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风云杂记》最新章节。
说起来有点惭愧这件事情是发生在2022年2月到7月之间。而我却是在2024年1月17日才无意中看到这条旧闻的。
为了不必要的麻烦我将用字母D代表前公司。
D公司曾经是国内物流行业的一哥(当时公司某高层是这么评价的,事实也是如此)。时间是2016年,地点是D公司总部所在城市。
当时我刚入社会,投简时招聘平台系统推荐的最佳雇主便是D公司。考虑到当时是的学历、专业等条件,如果过去还是比较由前景。所以就投了,面试复试很简单,于是我被分配到了一个比较大的部门当文职按照当时D公司的级别制度我直接是第5级。但因为那个部门比较大实际上属于5.5级。
当时的D公司所以能称霸市场,主要是依靠大件运输。而2011年的网购热潮让很多人发现了一块不被人重视的商业模式——快递。作为国内物流的一哥怎么可能看不到这块肥肉。于是D公司也开始建立自己的快递业务。巧的是我刚好在这个时间节点靠后的时间进入该公司,而且成为了比较早的一批快递部门文职。当时是D公司有着和好的企业文化,并且在总部建造的教学楼,名为“D学院”。总部所在城市的文职也就是5级的都要进“D学院”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期间工资照发,包食宿。不过我们那一届不知处于什么原因改成了3天。课程自然减少了。不过这不重要,因为着3天主要是要讲的是一些企业文化和企业认同感的问题。
学习期间培训人员在分组的时候分成了3组,我那组主要的我们宿舍和隔壁宿舍还有一个女生宿舍的人组成。因为都是刚毕业2年以内的大学生,所以沟通起来没有什么障碍,而且也没有什么太多顾虑。其中我们的队长是一个女生,这点我们大家都很支持,当然除了那个人平时比较活跃,更主要的是她是分在总部的,而且是因为上一期没赶上,才来的我们这一期。对公司的熟悉度也强。几天后我们都聊的很好,一次她说起来自己的男朋友其实是总部的基层管理。还给我们说,在这里工作,除非特别有能力,比如是电脑开发博士,否则基本上都看关系上位。
开始我们觉得太消极了,也没多在意,然后想想一个万人公司,莫非都是考关系。后来我们在接下来的日子所见识的才知道她口中的关系并不是单指家庭背景。还有就是和老板的亲密度。后期有一个给我们讲课的高层领导,级别应该是10级别,公司除了老板是C级别,老板的弟弟的D级别,最高是11级。然而这个人给我讲课才知道他的经理,原来这个人是初创团队的一员,早期是公司开车的司机,没有文化,不过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依然跟着公司干,所以在公司去的成就后给了一个高层岗位。当然这不论是从个情感还是公司利益角度,都是正确的。问题是这个人除了忠心以外并没有专长。而公司却给了他一个实际的部门。如果从利益角度上,公司如果想树立榜样,完全可以给较好的薪资待遇,实权不适合。所以这也是后续很多有能力的人无法发挥其作用。
不得不说之前那个成为高管的司机还是不错的,因为在我侧面了解后发现,这个高管在管理方面实行放权的方式,也就是自己不擅长就听取又能力人的建议。而且也听完意见因为不居功,还会在一些场合给于建议表扬和经济上的补助。而这种在D公司确实少见的。更多的是打着广开言路的名义独断专行。当然决策正确是皆大欢喜,然而错误的决策同样也会造成可怕的后果。
我在大学期间写过两篇论文,虽然我承认当今时代本科级别论文很少会有值得深思的,我的论文最后也只是拿了个优减,不过为了写几篇论文,我的确查了不少资料、也多次仔细思考过。这也是我在D公司入职还不到半个月的时候就发现了问题。当然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的解答是:“应该是我想多了,或者我想的还不够深入。”没想到这个问题竟然在多年之后真的成为导致D公司崩溃的存在。
这个问题的发现是当时老总在结业会上的讲话:老板不是那种啰嗦的人,开始我以为这个会老板至少要讲一个下午。结果整个下来也就讲了一个多小时,期间还讲了几个案例。其他内容我就不赘述了。
老板说:自己准备开启快递业务时找了一个团队帮忙设计和开发相关的流程,还有程序等相关事宜。报价是2个亿。老板嫌太贵了,于是拒绝和那个团队合作,然后自己从原本的团队里找了一些成员自主研发。然后一共花了20万左右就建成了。当时听的人都被老板的故事打动。然而我对于这个说法我是相信的。因为我觉得老板没有必要说这个谎。
但从我当初对物流行业特别是快递行业的数据了解,那个要两个亿的团队绝对是漫天要价。当然物流行业本事从属性上讲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不过这也是只设备和固定资产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当时的D公司本身就有很多物流的资源,如果利用的好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但20万这个数字也是不敢想的,因为按照当时的市价,就算雇佣一个好一点的程序员团队做一个面向全国市场而且还要精细化的工作,不算后期维护20万也是很难做到的。
结业后我们回到点部继续工作。虽然培训前我就到了点部,不过当时我在点部主要是熟悉环境和流程。等结业结束后,最为点部系统的实际最高领导人。我看到了很多管理中的问题。当然也有系统的。
比如我所在的点部最高领导是一个在D公司工作了10年之久的物流部经理。级别为6级。月收入为当时同级别的最高。能力毋庸置疑,但因为没有后台背景,有些当年是他的手下都已经成了7级甚至8级。据说他每半年都会申请升职,但每年都是各种原因被驳回。还有一个是我直接领导,是部门的另一个6级经理。他的特点在热衷体力劳动和睡觉。如果遇到大量的货物会亲自光膀子干,但要是没事儿就会跑到楼上睡觉,系统完全交给我来处理。所以我长期都是两个以上的账号来回切换。自己申请自己审批。而且对于快递员的管理过于松散,快递员本身是一份比较辛苦的工作,体谅一下在所难免。但也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快递员收来的快递要我们来输入系统。经理给出的原因竟然是快递员读书少。所以我和另外几个物流的同事每天都要义务帮快递员输入系,半夜一点能下班算是早的,要是遇到节日通宵都正常。快递员们通常七点装完车就能回家了。付出几倍的代价工资缺只有快递员的三分之一。当然其他点部不是这样的。但是这种管理上的混乱可见一斑。
至于系统上的问题就更严重了。当时我每天都得看内部发的异常工单,最明显的就是华中某省的。因为物流系统中只需要把货物发到这个城市的物流点就好了。但是快递却需要具体到快递点。如果拿人体举例,物流是吧血液送的脏器,快递则是送的毛细血管末端。然而因为系统的问题,送到城市后需要当地的补码员人工找寻快递点。但不是所有人都那么敬业。华中某地总会发函说是找不到。然后让我们自己找到提供。结果每天手动找就消耗很多时间。
即便像是其他地区那些敬业的补码员也很容易出错。所以经常导致发错地方拖延时间。
通常江浙沪地区即便不是顺丰这样的公司也能做到次日达。但是D公司的系统还是使用物流的那套,经常出现一个快递从城南寄到城北需要3天。总部城市尚且如此。别的地方可想而知。
最后就是昨晚会计出身的老总只考虑降本增效。结果物流和快递一个车运输,物流的货物通常是大件,而且重,在运输途中很容易损坏快递。既然选择这种有风险的运输就要想到风险和赔付。像我们这样的大型点部的每月的赔付金额是该区域最高2000元,这也导致很多时候根本不够赔的。额度用完怎么办?那就等下个月的下来再赔。而且昨晚本区域的集散中心还得帮助附近十几个小点部赔付,这样导致等赔付的人要排队的结果。
其实对我而言,其他压力都没有,反正一切都有老经理顶着。但是经常一熬就凌晨三四点,第二天还得早起。虽然年轻我也感觉到没有前途。所以就辞职了。而我知道的老经理一年后也离职了。然后去了另一个物流公司担任一个城市的负责人。
临时想写的,更多是平铺直叙。难免有错字病句。希望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