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骨董集

第67章 乾坤骨董集 古玉经典刘大同《古玉辨》(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乾坤骨董集》最新章节。

古玉出土,含有香气者,世不恒见。余时存一玉勒,白色方形,长二寸六分,方五分,云雷花纹极精深。于佩之有年,因调查国界,渡松花二道江,乘独木卫护,将登岸,跳板一跃而下,不觉系之绳坠断,将勒落于水边,旋令护兵随从十余人入水寻觅,终不能获,今三十余年矣。每一念及,为之怅怅,因香玉之不易得故也。按此种玉入土时,比邻于奇南,或松香樟脑沉香等物所结而成,有谓系受地中硫磺所沁,亦未可知,但非用手把玩,至玉不凉时,其香气不出也。

十八,温凉玉

泰山老母宫,旧玉一枚,长约一尺五六寸,阔约六寸余,其样式尖圆形,一半白,一半黑,黑者温,白者凉,人皆异之。余以为此玉入土时,一半插入水中,一半浮于水面,年久出土,其在水中者,必凉,见日光者,必温,因水气日光,一凉一温之性所结而成,犹之石置盆中,在水中者凉,见日光者温,其理一也。

十九,澄潭水之古玉

玉有出土,后落于潭水之中年久,再出土者,名曰澄潭水,此种含有水气,润泽异常,较之脱胎旧玉,犹胜数倍。以其清光能照人影,诚为罕见之珍。余见清纯帝所佩之黄玉纹鱼佩,受三色色沁,名曰澄潭水,视之首尾欲动,真奇品也。按玉性喜燥,而患湿,故出土古玉佳者多在西北,独入于潭水中,于无石无泥处而得此宝,为世所珍,岂不怪哉。

二十,重出土之古玉

重出土之古玉,土蚀必有露出两层之形,细视内必透彻有光,外必含有污积之象,土蚀亦有深浅之分,若用滚水煮之,则污浊自退,清光大来矣。常常把玩,即能脱胎变为宝石色,较之第一次出土者,尤为特出。余昔存黄玉虬纹佩,满身黄斑,首有一角颇长,如吴清卿古玉图所考载之虬纹佩,首无角者误矣。盖虬有角,螭无角,不可不辨。审其质地,似重出土物,只因大不易携,故未盘出。又存有白玉蚕影佩器小而精,受水银沁极厚,审其肌理,精光内蕴,乃佩之数年,居然还原,有宝石色,见者以为此玉易盘,余曰此乃重出土之玉也,第一次出土时,早已人盘过,故今日再盘,即省工矣。此理之必然也。

二十一,玄玉

余少时,与族兄西岩同学,夏日同浴于小浯河之龙湾。西岩好食蟹,每于石洞中捕之。忽得一蟹甚巨,其甲钳一小石,黑如琥珀之瑿,光极空灵,疑为寻常之牛角石。既审视花纹极精细,乃一玉压脐耳。余索持之经两月余,不知失落何处,迄今思之,殆所谓澄潭水欤?

二十二,把玩之玉

玉佩历代皆有,至把玩之品,自秦汉始盛行于世。诚以玉佩皆所斩成片段,故宜佩之身边。把玩之玉多子玉,椭形者占多数,故宜持在手内而易于玩弄也,余所见把玩之玉,多系雕以鸟兽虫鱼,龙虎虬螭等式,均系子玉,且皆秦汉以后之物,未见有三代之器。足见把玩之品,皆因子玉物小而精,后人不忍斩成片段故也。余昔存一白玉蟾,大可盈把,背沁有茄皮色,后被子方侄携去。存一玉虎,已成黑漆古,不露质地,刀工系汉八刀,佩之数年,后在广州有有人招饮,醉坐洋车而睡,手中所持之玉虎,不知失落何处,今尚有一玉虬,全身黑漆古,刀工极精,惜其角上,于出土时受有斧铲微伤;又有一白玉鸳鸯,卧荷叶上,沁有铁莲青,枣皮红等色,颇佳;又有一黄玉暖手,上刻一蝙蝠,全体刻卐字,盖取万福同攸之意也,受水银沁极重,刀工朴拙,含有古趣。以上数品,皆汉物也,至六朝以后把玩者,土古尤多,但已元逊秦汉亦。

二十三,宝玉之名称

周分宝玉与伯叔之国。当时所称宝玉者,是极言之贵,未必皆出土之有宝石色也。今之所谓宝玉者,皆以出土之玉变为宝石色,故名之曰宝玉也。玉不入土,而有宝石色者,仅璧铔一种而已,以其玉兼宝石改故耳。若出土之玉,不借盘功,而成宝石色者,吾未之见。盖以玉不受地气所蒸,诸色所沁,其肌理未变者,不能成宝石色。不受人气之养,盘功之深,其气质不变者,亦不能成宝石色。夫宝玉之可贵者,晶莹光洁,温润纯厚,结阴阳二气之精灵,受日月星光之陶镕,其色沁之妙,直同浮云遮日,舞鹤游天奇致异趣,令人不测。较之宝石徒有光采,而少神韵,能夺人之目,而不能动人之心者,则远胜十倍矣。故嗜古者皆称宝玉。余昔存一桓圭,上白下黑;一琥,沁有四色;一璧,鸡骨白色。均有宝采,玲珑可爱,惜被火焚。一黄玉佩,两面所刻螭龙,而中有一孔,作龙尾交错形,刀工颇古。两面朱砂沁,色兼红紫,全体光莹透骨,见者皆以为玉石。余佩之四十余年,而始臻此境,不易也。近得一三代系璧,小而精,亦如宝石,特少刀工;一晋代云龙璧,黑白分明,形如水晶。大小二璧,亦颇可玩;犹有二印,一碧玉形,如绿波;一黄玉,色同蜜蜡,皆脱胎旧物,亦多逸趣。

二十四,异品之玉

清光绪二十年,余在燕京夜市,购一旧玉,白色,茄式,刀工颇精巧,蒂多土斑,无他沁色。茄身如羊脂,中有水珠,大如豆粒,见者皆以为奇异,有谓水银沁入结成块者,有谓玉中生直,如土中生虫,,石中生虫者,其说不一。余以为如含殓之水银所沁,当即变色,且成片,成块,成线等形,人皆知之,而未闻有成珠者。即地中水银所沁,其光自流动,亦不能结于一处,而成豆大之水珠,如以为有玉中生虫,何以向日视之,不见虫迹?相传石中有水,曰空青,水晶亦有此空青,此或与之空青耳。石空青,本草云,产益州山中,但不知玉之空青,产自何处。天地生物不测,真令人不能识也。余佩之数年,后因访张振卿年丈于东城,乘骡车翻于玉带河桥下,当时昏迷不省人事,岸上人将余抬于一小铺内,休息片刻即醒,见仆人与车夫皆头破血流而擦药,则余无恙也。旋问仆曰,伤损物件乎?答曰玉茄碎矣,他无所损。余甚惊异,以为河底无石玉何由碎?审视之,见玉茄身中一孔如豆大,空无一物,而已分为两矣,惋惜之至。次日徐东甫表兄来视余伤,即以碎茄示之,渠曰:闻之出土古玉,能护人身体,今果然矣,弟其存之。后藏于旧玉匣中,十余年而无失。迨宁局被回禄,此玉茄亦在其中,可惜也,亦可志也。

二十五,骨变玉

兽骨变玉,为世所罕闻,质轻沁透,其光采色泽,直同五千年以上出土之旧玉,真可怪也。按兽骨变石,其年龄不知凡几,若变而为玉,其年龄更不可考矣。欧美研究地球之年龄者,当在所必须也。余得二枚古趣盎然,亦一奇观,似可作研究地球学着参考之一助。

二十六,传世古

玉器未经入土,而年已经久,满身红色牛毛纹,若隐若见者,是曾经多人之把玩,精神气血凝聚而成,故质地之实浆,含有生气,玩之亦多雅趣。余见兰陵王氏,其世藏之连环璧,长二尺余,一黄一白,中有联环系之花纹。黄者谷式,白者蒲式,刀法之精深大而完整,洵为巨观,视之即知为汉器。又于日友某公爵加,见一白玉壶,大而且厚,花纹极细,视之即知为晋器。族兄雨樵,存一碧玉鱼,惠藕桥兄存一白玉虎,余家存一白玉佛像,均未入土,牛毛纹极细,色微黄,审其刀工,即知为六朝故物。至唐宋之物,见者尚多,故不赘。

二十七,土古

凡出土之古,通名为土古。轻者曰土触,曰上锈;重者曰土侵,曰土斑。皆因地气所蒸,受土吃有深有浅,故现此形。如无此形,便非入土年久之物。亦有入土未就,而即出蛰,仅含有土气,用开水煮之,土气自退,依然如传世古无异。每有土锈浓厚,深入肌理,用刀刻上,不易削去者,盖因土有沙性沁入玉理,合而为一,故不易盘出。即盘出,亦不及色沁之光洁,耐人摩沙也。余存一赤玉璋,一苍玉璧,土沁处作干黄,含有沙石质。用灰提油法煮数次,亦无大效,极力盘之,微露暗淡之光,在奉天时,赠年丈英和卿侍郎。

二十八,琀玉

典瑞云:於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殓尸之下。注云:圭在左璋在首,琥在右璜在足,璧在背琮在腹,盖取象方神明之也。疏:璧琮者,通于天地。盖古人皆以玉为瑞,出于神秘之信仰,故葬时以玉为含殓。出土之玉,名曰琀玉。后人以旧玉为琀玉误矣,更有以琀玉为汉玉,则尤为可笑。按出土之玉,殉葬者十之八九,非殉葬者十仅一二,故受色沁多者,皆殉葬物也。礼曰:君子比德于玉。又曰: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可见生前所佩之玉,殁后多以此殉者,如高南阜以司马相如之白王私印殉者是也。至其子孙,以其先人生前所好之物殉者,笔不胜书,玉其犹重也,此吾国古今人民之习俗,而况古之帝王家乎?故今日出土之金石,皆自古冢,此其证明。吾不知楚珩赵璧今尚存于地下否耶?

二十九,男女老幼之别

今见出土之玉鸠杖首,知其为老者所用,蝶触等佩,知其为童子所用,圭璋琮璧,只其为王公所用,鱼佩系璧知其为士庶所用,若环佩琼瑶之类,知其为妇女所用,更有琮璧纂勒等之极小者,则知其为夭寿含殓所用。此不可不辨者也。余存一白玉勒,遍体牛毛纹,其大异常,一望而知其为三代物,惜少刀工,被及门高六吉索去。

三十,贵贱之分

古玉,以圭璧琮璜等为上,次则祭器环佩,再次则零星小件者,是三代之琀玉也,至秦汉以后,以印章符节为上,殉葬有用玉押者,玉押即玉版也,长数寸,体厚异常,以美玉为之,以围腰间,可保尸之上体,如鼻塞眼压,孔压,压须夹肘之类次之,下体之粪塞阴塞之类又次之也。

三十一,琀玉之有缺痕

琀玉有一刀之缺痕,有两刀之缺痕,皆玉人用刀削之,以记其为殉葬物也。今人皆知其为三代齐,而不知夏商之琀玉,皆完全无缺痕。至周时始分,日用之物,皆完整,含殓之物,故意刻之,使其缺陷,以别之耳。秦汉以后,无玉人之职,均属匠作,故无论日用与殉葬之器,皆取完整。据所见夏商之玉,与秦汉六朝之玉,未曾有一缺痕者,即此可断尾周时所制也。余存有碧玉瑗一,白玉琮一,皆一刀之缺痕,系璧一,黄玉璜一,皆有两刀之缺痕。而其拙朴之气,令人生羡。若伪造周器者,多仿其缺痕,但有意为之,刀痕明显易露,愈显其丑,此人人所易辨者也。

三十二,辨水火干三坑

凡古代帝王之陵寝,其穴宽大,含殓之玉甚多。穴空地中之水,易于灌入,故名曰水坑。穴中有地火者,名曰火坑。穴中无水火者,名曰干坑。水坑之玉多斑点,形如虫蛀;火坑之玉多裂纹,形同石灰,干坑之玉,皆带有枯槁之色,土锈之痕。三者盘之日久,皆可复原,但水坑不如火坑,以浊气太重之故;火坑不如干坑,一裂痕太多亡故,干坑即无此弊。若论盘功,火坑较易于干坑,干坑较易于水坑。按干坑水坑,初出土时,玉质皆松,以刀试之,有直同花乳石者。俟盘出后,以刀划之,坚不可破。故琀玉之新出土者,不问其质地之硬软,但试其刀工色沁之老嫩耳。

三十三,玉出土之软硬

玉入土中年久,其质即软,如不软,则色不能沁。至出土后,亦有硬软之分,硬者易辨,软者形同枯骨,或如瓦砾。此皆由地气燥湿所致,见者多不能辨。每见一器,一半软一半硬,硬者以刀试之,不能入,软者以指甲划之,即碎如泥土,但盘之日久,则软者亦坚不可破,此不可不知者也。

三十四,出土之夷玉

《周书顾命》:大玉夷玉。疏引王肃云:东夷玉夷之美玉。郑康成云:大玉华山之球,夷玉东北之珣玗琪。《尔雅释地》: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玗琪。是夷玉见称于周久矣,今见医无闾山下所产之玉,光透如冰,坚而不润,石性也。是以出土者,露有浮光,虽盘出而少色泽,不足贵也。

三十五,出土之璧流离

地理志曰:入海市明珠璧流离。西域传:罽宾国,出璧流离。《吴国山碑纪符瑞》亦有璧流离。《魏略》云:大秦国,出赤白黑黄青绿缥绀红紫十种流离。吴清卿有一玉环,形同流离。即以为今日中国所罕见,即西域亦非恒有,故汉以为祥瑞,最可宝重。不知璧流离,即宝石之似玉者,质坚而不润,性寒而不温。即受色沁,亦多凹凸不易透出。故其光虽如玻璃,而不能如玉之润泽如脂膏也。汉时由西域进来,颇非易易,故人少见多怪,即目为祥瑞。犹之今人初见钻石,目为珍奇耳。今之目为珍奇,犹古之目为祥瑞也。按璧流离,可为玉中之异品,清卿以为玉中之绝品,则大谬矣。今某友得一笛头,拘于清卿之说,奉为至宝,不肯轻以示人。余笑曰:古之君子,以德于玉;今之人竟却比德于璧流离,能不令人捧腹?

三十六,刀工

石器时代原无刀工,故古玉斧玉铲之类,存于今者,未见其有花纹者,可见上古未开化之前,无刀工之可言也。若论刀工,三代尚矣。夏尚忠,其刀工精而深;商尚质,其刀工古而朴;周尚文,其刀工文而雅。而产玉之多,制玉之盛,尤以周为最。观玉人之设,上而夏商,下而秦汉,均无此职,即可知矣。故今出土之古玉,论三代器,亦以周为最多。至西汉刀工,有豪放气,故有汉八刀之称。东汉三国同。隋唐以及五代之刀工,亦属圆浑,但杂而不纯,佳者极少。北宋之刀工,精神外露,特少古意。自宋末以及元明清,学着多刻花乳石,刻玉一门,纯属匠作,几不见文人一操刀矣。但清至乾隆刀工为之一变,当时所刻翡翠玛瑙珊瑚宝石之多,实为历代之冠。其以天皇白鸡血红等石仿古,亦为历代所无。虽多匠作,但一量风尚,犹见文人词客游戏而为此者。故其刀法之精,直追六朝。自道光以后,则远不及矣。余按古今雕刻一门,可分为五大时期,他山之石,可以攻错。是以石制玉时期,可称最古,一变而为周之昆吾刀,再变而为汉之八刀,又一变而为六朝之巧雕,至清之乾隆精刻为最后。此皆一时风尚,故精美者多。工艺之关乎文化,岂曰小补而已哉?犹之论瓷器,则必称柴汝官哥定,论鼓铸,则必称齐莒刀列国币,新莽梁武,宋徽清之咸丰是也。否则如唐之开元,宋之宣和,明之宣德,清之康熙,其刀工岂无精品,特以不能移风易俗,故传世者少耳。况近世多用旋车,气息薄弱,不能上追古代,则又远不如用刀矣。昔人云:自魏晋以来,不见昆吾刀,诚然哉。但昆吾刀,自何时断绝,吾亦不得而知也。若就双钩碾玉法论之,汉时已取便捷,失其古趣,至今之用旋车制玉,则愈趋愈下亦。倘再用机器制作,则俗恶不堪设想,可畏也。吾当与诸弟子论古玉曰:今之玉质,不如古玉之坚洁,想系地利之退化。今之刀工,无论单刀副刀,均不如古人刀工之朴拙,亦系文艺之退化,言之可慨。或云古玉坚洁,由于出土后风吹日晒,年愈久而愈见精彩,是以秦汉不及三代,六朝不及秦汉,唐宋元明不及六朝者,非玉之罪也。刀工亦然,今人不见昆吾刀,而已菊花铁所炼之钢刀刻玉,而欲追踪三代,颉顽秦汉,睥睨六朝,岂不愚哉。此说亦觉近理。

三十七,昆吾刀之切玉

据所见周秦汉古玉,其刀工粗细不一。细者无论矣,粗者莫如汉八刀。而表现刀之快利,切玉如泥者,实千百中不一见。旧存一白玉虎文佩,遍体水银沁,大刀阔斧,随意乱刻,凸凹浅深,刀痕全然布露,使切玉如泥之真象,显然易见,亦不易得之奇品,可珍也。

三十八,各国玉工之比较

印度之石刻画像,鉴古家多称在五千年以上,独未见出土之古玉。欧美之制作钻石,非不精美,独未闻有制玉之奇技。至于洋钱之证明,双凤风帆马剑四工双柱,以及闍婆之剪银叶,骠国之铸金钱,日本德川氏之钳金鎏金,均甚工致,但亦少制玉之工。即因屖所献天寿永昌之玉钱千缗,十年始成,费工不为不久,而未见有出土之古玉,可见成周时代玉人之设,其重玉,金球之冠,故其刀工,亦远胜他国也。

三十九,古玉之文字

夏用鸟篆,商用虫鱼篆,周用大篆,皆刻阴文,露于器内。秦兼大小篆,汉用小篆,大篆不多见,刻多阳文,露于器外,魏晋以后,楷隶并用,篆文甚少,故不易见。

四十,古玉后雕

庚辰冬,魏君宜之,同其友运来古玉大小三百余件,属余鉴别。因审视两昼夜,其中虽少精品,而佳者大可陈列,小可把玩之品,约有数十件。收藏数世,始能臻此,不易也。中有一黄玉琮,高八寸,四面阔约四寸,遍体沁作栗黄色,真三代物也。惜少刀工,而四面复刻山水,画片极工雅,知系宋元名家所刻。余为之惋惜,直以为方竹杖之宜圆,半月池之不应凿也。旋曹君伯舫来寓,见之曰:此等后刻,非近世所造。此等山水画片,非高手不能辩。嗜古者,每以为后刻不足贵,而东西洋,则以为古玉后刻,乃双美耳。不但不以为病,且价值较未雕之古玉,则尤贵也、草君经理古董商业有年,常与欧美人交易,故言之甚详,但余以为保存古物,应存其旧制,不宜强加雕琢,致伤原器,而减古趣,令把玩时,不惬于心。

四十一,刻印

考之用囗(钅术),始于周官,佩印见于六国。古囗(钅术)之传于世者,金银铜已少见,而玉囗(钅术)尤希。据余所见者,若鲁司寇齐都司蒸彝囗(钅术)等,刀法皆古,洵不易得。到秦传国之囗(钅术),相传斯篆寿刻亦难深信,惟自汉八体画法成立,五日摹印,以后已属专门,而刻印之风大炽。汉人制印,不独用玉,而用玉者亦极多。其刀工亦皆古雅,是以藏家皆珍之。按昆吾刀,切玉如泥,西戎利刀,割玉如割木。汉去周未远,或用此刀,亦未可知。但所刻鼻钮,龟钮,坛钮,瓦钮,龙虎钮,虬螭钮,种种无不精妙。魏晋六朝逊之,之唐宋则相去远矣。自元王冕善刻花乳石,风气为之一变。故明清至今,文人均以田黄,鸡血红,芙蓉白,苹果青诸色为贵,其价值且超过玉者百倍。盖以石质松软,易于操刀,不似玉质坚硬,而难刻也。故近代之能刻玉者,则更少矣。现在出土之玉印,尤足宝贵。余存有汉张留侯私印,文曰良子房,白玉质,瓦钮,受水银沁过半;晋羊叔子印,龟钮,直同黑漆,故质不可辨。两印刀工精劲,异于寻常,故常佩之,重其人也。族弟法三,由邛王冢得一玉印,满身鱼子斑,质不能辨,持赠于余,用灰提油法制之,文曰虞年伏,斗钮,亦有古趣。又见友人廉南湖,存有清乾隆御用一田黄石印,色如脱胎古玉,三绳联环钮,长约盈尺,下垂三印,其小异常精品也。古玉印,曾未见有此式。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星穹铁道:当星成为我的女儿之后
星穹铁道:当星成为我的女儿之后
(注:请慎重观看本书,虚拟情节别带进现实,看个乐呵就行了,如果引起不适,请倒立观看。)众所周知,慈爱而又伟大的强欲星神绝不会发癫。三月七无奈道:“你别再拿我的……泡茶了可以吗?”星崇拜的呐喊道:“喔喔喔,居然跳了一下!简直不可思议!”布洛妮娅哭泣道:“早知道会这样,我绝不会让你靠近我的母亲!”
洛飞鸽
四合院:穿越成傻柱,掌控人生
四合院:穿越成傻柱,掌控人生
穿越成傻柱,掌控人生:灶台之上,他是能让熊掌开出十八层的何大厨;刑侦科里,他是弹道测算误差不过1厘米的顾问;敌特面前,他是800米开外一枪封喉的末世猎手。用厨艺过好生活,借职业提升身份,以系统获取资源,回到四合院降维打击。
小易爱占卜
找个宅男女神回上古
找个宅男女神回上古
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锦鲤玉儿
崩铁:没开玩笑,对面一个谱尼
崩铁:没开玩笑,对面一个谱尼
没开玩笑,对面一个谱尼:宁静的银河,寂静的寰宇。一切运转正常的设施与人员。所有的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美好。“圣灵魔闪光!!”璀璨光芒过后,烦人的丰饶联军再度消弭。那道酷似洋葱头的身影满意的看着干净的银河,在身后众人敬畏崇拜的目光护送下飘然离去。
符家人
盗墓:卸岭力士看了都要流泪
盗墓:卸岭力士看了都要流泪
卸岭力士看了都要流泪:+++前世的钱鑫是一名持证地下工作者,在一次挖掘地下三室一厅的过程中,突发意外,让钱鑫来到了稻米的世界。前世钱鑫是非常喜爱笔记这部书的,很喜欢嫩方五牛间的兄弟情谊,更喜欢里面让人垂涎欲滴的宝贝!随着钱鑫的穿越,钱鑫还得到了一个跟他非常适配的系统,让钱鑫可以跟随嫩方五牛的脚步,穿梭于各大古墓......
花丛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