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薛延陀,原为铁勒诸部之一,属东部高车,由薛、延陀两部合并而成。
薛延陀部族最初在漠北土拉河流域,从事游牧,役属于突厥。南齐永明五年,随阿伏至罗到准噶尔盆地建高车国。
南北朝时,游牧于阿尔泰山西南,额尔齐斯河一带,少数留在于都斤山。
隋大业元年,铁勒诸部奋起反抗西突厥暴政,共推契苾部首领契苾歌楞为首,称易勿真莫何可汗;又推薛延陀部首领乙失钵为野咥可汗,立庭燕末山,遂为铁勒诸部中强者。
大业七年,西突厥声势复盛,契苾歌楞与乙失钵自动取消汗号,又受突厥统治。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东巡洛阳。薛延陀真珠可汗谓其部下群臣:我闻唐天子将欲东封泰山,士马皆从,边境必虚。我若此时攻取李思摩,如摧枯拉朽耳。
乃命子大度设为将,发同罗、仆骨、回纥、靺鞨等诸部,兵马计合二十万,度过漠南,屯驻白道川,依据善阳岭以击突厥。
俟利苾可汗不能抵御,乃帅部落军民退入长城,保守朔州,一边遣使向唐朝求援。
唐太宗闻报,更兼褚遂良等大臣谏阻,遂罢封禅泰山之事,发兵北征薛延陀。
乃兵发五路,命营州都督张俭帅所部骑兵及奚族、契丹部族兵马,压其东境;以兵部尚书李世勣为朔州道行军总管,将兵六万,精骑一千二百,屯驻羽方;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将兵四万,骑兵五千,屯于灵武;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将兵一万七千,为庆州道行军总管,出于云中;凉州都督李袭誉为凉州道行军总管,自西路征进。
于是河套之地,再次烽火遍地,狼烟四起。
诸将奉命,闻风而动,各整军马,来向天子辞行。唐太宗眼观诸将,因见李大亮、张士贵都已两鬓斑白,张俭、李袭誉年过半百,李世勣亦早过不惑之岁,皆是一班老将。
太宗见此,不由心生感喟,谆谆告戒道:薛延陀负其强盛,逾大漠而南,行数千里,马已疲瘦。凡用兵之道,见利速进,不利速退。薛延陀不能掩思摩可汗之不备,急切击之;至李思摩已入长城,又不速退,是取败之道也。吾已敕令思摩可汗,烧剃长城之外秋草,坚壁清野,使薛延陀粮糗日尽,又野无所获。适才探马来报,云其战马无草,啃啮林皮略尽。卿等当与思摩共为掎角,不须速战,俟其将退时奋击,破之必矣。
众将受命,各引部众而去。
薛延陀远渡大漠南来,大度设将三万骑进逼长城,欲击突厥。思摩可汗已走入长城,大度设知不可得,便遣人登城骂战。
便在此际,李世勣引唐兵而至,尘埃涨天,旌旗蔽日。
大度设慌惧,便引部众自赤柯泺北走。
李世勣选麾下及突厥精骑六千,自直道邀之,逾白道川,追及于青山。大度设狂奔累日,前至诺真水,因无渡桥,只得勒兵还战,背水列阵,横亘十里。
突厥兵先至,与薛延陀交战,三次冲突不胜,只得回马还走。
大度设见状大喜,下令乘胜追击,未及十里,李世勣率唐兵杀至。薛延陀迎战唐军,万矢俱发,不射马上之将,只射坐下战马。
此招甚是狠辣,一阵箭雨落下,便有千余匹唐马摔倒,将士亦多跌伤,不能再战。
李世勣自后队冲上,命传令官高声喝道:三军将士皆都下马,执长槊直前冲之!
众将大悟,遂全部下马,命长槊军在前,陌刀手继后,更有弓箭手分成两翼包抄,专射对方骑兵射手。于战未三合,薛延陀部众大溃,四散而逃。
唐军副总管薛万彻以数千骑追击,专门杀其执马军卒,夺其战马。
薛延陀骑兵一旦失去战马,便即不知所为,只能伸颈就戮。
唐兵纵马追击不舍,斩首三千余级,又捕虏五万余人。薛延陀几乎全军覆没,大度设率其残部脱身而走,万彻追之不及而还。
大度设引其残众千辛万苦还至漠北,又值天降大雪,人畜冻死者什之八九。
李世勣取得完胜,还军定襄。
适逢突厥思结部居五台者叛走,后面有州兵追之;李世勣引军还师,便上前夹击,将突厥叛军悉数诛杀。经此一战,李世勣声名大噪,至与其师李靖并肩齐名。
薛延陀使者当时有留居京师长安者,告辞天子北还。
唐太宗对其说道:吾前曾命你部族与突厥以大漠为界,若有先寻事相侵者,我则发兵讨之。真珠可汗自恃其强,趁我东巡之机,逾越大漠先攻突厥。我大唐李世勣所率才数千骑,汝已狼狈如此!尔等可归语真珠可汗:凡举措利害,可善择其宜。
薛延陀使者诺诺连声,再三礼拜而去。
恭延陀使者去后,太宗问魏徵道:我观近来朝臣,因何上书论事者稀耶!
魏徵答道:陛下若能虚心采纳众议,何愁无有进言者?凡为臣子者,徇国者寡,爱身者多,陛下既云上书论事者稀,则是彼因畏多口获罪,故不言耳。
太宗道:然。人臣关说忤旨,动及刑诛,与夫蹈汤火冒白刃者,亦何异哉!是以禹拜昌言,良为此也。
房玄龄、高士廉下朝,偶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因问:北门近来有何营缮?
窦德素囫囵应之,回头便将此事上奏。
来日上朝,太宗便怒责房玄龄与高士廉:君但知南牙政事,北门小小营缮,何预君事!
房玄龄等再拜谢罪,魏征却出班争道:臣不知陛下何责玄龄,而玄龄等亦何所谢!其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不知何罪而责,亦何罪而谢也!
太宗闻言大愧,竟无言以答。
贞观十六年春正月,乙丑。魏王李泰撰写《括地志》完成,上呈父皇太宗御览。
字幕:李泰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第四子,文德皇后长孙氏所生。
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好士爱文学,工草隶,集书万卷,是当时有名书法家、书画鉴赏家。因此宠冠诸王,最得唐太宗宠爱。
太宗允许李泰在府邸设置文学馆,任其自行引召学士。
贞观十年,李泰徙封魏王,遥领相州都督,督相、卫、黎、魏、洺、邢、贝七州军事。然而唐太宗不舍爱子离开,并欲使其搬进武德殿居住,被魏徵极力谏止。
唐太宗对李泰百般宠爱,常带其四处游幸,甚至一日不见,便使白鹘“将军”传书,一日之内鸿雁往返数次。
李泰腰腹洪大,太宗恐其上朝参拜辛苦,特许其乘轿上朝,前所未闻。
太宗还在东都洛阳赐其大宅,占东西尽一坊之地,另潴沼三百亩。李泰于此处为池,洛河之间修堤,日后号为魏王池、魏王堤,堪称“都城之盛”二景。
李泰在洛阳盛修府邸,被岑文本上书劾奏进谏。
唐太宗照旧对其上疏夸奖赏赐一番,却唯独不止李泰之行。不仅如此,复将隋炀帝所居芙蓉园赐之,居地三十顷,周回十七里。
李泰长子李欣,也为太宗所爱,四岁时便被接进宫中抚养。李欣极善讨祖母长孙皇后欢心,并常与幼叔李治一同玩耍,叔侄二人感情非同一般。唐太宗对李泰逾制宠爱,史官亦不由感慨道:“其宠异如此。”但李泰文才是为诸王之冠,无可争议。
画外音:贞观十五年正月,李泰与萧德言、顾胤、蒋亚卿、谢偃等人共撰《括地志》完稿。《括地志》全书,按全国十道排比358州,再以州为单位,分述辖境各县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等。征引广博,保存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珍贵资料,对后世影响甚深。原书字数无考,今存《括地志辑校》八卷,约13万字。
唐太宗览书大喜,如获至宝,诏命收入皇家藏书阁秘府,又大肆赏赐李泰。
褚遂良见赐物数量之多超过太子规格,不得不上疏劝谏。
唐太宗悦纳其谏,却并未削减李泰开支,而是取消太子开支限制,以为权衡之计。
李泰不仅精于文学,喜好藏书,书法出色,且对书画鉴赏也相当在行。相传周穆王时《八骏图》亦因李泰,才得流传。
《括地志》完稿同年,李泰为母亲长孙皇后所造龙门山宾阳洞佛龛落成,唐太宗亲自前往大阅伊阙。因见碑文是由岑文本撰稿,褚遂良书写,不由大喜,便对魏王愈加溺爱。
正因如此溺爱,李泰便生错觉,以为只要寻出太子过错,父皇定然必有废立之举。
太子为与四弟李泰攀比,就库中财物索取无度。
左庶子张玄素上书谏道:周武帝平定山东,隋文帝混一江南,勤俭爱民,皆为令主;有子不肖,卒亡宗祀。圣上以殿下亲则父子,事兼家国,所应用物不为节限,恩旨未逾六旬,用物已过七万,骄奢之极,孰云过此!况宫臣正士,未尝在侧;群邪淫巧,昵近深宫。在外瞻仰,已有此失;居中隐密,宁可胜计!苦药利病,苦言利行,伏惟居安思危,日慎一日。
太子恶其书用辞尖刻,思谋再次报复,便令户奴埋伏在张玄素早朝途中,密以大马棰击之。多亏户奴当时慌张,将张玄素击倒后便逃,张玄素便为家仆救还,几乎毙命。
秋七月,戊午。诏命以长孙无忌为司徒,房玄龄为司空。
时因太子李承乾失德,魏王李泰有宠,群臣日有疑议,以为将要废立。太宗闻而恶之,乃谓侍臣:方今群臣之中,忠直无有逾于魏徵者。我当遣其师傅太子,以绝天下之疑。
于是诏以魏徵为太子太师,纠其失德之行。然而太子暴戾已成,魏徵亦已无能为力。
贞观十六年,九月丁巳。
薛延陀真珠可汗前番惨败,已知远非大唐对手,乃遣叔父沙钵罗泥孰俟斤来朝长安,献马三千,貂皮三万八千,马脑镜一,以表归附,并请赐婚。
太宗准其降附,但知薛延陀反复不定,故而未许其婚。
当时凉州之地,高昌旧民、唐朝镇兵及谪徙者杂居,极为难治。唐太宗因设安西都护府,以凉州都督郭孝恪行安西都护、西州刺史。
镜头闪回,补叙郭孝恪来历。
字幕:郭孝恪,本名郭敬,字孝恪,许州阳翟人。
郭孝恪年轻时便志向不俗,但因不事生产,被其父兄视为无赖。隋末天下大乱,郭孝恪率领乡里数百人起事,投靠瓦岗军。首领李密大喜,命其与徐世勣一同驻守黎阳。
瓦岗溃败之后,徐世勣归降唐朝,命郭孝恪奉表入朝。
唐高祖封郭孝恪为宋州刺史、阳翟县公,命与徐世勣经营虎牢以东地区。并赐徐世勣姓李,重加委用,许其所得州县,委任便宜行事,随宜选补部下官吏。
其后夏王窦建德攻破黎阳,俘获淮安王李神通、李世勣之父徐盖等。李世勣被迫投降窦建德,但旗号虽改,内心仍忠于唐朝,并与郭孝恪商量脱身之计。
郭孝恪献计道:将军当效汉末时汉寿亭侯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应先取得夏王信任,并为其立下大攻,再图脱身之计。
李世勣赞道:未料贤弟外粗内秀,倒熟知三国之事。
于是认同其说,果为夏王打败王世充,取得获嘉城,立下大功。武德三年,窦建德妻兄曹旦在河南大肆掠夺骚扰,引起众多归附者不满。
相州起义首领李文相与李世勣结为兄弟,欲杀死曹旦,投降唐朝。不料事泄不成,李世勣便与郭孝恪率引数十骑投唐,到达长安,同归于秦王幕府帐下。
次年,秦王李世民东征王世充,窦建德率军援救洛阳。
郭孝恪向秦王进言:窦建德远来,粮运不便,我应固守虎牢,寻机应变,灭其甚易。
秦王听从其议,果然连连取胜。同年五月,窦建德、王世充相继平定。李世民在洛阳宫设宴大会众将,并道:郭孝恪献擒窦建德之计,功在众将之上。
自此而后,郭孝恪一直被放外任,历任贝州(河北清河)、赵州(河北赵县)、江州(江西九江)、泾州(甘肃泾川)四州刺史,在任皆都颇有政绩。
后来郭孝恪在外任满入朝,继任太府少卿、左骁卫将军。唐灭高昌之后,出任凉州都督、安西都护、西州刺史。唐贞观十四年,侯君集平高昌,设西州都护府及安西都护府,用以针对西突厥。安西都护府第一任都护为乔师望,后由郭孝恪接任。
闪回结束。郭孝恪走马上任,抚御境内部民,随时应对反叛。(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