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吃瓜小知青》最新章节。
在“大夫第”的绣楼上,姜琦还假装大家闺秀凭栏远眺,被魏薇抓拍下来,还调侃她“戏精附体”。
姜琦就是这样,放松的时候还是挺戏精的,不过也是穿越好几年后才有的。
在徽州,魏薇和姜琦尝到了地道的臭鳜鱼和毛豆腐。
初闻味道,魏薇直皱眉,姜琦鼓起勇气尝了一口后,立刻被那独特的发酵香味和鲜美肉质征服。
我以为还是有些受不了他可以接受臭豆腐但不能接魏文还是有些受不了。
她可以接受毛豆腐,因为她喜欢吃臭豆腐,但不能接受臭鳜鱼。
毛豆腐煎得金黄,蘸上辣酱,外酥里嫩,风味独特。
这些“怪味”食物,成了她们旅行记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玩过之后并没有休息,两人马不停蹄的就登上了从安庆开往武汉的江轮,又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二等舱虽然狭小,但干净整洁,有独立的舷窗。
白天大部分时间,她们都待在甲板上。看江水浑黄,波涛滚滚,看两岸的城镇、田野、山峦缓缓后退。
江风很大,吹乱了头发,却吹散了所有烦闷。
偶尔能看到庞大的船队,或者孤独的捕鱼小船。
在武汉,两人感受到了与江南、徽州完全不同的都市气息。
对于武汉,魏薇还是挺熟悉的,这地方没少来。
不过看着熟悉又陌生的街道,魏薇有些迷茫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后市发展太快了的原因,这些地方全部整改过,所以这些地方虽然有种熟悉感,但还是非常陌生的。
魏薇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也没有多想。
登上重建不久、气势恢宏的黄鹤楼,极目远眺。
这种感觉和后世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少了一种现代化的商业气息,多了一种古朴的气息,人也少了很多。
对于吃货,出来玩主要还是要吃,玩了几个景点俩人就一头扎进户部巷。
热干面、三鲜豆皮、面窝、糊米酒……各种小吃香气扑鼻。
她们像当地人一样,端着纸碗,站在路边或挤在狭小的店里大快朵颐,感受着武汉过早的热情与活力。
来武汉,长江大桥上必不可少的打卡地,两人特意步行了一段长江大桥。
桥身巍峨,脚下是奔腾的江水,火车从下层铁路桥呼啸而过,震感传来,让人真切感受到这个国家的脉搏。
火车离开武汉,继续向南,窗外的景色从江汉平原的广阔逐渐过渡到丘陵地带的起伏。
魏薇靠着车窗,看着那些熟悉的、属于南方的红壤和茂密的植被,心跳莫名有些加速。
“下一站,长沙。”
姜琦翻着地图册,用铅笔在上面轻轻划了一道。
‘你的老家。’
不过这话姜琦没有说出来,这是两人出来玩定的第一个目标。
前面的游玩只是途经顺带玩了一段时间而已,最主要的还是要来这个地方。
魏薇轻轻“嗯”了一声,目光依旧停留在窗外。
近乡情怯?不,这里并非她的故乡,不对,也是她的故乡,因为原主虽然不是长沙的,但也是湘省的。
不过魏薇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了,因为姜琦和她说过,在沪市那边,和她上辈子所在的沪市有很多地方好像有些不太一样。
但她也不是那么的确定,不知道是不是或是因为商业化,很多地方都改了的原因。
因为她也不是从小在沪市长大的,是读大学后才去的,并不知道那些地方之前是什么样子的。
所以这里对于魏薇来说,只是一种深埋于灵魂深处、对“曾经存在过”的地方的复杂牵引。
在长沙站下了车,与杭州的婉约、苏州的精致、黄山的奇绝、徽州的古朴相比,长沙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热闹。
一种带着市井烟火气的、直白而泼辣的热闹,空气中似乎都飘着辣椒和油脂混合的焦香。
两人依旧入住当地最好的宾馆,放下行李,魏薇就有些迫不及待了。
“我想先去一个地方看看。”
魏薇对姜琦说道,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根据脑海中那份模糊了十几年、却从未真正遗忘的记忆。
她引导着包车的司机,在尚不算宽阔的城市街道上穿行。
她记忆中的坐标,应该是后来繁华无比的五一大道与某条路的交汇处附近。
车子停下,魏薇推开车门,站在街边,愣住了。
眼前是一片略显陈旧的城区,大多是三四层的筒子楼,墙面斑驳,窗户密集。
街上行人穿着八十年代常见的蓝灰制服,自行车铃声响成一片。
偶尔有几栋稍高的建筑,也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没有记忆中高耸入云的玻璃幕墙写字楼,没有那个巨大的、总是闪烁着霓虹灯的购物中心,也没有那条她曾无数次逛过、吃过的小吃街。
“是这里吗?”
姜琦轻声在魏薇耳边问道,她看着魏薇脸上那种混合了茫然、失落和一丝了然的神情,心里明白了七八分。
魏薇缓缓地摇了摇头,嘴角扯出一个有些无力的笑。
“地方……大概是对的,但样子,全变了,不,是根本没变成过我记忆中的样子。”
她试图在那些低矮的建筑、歪斜的电线杆和巷口的副食品店中,找到一丝一毫熟悉的痕迹。
哪怕是一棵老树,一块特殊形状的石头。
没有,什么都没有,这个时空的长沙,沿着它自己的历史轨迹,发展成了与她记忆中风马牛不相及的模样。
即使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忍不住的失望。
虽然她是零零后,她爸妈也是后面才搬到这里来的。
但是她知道这个地方有些东西是解放后就有了的。
而这里并没有看到那些东西的痕迹,全是陌生的一点,一点记忆中的样子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