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英子学针灸
“想当年啊,你娘出嫁的时候,那对鸳鸯枕可还是我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呢……”五婶的声音有些哽咽,思绪也随着回忆飘回到了多年前那段美好的时光。
此时,刘老先生静静地站立在慧养堂那块高悬的匾额之下。清晨的微风轻轻吹过,卷起了他那灰白相间的胡须,让他整个人看起来更显沧桑与沉稳。
“千万要记住啊,跟谨行他爹讲清楚,刻模子呢一定得选用黄杨木才行呐,这样做出来的模子质地坚硬、纹理细密,雕刻起来也更为顺手。”
刘老先生站在那儿,语重心长地叮嘱道。只见他边说边轻轻地扬起了手中那本已然泛黄的《针灸歌诀》,仿佛这本古籍承载着无尽的智慧与经验。
阳光洒落在书页上,反射出微弱的光芒,使得书上的字迹显得愈发古老而神秘。此刻,刘老先生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庞上微微泛起一丝淡淡的笑容,犹如春日暖阳般和煦温暖。
“等我下一次再过来的时候呀,估计就能赶上你们绣坊正式开工的大日子喽!到时候可别忘了请我喝一杯庆功酒哟!”
刘老先生抬起头来,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天际,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憧憬,仿佛已然看到了不久之后绣坊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景象:工匠们忙碌地穿梭于织机之间,丝线在巧手的摆弄下幻化成精美的图案;学徒们则围坐在一起,专注地学习刺绣技巧……想到这儿,他不禁嘴角上扬,心中满是欢喜。
恰在此时,一阵悠扬的马铃声传来,原来是一辆老旧的牛马缓缓地开始移动了。车轮缓慢地滚动着,发出辘辘的声响,这声音由近及远,渐渐地消失在了人们的耳畔。
随着马车车渐行渐远,五婶她们先生的身影也逐渐模糊,最终淡出了众人的视野。
然而,在距离此处不远的一座庭院里,却是另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美丽聪慧的英子正引领着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药童们,专心致志地背诵着穴位歌。
他们整齐排列成一行行,个个神情严肃而又认真。伴随着清晨清新的空气,那一声声清脆悦耳的诵读声宛如天籁之音一般,在空中悠悠回荡。
这朗朗书声不仅打破了黎明时分的寂静,更是为这个宁静的早晨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与生机。
李宝儿站在原地,痴痴地望着官道尽头那逐渐消散的尘烟,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就在这时,一只温暖的大手轻轻地搭在了她的肩头上,原来是萧谨言走了过来。
“夫人这一局棋下得真是巧妙至极啊,既周全了浓浓的乡情,又不动声色地布下了一条商业脉络。”萧谨言轻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赞赏和钦佩之情。
慧养堂后院,晒药架上的茯苓微微颤动,似在应和着汴河漕运的号子。新糊的窗纸上,五婶启程前绣的喜鹊登枝图,正迎着朝阳舒展羽翼。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了古色古香的医馆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气。李宝儿恭恭敬敬地站在师父面前,眼中满是诚恳与期待。
“师父,徒儿恳请您能教授新来的师弟师妹们针灸之术。”李宝儿微微躬身说道。
师父抬起头,目光落在李宝儿身上,思索片刻后缓缓点了点头:“宝儿啊,为师也正有此意。不过这针灸之术博大精深,不可操之过急,我们得好好商议一下教学计划才行。”
于是,师徒二人便开始仔细商讨起来。他们打算从最基础的穴位知识讲起,逐步深入到针刺手法、配穴原则等方面。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终于拟定出一份详尽的教学大纲。
李宝儿看着手中的教学大纲,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成就感,但她并没有满足于此。紧接着,她又向师父提出了自己对于医馆未来发展的一些想法和规划。
“师父,如今前来求医问药的人越来越多,咱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扩大医馆的规模呢?比如再增添几间诊室,招募更多的医师……”李宝儿滔滔不绝地说着,脸上洋溢着自信与热情。
师父微笑着倾听着李宝儿的建议,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最终,师徒俩达成一致意见,决定按照李宝儿的设想逐步推进医馆的拓展计划。
卯时的晨光刚漫过慧养堂的鎏金匾额,药香中已混入艾绒燃烧的焦苦味。刘老先生立在堂前,灰白胡须上凝着晨露,手中三尺长的教鞭正点着青铜人像的";膻中穴";:";此处若偏半寸,便是催命符!";
";英子,你来试针!";教鞭忽地转向东窗下打盹的少女。李英子一个激灵蹦起来,发间银针簌簌作响——这丫头竟把练习用的毫针当簪子使。
清晨的阳光柔和而温暖,洒在了那尊古老的青铜人像之上。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神秘。青铜像在晨光的映照下,散发出一种淡淡的青芒,宛如被赋予了生命一般。
仔细看去,这尊青铜人像身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穴位孔洞,细数之下竟有整整三百六十五个之多。每个穴位孔洞都细小得如同蚂蚁的足迹,令人不禁感叹古人工艺的精湛和细腻。
此时,英子正站在青铜人像前,她紧紧地捏着手中的砭石针,由于紧张,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只见她深吸一口气,然后轻轻地哼起了一首自己编写的认穴歌:“曲池肘弯两寸找,合谷虎口叉叉瞧……”伴随着歌声,她小心翼翼地将针尖朝着其中一个穴位孔洞靠近。
就在针尖即将触碰到孔洞的一刹那,突然间,只听得“啪”的一声脆响,一根教鞭重重地敲在了旁边的案几上。
原来是刘老先生出手制止了英子的动作。他一脸严肃地说道:“停!你这是在绣花吗?扎针可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针柄要先捻动三转,然后再缓缓刺入七分,留针的时候还要时刻观察病人的气色变化!这些步骤一步都不能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