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顺太祖》最新章节。
李文兵等人听闻,面上皆露出难色。李文兵不过是个家境贫寒的秀才,陈子昂、胡益堂、蒋乡泉、郭铭四人更是穷困潦倒的童生,实在是拿不出什么银钱来。
徐晨见状,赶忙宽慰道:“诸位莫要为难,正所谓有钱者出钱,无钱者出力,大家尽己所能便好。”
言罢,他神色一正,严肃说道:“为能更妥善地完成这两项紧要任务,同时也为更好地宣扬我大同社的理念,某有个提议,咱们可成立三个小组。其一为宣传组,职责便是在各处宣扬我大同社的理念;其二是打井队,专为遭受旱灾的村民打井,以拯救粮食;其三乃工匠队,负责建立作坊,为咱们的事业赚取银钱。此外,我等还需购置一块土地,将纺织厂与木器厂都迁至此处。若有需要,更要设法多建些作坊,如此便能容纳更多工匠,让更多人有活计可做。”
稍作停顿,他又接着道:“某对乡下的情况还算熟悉,这打井队的事务,便由某来负责吧。”
李文兵拱手道:“某愿负责宣传组之事,必定竭尽全力向整个米脂县乃至陕西行省宣扬我大同社的思想。”
刘永亦道:“某对米脂县的情况颇为熟悉,那便负责工匠队的事务吧。”
在场的社员皆未提出反对。毕竟整个大同社中,就数刘永与李文兵这两位是秀才,他们在社中的地位相对较高,其他人自然不敢与他们相争。
且说这日,米脂县铁匠铺。徐晨与小五赶着一辆马车来到此处。
铁匠大铁锤见徐晨到来,满脸欣喜,赶忙迎上前道:“先生,您要的铁管俺从省城给您带来啦。这可是用省城的上等高炉炼制的,一共十根,总共三十两银子。”
原来,徐晨所需的铁管打造难度极大,大铁锤自己尝试了多次,都未能成功。无奈之下,他只好找到在西安府钢铁作坊做大匠的师兄帮忙,让其外包打造。那钢铁作坊有高炉,一次能炼铁上万斤,具备炼制一丈长铁管的能力。
可他师兄嫌弃两根铁管的订单量太少,觉得不值得开一次模。大铁锤无奈,只好又与徐晨商量,最终商定三两银子一根,一次开模打造十根。如此一来,大铁锤虽说没赚到打铁的工钱,却也挣了二两银子的中介费。
徐晨走上前去,看了看那些铁管,伸手摸了摸。只见这铁管黑不溜秋的,乃是铸铁所造,瞧着倒有点像他小时候记忆里阳台用的水管。他连声道:“好,好,好。”
在这干旱时节,这些铁管既能当作打井用的水管,必要之时,将其分割开来,还能用来打造一门虎尊炮或是迫击炮。
大铁锤憨笑着说道:“这十根铁管三十两,加上俺二两的中介费,一共三十二两。您要打的水井龙头二两,五十斤重的铁锥五两,总计三十九两。您之前给了十两定金,现在再给二十九两便可。”
徐晨依言付了余下的银子,又购买了一些锄头,铁锹。后想到钢铁是工业的基础,以后用的铁会越来越多,小作坊难以满足他的需求,需要与高炉,而眼前这个不就是懂打铁的人才。
徐晨道:“大铁锤师傅,您想不想自己也有一座高炉?如此以后这般铁管您自己便能打造,也不用再麻烦您师兄。”
大铁锤一听“高炉”二字,眼中满是向往之色。毕竟,铁匠行当里,哪个不想自己手中能有一座高炉呢?可他终究还是摇了摇头,叹道:“俺可没那么多银钱去建高炉啊。况且,就算建好了,这么多铁又卖给谁呢?俺师兄所在的那座高炉,一次炼铁上万斤,人家能接到九边打造武器火炮的差事,所以才能一直开炉。可在这米脂县,就连买锄头的人都不多,就算有了高炉,怕是也派不上用场啊。”
徐晨道:“并非没有订单,只是百姓们买不起罢了。不过这些年,干旱愈发频繁,往后打井的需求必定会越来越多。要不这样,这建高炉的钱由我来出,大铁锤师傅您只需出技术和劳力,咱们共同打造一座高炉,您看如何?”
大铁锤面露犹豫之色,道:“先生,建设高炉可没您想的那般简单。高炉一次能炼制几千上万斤的铁,可要是卖不出去,那亏起来可不得了啊。”
徐晨爽朗一笑,道:“钱的事您无需操心,都由我来承担。您只管提供技术便是,就算亏了,也都算我的。”
大铁锤终究是抵不住自己掌握一座高炉的巨大诱惑,思索片刻后,点头答应了与徐晨合作。
双方约定徐晨出钱占据利润铁作坊九成的股份,大铁锤和他的学徒出技术,占据一成股份。
且说另一边,在米脂县县衙内。
只见里面的小吏们各自忙着手中的事务,他们见刘永进来,有的点头示意,有的则热情地与刘永打招呼、交谈几句。
在明朝,秀才虽说经济上并不宽裕,但政治地位却不容小觑。更何况刘家乃是米脂县的大族,刘永与县衙里的官吏们大多相识。
刘永径直朝着户房走去。户房的文吏艾强案台上摆满了米脂县的户籍等各类资料,在艾强伸手能及之处,摆着一个紫砂壶,而他本人手中正拿着一本书,悠闲自得的翻看,仔细瞧去,上面赫然写着《英雄记关羽传》几个大字。
刘永上前,恭敬唤道:“叔父。”
艾强抬眼看到刘永,脸上露出笑容,问道:“永哥儿,今日怎么有空来县衙?”
艾家乃是陕西行省的大户人家,亦是军官世家,在榆林卫有多位世袭武官皆姓艾,还有考中武举的将领,其家族地位比起刘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刘永道:“侄儿此番前来,是想请叔父帮个忙。侄儿想买下高家寨外的那块十亩大小滩涂地,还望叔父能帮忙估个价。”
艾强颇感好奇,问道:“你要那块滩涂地作甚,那又不能种粮食?”
刘永一脸认真道:“侄儿打算在那儿开个大型的纺织作坊,雇佣城外的流民做工,如此便能彻底解决米脂县的流民问题。”
说罢,他略带得意地又道:“如今我们已经招募了二十多个流民,他们如今既能吃饱饭,又能拿到工钱。只是当下的纺织作坊规模太小,在米脂县实在施展不开,所以才想着购置一块大些的土地,建个大型纺织作坊。”
艾强听闻,不禁愕然道:“永哥儿,你怎的与那搬运工狂徒搅和到一块儿去了!”
他知道徐晨这段时间在雇佣流民做工匠,不知道多少人在看徐晨的笑话。
他语重心长地劝道:“听叔一句劝,那搬运工太过狂妄自大,大言不惭,欺世盗名。你与他混在一起,恐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永哥儿,还是尽早与他撇清关系为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