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这个皇太孙无法无天》最新章节。
朱雄这个时候在干什么呢?
他正在和自己的姐夫以及几个同窗,一起在私塾教授周边几个村子的孩子读书。
他们之所以要来到私塾免费当教习,是因为他们几个都是从这私塾中出去的。
老先生是他们的恩师,叫秦秉宪,据说曾经在翰林院待过,恩师已经年老,教导孩子已有些力不从心。
于是就从弟子当中挑选出了几个品行不错的,轮流值守。
朱雄也喜欢这份工作,他可以将自己的一些见解输送给孩子们。
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些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也算是自己这个穿越客对于文化输出的一点贡献。
私塾也分开蒙班跟进修班,开蒙就是给小孩子们读书识字的,这些不需要多少的文化知识,只需要读懂书上面的内容,教小孩子读书识字便可。
但是进修班就类似于考功名的那种班。
那种班就不仅仅只是教他们文章当中的经典,其实到了这个级别的那些学生啊,都是各个村里的优秀学子。
他们人虽然不多,只有十几个,可已经是十五六甚至二十多岁的青年,他们已经常年累月的读经典,不需要教他们经典当中到底蕴含了多少知识。
而是得告诉他们,如何从经典当中提炼出真正的有核心竞争力的东西。
说实话就算是古代的读书人,其实都明白所谓的经典,那都是给人看的,拿到官场上去做事是一文不值。
你通过读经典考功名进入仕途,在即将当官前,还要在翰林院进修好几年。
翰林院除了做学问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誊录各种国家政策,在这个过程当中接触到政务,然后才能外派的地方当官。
是没那么简单的,这是一套很严谨的逻辑。
至于影视剧里边所谓的考中了状元、榜眼、探花,这些一甲前几名,就一下子让你去地方上当官,那是不现实的。
即便是考中了状元,直接给你一个六品官,你还是得要在翰林院待个几年才会外放。
因为你只是个学院派,还不是个实干派,不可能让你去下面当个县令之类的。
而朱雄和他姐夫他们几个就是针对自己考了秀才之后,给那些个学子们讲考试技巧的。
这里边的考试技巧也分很多种,像自己的姐夫就非常擅长揣摩那些个考官的心思。
因为他家里边有点人脉关系,能打听到应天府上元县院试主考人员是哪位官员。
然后根据这位官员的一些脾气、性格、学派等等,来教导孩子们投其所好。
所以明朝的科举制度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说到科举制度,很多人都会说那是从隋唐开始就发明创造的,然后一路这么顺延下来,其实非也。
要说科举制度,那绝对不是隋朝的发明,只能说是隋朝开始正式提出来,用这种办法来选举人才。
很多人都觉得中国的古代史就是一代断一代,其实不然。
我们的历史是一个绵延不断的传承,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仅仅是这一个时代的出现,而是几代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