爬,要知道等下可还要下来的。
俗话说的好,上山容易下山难,不知道两人等下还能不能坚持住。
魏薇和姜琦咬牙爬上海拔1840米的光明顶时,正是黄昏。
眼前豁然开朗,云海在脚下翻腾,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如同仙境。
夕阳将云海和奇峰染成金红色,壮美得让人窒息。
魏薇和姜琦裹着租来的厚重军大衣,也顾不上形象,不停地按动快门,想要留住这瞬息万变的景色。
魏薇将摄像头对准姜琦,“姜琦,快脱掉外面的大衣,就几秒钟就行,现在这景色好漂亮,非常出片。”
听到这话姜琦一把就脱掉了外面笨重的军大衣。
等拍好之后立马哆嗦着穿上,将近傍晚了,太阳西下了,这山顶上的风还是挺冷的。
姜琦将摄像头对准魏薇,“来来来,到你了,看这边,看这边,这边光线好。”
听到这话魏薇立马脱掉自己的军大衣。
看着这一幕,后面跟着的人非常不理解,就拍个照片,有必要吗?这么大的风,穿着那点衣服,他们都感觉到冷。
而且这军大衣也不丑啊,拍照为什么要脱掉?
晚上住在山顶的简易旅馆,条件艰苦,热水限量,但想到窗外的星空和明日的日出,一切都觉得值得。
晚上两人又用了两卷交卷。
第二天天不亮,魏薇和姜琦两个起床困难户就爬起来看日出了。
即使是这个年代,出来旅游的人不是特别多,但这个时候山顶还是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当太阳从云层中喷薄而出,万道金光洒向云海的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化为了惊叹。
下山时,两人选择了后山,风景更为清幽,但双腿已经不听使唤,几乎是颤抖着挪下来的。
回到山脚的旅馆的时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泡个热水脚,泡上热水脚的时候真的感觉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了。
到达宏村时是个阴天,反而添加了一种特有的韵味。
南湖的荷花还在开放,倒映着远处的雷岗山和近处的徽派建筑。
沿着水圳走进村子,核心便是月沼,一池碧水,环绕着粉墙黛瓦马头墙,宛如一幅静止的水墨画。
两人在湖边找了最佳位置,互相为对方拍照,努力拍出完美的倒影。
看着这美景,姜琦想到了一个点子,“薇薇,你做一个假摔的样子,我给你拍一个。”
魏薇虽然不理解这样有什么好出片的,但还是照着姜琦说的去做。
但这举动可把后面跟着的人吓坏了,他们没有听到魏薇和姜琦的对话。
因为魏薇和姜琦离得特别近,声音就不大,所以后面的人听不到声音,也看不到口型,还以为魏守真的要摔湖里去了,魂都吓没了。
上前才发现是假摔,看到这一幕,他们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之前他们还觉得暗中保护魏薇和姜琦这工作也太轻松了。
因为魏薇和姜琦的生活很规律,就是家里、工作的地方,连逛街都很少逛的,可以说是三点一线了,非常容易保护。
但现在看来,原来那个只是给他们一个适应的时间罢了。
他们是真的没想到魏薇和姜琦出来后是这样的,和在京市的时候区别太大了。
也就幸好两人都是老师,只有假期的时候能这么出来玩。
不然天天这样他们真的有些扛不住,不仅是运动量有些难扛住,这经费也是在燃烧。
他们在暗中保护魏薇和姜琦的人一共有八个,其中六个是保护魏薇的,两个是盯着姜琦的。
八个人出行,这么多地方,单车费和住宿费以及伙食费就不便宜了,不要说这些景点还要钱了。
晚上魏薇和姜琦就住在村里,住在老乡家改建的简陋旅社里。
木头房子,隔音不好,但能听到清晰的虫鸣蛙叫。
吃着地道的美食,晚上就着昏黄的灯光在日记本上写下见闻。
在这里,两人的节奏稍微慢了下来,为这一趟特种兵式旅行缓了一口气。
不过也就缓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离开了,到达了新的站点。
西递牌坊更为古朴和庄重,胡文光刺史牌坊矗立在村口,昭示着过去的荣光。
她们跟着导游,穿梭在青石巷弄里,参观那些雕刻精美的民居,听讲解员讲述徽商的故事和家族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