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崇祯,实在是太想让大明进步了》最新章节。
崇祯元年,一月。
朱由检正在看着新增的商城物品,盘算着手中私库存银还能干点啥,这时王承恩禀报,李标求见。
“宣。“
自从赋予诸葛亮能力后,李标几乎每天都会来御书房汇报工作。这位新任首辅的表现,远超朱由检的预期。
“臣李标,参见陛下。“
“爱卿免礼。“朱由检笑道,“今日又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朕?“
李标从怀中取出一叠奏折:“回陛下,臣已经拟定了一系列改革方案,请陛下过目。“
朱由检接过奏折,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各项改革措施:
其一,整顿漕运。将漕运分为官运、商运两部分,既保证朝廷税收,又活跃民间贸易。预计每年可为国库增加税收二百万两。
其二,改革军制。裁撤冗员,充实边防,并在宁远、山海关等要地增设火器营。
其三,整顿吏治。设立六科审核系统,对各级官员进行定期考核,严惩贪腐。
其四,振兴商业。在各府设立商业司,统筹管理商业活动,鼓励工商业发展。
“好!“朱由检拍案叫绝,“这些方案都切中要害,尤其是漕运改革,可谓一举多得。“
“陛下过奖。“李标谦虚道,“这些都是臣思考多日的结果。不过...“
“但说无妨。“
“这些改革牵涉甚广,难免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李标正色道,“臣恳请陛下支持。“
朱由检点点头。他太明白改革的艰难了。但有了诸葛亮的能力加持,再加上自己这个皇帝的支持,李标一定能成功。
“爱卿放心大胆地干。“他沉声道,“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改革,朕都支持。“
朱由检还是想得太天真了,改革的阻力来的比想象中更快。
早朝时,兵部侍郎杨镐上书反对裁撤冗员,说边军本就不足,若再裁员,恐怕边防难保。
朱由检心想:“这是担心裁撤的都是他的人吧。“
漕运总督刘一魁也跟着上书反对漕运改革,说商运会冲击官运,导致朝廷税收锐减。
户部尚书更是直接上书弹劾李标,说他不懂财政,胡乱改革。“
还有案头堆积如山的反对奏折,眉头紧锁。他没想到,即便有诸葛亮的能力加持,改革依然如此艰难。
这时,李标求见。
“陛下。“李标进来后直接开门见山,“臣已经查明,反对改革的大臣背后都有利益关系。“
“哦?“
“比如杨镐,他在边军中安插了大量亲信,每年光是吃空饷就有数十万两。“李标取出一份名单,“这些都是臣暗访得来的证据。“
朱由检接过名单,只见上面详细记录了各派势力的利益网络。兵部、户部、漕运...哪个部门都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那依爱卿之见,该如何应对?“
李标沉吟片刻:“臣以为,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在一些小地方试点改革。比如在苏州等地试行商运,等效果显现后再推广。“
“第二步,对那些反对最激烈的官员进行调查。臣手中已有他们贪腐的证据,可以适时使用。“
“第三步,拉拢中立派。臣发现,很多官员其实对改革持观望态度。只要给他们看到改革的好处,他们就会支持我们。“
朱由检眼前一亮。这就是诸葛亮的能力吗?不仅有远见,更有切实可行的策略。
“好!“他当即拍板,“就按爱卿说的办。朕也会出手相助。“
这天上朝,反对的声音空前的激烈。
“陛下!“杨镐带头出列,“如今建虏虎视眈眈,正是用人之际。李首辅此时裁撤边军,是要动摇国本啊!“
“臣附议!“刘一魁紧跟着出列,“漕运乃国之命脉,岂能轻易改动?若商运泛滥,必然冲击官运,到时税收锐减,国库空虚,后果不堪设想!“
朝堂上一片哗然。支持改革的官员也纷纷出列反驳,双方争执不下。
李标站在首辅的位置上,神色平静。他早料到会有这一天。
“诸位爱卿。“他不慌不忙地开口,“臣请诸位先看一组数据。“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苏州试点商运一个月,税收不减反增。为何?因为商运活跃了市场,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至于裁撤边军...“他转向杨镐,“臣要裁的是那些子虚乌有的空额。杨爱卿,不知这份名单上的三千将士,可是真实存在?“
杨镐脸色一变。那份名单上的将士,确实都是他安插的空额,每年光靠吃空饷就中饱私囊数十万两。
朱由检在上首满意地点点头。这就是他看中李标的原因-不是一味强推,而是以理服人,以数据说话。
“既然李爱卿提到了数据...“他开口道,“朕也说一个数字。知道这些年边军的军饷去了哪里吗?“
他取出一份密折:“光是去年一年,边军军饷就有三成进了某些人的腰包。这些银子,够养活多少真正的将士?“
“众卿家不要忘记了刘阁老和魏忠贤的教训!“朱由检语气突然一凛,这是在敲山震虎了,意思是,再不识相,就不要怪朕拿你们开刀了。
此言一出,支持改革的声音顿时压过了反对派。就连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大臣,也开始若有所思。
都是人精,这时候还不知道见风使舵,那真是活该掉脑袋了。
朝堂之争过后,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李标采取的第一步是在江南地区试点改革。
苏州作为江南首富之地,自然成为了改革的重点。当地士绅最初对商运持反对态度,认为这会冲击他们在漕运中的利益。但李标没有强推,而是先在小范围内试行,让商人自愿参与。
一个月后,效果出人意料。参与商运的商人不仅运费降低了,货物周转也更快了。更重要的是,由于取消了各种苛捐杂税,商人的利润反而提高了。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商人加入商运队伍。
看着各地捷报频传,朱由检心中盘算着下一步计划。他打开系统商城,准备购买一些辅助改革的道具。
【六科审核系统:40万两】
“购买。“
一道金光闪过,一本厚重的典册出现在案头。这本《六科审核典要》共分六卷,详细记载了考核官员的方法。从选拔任用到政绩考核,从廉政监察到百姓评议,无不细致入微。
最特别的是其中的“民意调查“一章。它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定期走访百姓,收集他们对官员的评价。这种做法在当时可谓闻所未闻。
朱由检立即下令在六部试行这套制度。起初,不少官员对此颇有微词,认为“访民问政“有失体统。但当他们发现,那些勤政爱民的官员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升迁,而贪污懒政者则被百姓举报后,态度很快就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