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顺太祖》最新章节。
上完夜校之后,小五、王二、二虎、大勇、杨秀头、武大定、王光恩、赵云飞等打井队成员,以及村长、土根、大壮、高小四、木根、柱子等抗旱社甲长,总共二十二人,皆留在了祠堂之中。
徐晨神色凝重,朗声道:“今日,徐某在此引荐诸位加入大同社。‘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此乃我等大同社秉持之理念。”
然而,瞧见村长等人一脸懵懂迷茫之态,徐晨顿时意识到,这话对他们而言,太过文绉绉,且空洞无物,实在难以调动他们加入的热忱。
于是,他略作思索,再次说道:“大同社之愿景,乃是要让天下百姓皆有自家田地可耕,要设法减轻地租、田税。徐某期望,能让天下农户都过上那般‘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稳日子。”
“莫说三十亩地,便是真能让税赋减轻,地租减少,老汉我决然愿意加入大同社!”徐晨这话一出,村长他们瞬间便听明白了。
小五、王二、二虎等人紧接着说道:“俺们愿意加入!”他们早在大同工业区之时,便知晓有大同社,心里头早就盼着加入了。
大壮、高小四等人亦是满脸激动,高声道:“俺们也加入!”
就这样,在徐晨的引荐之下,高家寨增添了二十一名大同社成员。
翌日,杜家沟,郭兴庄村长找到徐晨,开口就是想要加入抗旱会,想要打井队去他们村里打井。
乡下说封闭也封闭,平日是鸡犬相闻不相逢,但说不封闭也不封闭,平日的八卦事件也传播的非常快。
那个把死人救活的徐神医,从城里带来了两支打井队,给高家寨打了十几口井,这消息快速的传遍了四里八乡。
刚开始因为这消息太震惊了,很多人都不相信,打十几口井最起码也要百八十两银子,高家寨哪里拿得出这么多银子?
但眼见为实,四周的村民看着高家寨村民从一口奇怪的井当中一下下的打水出来,不到半天时间就浇了好几亩地,效率比他们快了何止10倍。
把井打在了自己家田地当中,而且还是12口井!
这可把其他村的村民羡慕坏了,井在田地当中,旱灾的时候可以抗旱,雨水正常的年份,这不相当于拥有了几亩水浇地了,那只要勤快一点,粮食的产能不得翻一翻。
而后高家寨的大媳妇,小媳妇纷纷被招呼回娘家,一回到娘家就被七大姑八大姨围住,大家七口八舌就是想问清楚,高家寨这井到底是怎么来的?
这些媳妇也没没有隐瞒,把徐晨带打井队回村,建立抗旱会的过程全部说了一遍。
入会的标准只要5升粮食,一口井的成本只要五斗米,这样的好事还有什么好犹豫的,了解清楚内情的杜家沟,郭兴庄村长当即找到了徐晨要入会。
徐晨自然不会拒绝,他跟着两位村长来到他们的村庄,当着全村人的面念了抗旱会的乡约,所有人按手印入会。
而后按照高家寨的模式,十户组成一甲,选一甲长,开始到村民的田地当中打井。
徐晨在高家寨用五斗米打一口井,还可以说是照顾自己的父老乡亲,这样的事情虽然少,但也不是没有。
但杜家庄,郭兴庄用五斗米打一口井,引起的轰动效应是巨大的。
后面镇川寨,马蹄沟庄,三川庄等村村民纷纷找到徐晨,要加入抗旱会。
不到一个月时间抗旱会就吸纳了14个村庄近万余人口,打井队更是由两支扩张到5支,以满足越来越旺盛的打井需求,打井队走到哪里,村民的欢呼声就来到哪里,米脂乡野都能听到“砰砰砰”的钻井声音,14个村庄,4万亩土地都得到了井水的灌溉。
不过抗旱会的扩张,也出现了一个徐晨意料之外的事情,有不少村民送病人到他这儿来医治,但徐晨找半天也找不到病征,他还以为是自己医疗技术差,找不到原因。
结果病人在他这里喝了几口粥之后居然恢复过来了,不是一个两个病人是这样的症状,可是几乎所有病人都是这样。
徐晨差点以为米粥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后来经过和这些人交流他才知道,这些人是饿晕的。
现在本就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这些村民家中的粮食不多,为了加入抗旱会,得到使用水井的权利,他们把家中不多的粮食给上交了,这些天靠着吃草根,吃野菜度日,最后因为扛不住饥饿昏倒了。
他本以为5升粮食已经很少,家家户户都该拿的出来,却没想到这5升粮食成了压垮这些村民最后的稻草了。
尤其是当他听到,有不少村民已经打算借村里地主的高利贷,度过秋收之前这一个月的危机。
但这个时代的高利贷哪里借的。有一个叫人参娃的动画片就很形象的介绍了这个时期的高利贷。
讲一个放牛娃得到人参精的帮助,想要用一颗人参来偿还自己欠下地主的债务。
结果地主夺过人参,用算盘噼里啪啦的算了一通道:“你欠我的还清了。但你爷爷欠我的,你父亲欠我的还没有还清。”
主角家三代为地主做牛马,得到了三辈子的债务。
徐晨当即通知刘永运输粮食过来,而后通过抗旱会向所有村民宣传,缺少粮食的村民可以向抗旱会借贷,一年只要1分的利息,一个月的利息一厘。
有这样的好事,十四个村有困难的村民向抗旱会借贷粮食,都不找同村的地主去借粮了。
地主们着急道:“你们不要被抗旱会的人给骗了,到时候欠了抗汉会的高利贷,三辈子也还不清。”
农户鄙夷道:“抗旱会放不放高利贷俺们不清楚,但你放的高利贷后果是什么?俺们可看多了。”
这些地主在同村人眼中根本就没有信誉,他们情愿相信抗旱会也不会相信同族的地主,抗旱会最起码真给他们打了一口井。
农户的态度气的那些地主直跳脚,本来这样青黄不接的时候,低价吞并田地最好的时候,结果徐晨和他的抗旱会,直接把这些地主的如意算盘给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