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穿越孙权,我在江东砍鼠辈》最新章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前期实行九品混通的赋税制度。”
“由县令根据百姓的资产情况计赀定课,将百姓分为“三等九品”,按等级分担赋税。”
“上三品的赋税进入京师,中三品的进入别的州的重要粮仓,下三品的留在本州。”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百姓的贫富差异,相对较为公平,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官员徇私舞弊、评定不公等问题。”
“唐朝,除了租庸调之外,还有一些杂税。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朝廷不断推出新的税收项目。”
“例如间架税,这是对房屋征税;除陌钱,是对交易所得及公私支付钱物征税。”
“这些新税种的出现,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也表明了朝廷在财政管理方面的不断探索。”
“明朝,税收项目繁杂,设有钞关、工关税、门税、过坝税、船税、海关税、酒醋税、市肆门摊税、契税、渔课等众多税种。”
“在纳税形式上,款钞银并行,这既体现了明朝商品经济的繁荣,也反映了税收管理的复杂性。”
“不同的税种针对不同的经济活动和行业,税收管理难度较大。”
“清朝,设有契税、当税、牙税等商业税。”
“契税是土地买卖时按交易额一定比例交税,这一税收项目的设立,旨在规范土地交易市场,增加财政收入。”
“当税是当铺按等级每年缴纳不等的银两,当铺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机构,在清朝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其征税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牙税是牙行(中介)所缴纳的税费,牙行在商品流通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对牙行征税,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商业的健康发展。”
“税率及征收标准,亦是事随时移。”
“秦汉时期,秦朝税率较高,这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高的税率使得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汉朝初期,税率较低,这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汉武帝时期,由于频繁的战争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国家财政需求大增,朝廷不得不增加税收以满足战争的需要。”
“这一时期,不仅田赋有所增加,还新增了许多其他税种,百姓的负担明显加重。”
“隋唐时期,隋朝的租庸调制下,丁男一床(一夫一妇),每年纳租粟三石等,相对较为固定。”
“这种固定的税率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唐朝租庸调的税率在不同时期有所调整,唐中期两税法按户等高低征钱。”
“户等的评定主要依据家庭资产的多少,这种征税方式相对更加公平,能够根据百姓的实际经济状况征收不同数额的税款。”
“宋朝,农业税税率相对稳定,但商税的税率因商品种类和经营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
“商业的繁荣使得宋朝的商税在财政收入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不同的商品和经营方式适用不同的税率,这既体现了宋朝对商业的重视,也反映了税收制度的灵活性。”
“元朝,地税相对较轻,大体维持在三十税一的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然而,元朝存在包税制等问题,一些富商大贾通过承包税收,肆意剥削百姓,导致百姓的实际税负较重。”
“包税制使得税收的征收权落入私人手中,这些包税人往往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择手段地增加税收,百姓苦不堪言。”
“明清时期,明朝初期田赋税率不算高,但后期由于财政压力等原因,加征各种杂税,如著名的“三饷”加派,包括辽饷、剿饷和练饷,使得百姓负担急剧加重。”
“清朝田赋依据土地好坏的差异征收税银,相对较为合理,但火耗等附加税项缺乏统一标准,给百姓带来额外负担。”
“火耗是指在征收田赋时,以弥补银两熔铸过程中的损耗为名,额外征收的税费。”
“由于火耗的征收标准不统一,地方官员往往借此大肆搜刮百姓,中饱私囊。”
“税收管理及执行,更是曲折万分。”
“秦汉时期,秦朝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和税收管理制度,通过严密的户籍登记,确保能够准确掌握纳税人口数量,从而保障税收的征收。”
“然而,这种过于严苛的管理方式,使得百姓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也引发了民怨。”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税收管理体系,加强对地方税收的监管。”
“设立了专门的税收官员,负责征收税款和管理税收事务,同时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考核,以确保税收政策的有效执行。”
“唐朝,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税收征管机构,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专门的税务部门,负责税收的征收和管理。”
“这些机构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有效地保障了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然而,在后期,由于藩镇割据等原因,中央对地方的税收控制能力有所减弱。”
“藩镇拥有自己的军队和财政大权,他们往往截留中央的税收,使得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国家的统治也受到了严重威胁。”
“宋朝,税收管理较为严格,设立了专门的税务机构征收商税。”
“这些税务机构制定了详细的税收法规和征收程序,对商税的征收进行了规范。”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税务官员滥用职权、敲诈勒索等现象时有发生。”
“一些税务官员为了谋取私利,故意刁难商人,随意增加税收,严重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明朝,税收管理存在一定的混乱,包税制的实行使得税收被地方豪强把控。”
“地方豪强通过承包税收,与官府勾结,肆意盘剥百姓,导致税收的公平性受到严重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受到了损害。”
“此外,明朝的税收制度还存在着税种繁多、税率不统一等问题使得税收管理难度加大。”
“清朝,税收管理相对规范,实行火耗归公等措施,将火耗纳入正式税收范围,并进行统一管理,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官员的贪污腐败。”
“然而,在后期,由于政治腐败等原因,税收制度的执行也出现了问题。官员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现象屡禁不止,税收被大量截留,国家财政陷入困境。”
众人虽听得一知半解,很多词汇根本闻所未闻,如:牙税、租庸、典当等,但各人都在努力消化着孙权所透露的知识。
如庞统,重点注意到的就是府兵、藩镇割据、北方异族等朝代更替。
崔钧则注意到了百姓的发展,似乎有从农转商的趋势等。
吕范则注意到,货币体系似乎发生了变动,从钱到银?
孙权还不知,他的一番话,将对众人带来多大的冲击,这仿佛就是打开了众人新的思维枷锁。
鲁肃思索良久,言道:“从历代税收制度的演变可以看出,这些税收制度大多以增加朝廷财政收入、为朝廷管理提供资金支持为主要目的。”
孙权赞许的点了点头,这也是他都不满意的地方,对于孙权来说,他的理念与这些传统的统治者截然不同。
在孙权看来,王朝的兴盛并非仅仅取决于国库的充盈,百姓的安居乐业才是最重要的。
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才是他真正追求的目标,这样的成就感,才是每个穿越者应该有的极致追求。
孙权深知,要实现百姓的富足,就必须从经济发展的根源入手。
“子敬所言不错,历朝历代皆是如此,这基本都是官本位思维,我不太赞同。”
“我认为,三皇五帝曾以身作则,贤者得天下,他们所用,乃民本位思维!”
“只有得到百姓认可的大贤,才能任人族共主。”
这又是一个禁忌话题,讨论如何当皇帝,如何改朝换代?
孙权要是一上来就如此说,肯定早就有人出言制止了。
但此刻,众人听的晕头转向,都在钻自己的牛角尖,哪里还反应得过来,这信息都没消化完呢!
孙权也没管众人,对他来说,这些思想,早晚也是要灌输的,我炎黄子孙,不该成为奴隶,亦不该成为牛马。
我们啊,能载舟,亦能覆舟!
“我认为朝代更替也是一样的,也许能靠武力得天下,但只有真正让百姓幸福了,才能长治久安!”
“是以,我们当采用民本位思维行事,只有将底子打扎实了,我们才能同曹操掰一掰手腕!”
“首先鼓励农业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农业的发展。可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
“同时,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使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百姓的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为此,田税是必须减少的。”
孙权认为,最好不超过刘邦的十五税一。
“然后,再积极发展国有产业。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和经营国有产业,如盐铁业、造船业等。”
“这些国有产业不仅可以为国家创造巨大的财富,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例如,发达的造船业,可以使江东的海上贸易得以发展,与周边地区加强经济交流,如辽东。”
“在商业方面,可以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
“降低商业税税率,简化税收手续,为商人创造了宽松的经营环境。”
“同时,加强对市场的管理,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商人的合法权益。以七宝商行为推动,带动各行各业的商业良性发展。”
“通过鼓励农业生产、发展国有产业和带动商业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经济循环。”
“在这个循环中,百姓的收入将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这,才是孙权想要的。
“而国家则通过征收商业税,可以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
孙权放下手中鹿肉,大声道:“此策,我谓之曰:藏富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