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青竹往事》最新章节。
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落下,夜晚也将来临,林溪中学的晚自习开始了,下午刚上过课,上课的老师,在下课后提了几个问题,到没安排作业,同时表示下节课会提问,让他们晚自习时去看书找到答案。
夜晚学习玩完比白天学习效率高得多,此时的众人已能安安静静的看书了,当然,这少不了有些人在嘀嘀咕咕说话。个人各扫门前雪,虽然林青竹比较厌恶这种行为,这严重打扰了他看书,可他也不好意思指责别人,只好静下心来,自顾自的去看那些刚发下来的书本了。
刚开始吵闹声还不够大,开始有传纸条的,之后就开始扔了,有的从他面前飞过,也有的叫他传给别人,林青竹没办法,只好忍耐照做,他往往很难拒绝别人的请求,而且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对他人而言,林青竹接下来如何做,就会成为他们评价他是否可以成为他们一员的标准之一。声音越来越大,他已经一点也看不下去书了。
他朝四周看了看,发现周围的人都在聊天,说话没有例外,甚至还有人在趴在桌子睡觉,这个情况看来大家的心都静不下来呀。他也看不下书了,就边假装在看书,边听同桌和他旁边的同学聊天。
听他们聊,他们以前的小学生活如何精彩,自己学校里有值得拿出来一提的笑点,他们的聊天也让他想起自己小学的过往。
上小学,他们只要学语数外三门就行了,其中他最喜欢数学,因为对那些数字感兴趣,所以他数学成绩不会太差,而语文和英语成绩却不怎么好。因此这么一下来,他的综合成绩在班上也就处于中下游的水平,上完课在课间十分钟的时候,他们那群孩子经常乱跑,相互嬉戏打闹,吹气球,陀螺,水枪,纸牌各种玩具都有,他也和班上的人一起玩,十分开心自在。
他也当过学习委员,单纯的就是收收作业交给老师,只是这种事在他事后看来,觉得实在不划算,白白浪费了时间。辛辛苦苦为同学们服务,催他们赶紧交作业,有的人根本不理会,不着急,这让他很是气囊,可是为了收作业,他也只能忍下这口气,好言好气,说了几次后便不再搭理他们,他们交不交作业,自己会如实报告给老师,自己已经尽了责任了,相信他们也嫌他太认真。
之后的日子就是,不交作业的人被老师当众批评惩罚,之后就老老实实的交作业了,尽管有些时候还是没有全部交齐,可那是存在特殊情况的,老师也不能多说什么。
做过学习委员之后,他才发现做的辛苦,因此也更加理解管理一个人,几个人乃至十几个人所付出的辛苦是非常大的,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实践过,才能真正理解他人的苦楚。
学习委员,班长,老师,他们承担的责任,都是越来越重,你无法真正体会到他们的某些做法,因为你不是本人,自从做过学习委员之后,林青竹再也不想做了,他虽然已经能够完全忽视那些捣乱分子的捣乱,可是他又无法真正说服自己,就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因此,他很矛盾,不想陷入这种纠结,但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委员之后,他就向老师请辞,说自己不想当了。
老师对他不想当学习委员很纳闷,他都很是喜欢林青竹这个人,数学成绩不错,可能老师就是比较偏爱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吧,劝了两三次后,居然任由林青竹了。
林青竹也很感激这个老师,毕竟因为他,他懂得了一个道理,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只有做了,你才知道他人究竟面对着什么。
因此,每当看到这些有职位的人,他都不会去故意嘲笑他们,他知道他们也不容易,有自己的难处。他会尽量去配合他们,而不是跟着有些人一样,进入中学,他已打消了继续当学习委员或班长的想法,想要表现平平,不被班主任委任上。
林青竹回过神来,吵闹声聊天,说话声已经越加重了,整栋楼都是。乱哄哄一片,拍打桌子的声音,椅子摩擦地板的吱嘎声,刺耳而尖锐,这已经不是在上晚自习了,像是在菜市场一样。
林青竹和上书本,还想让他们不要吵了,自己受不了,但这会引来他们的众怒。看书已然看不下去,他准备去卫生间洗把脸,躲避这个嘈杂的教室。这是他眼角看见,她走了进来,拿自己手中的教科书,用力在讲台上拍打了几下,周围一片安静。
大家都害怕了,没再说话,他们明白班主任生气了。她脸色通红,眼睛瞪得格外大,狠狠盯着我们班的所有人,她怒吼道:“你们吵什么,晚自习不好好看书,全班上下就你们最吵,你们想干什么!”
她说着朝几个站起来的同学指了指,让他们站到后面罚站检讨自己,就这么盯着他们两三分钟,大家的气都不敢喘,都垂下头来默默翻着书。她走过每个人的身旁,打量着每一个人,似乎像猛兽追捕猎物一般,审视着在场的人。她转了一圈,回到讲台后说今天晚上推迟十分钟下晚自习,以后要是再这么吵就加倍。
大家都没说话,但是都把她说的记在心里,同时心里也有对她的怨言,在今后的日子里,林青竹发现班主任还是这般严格要求同学们,有些人的怨言却是越来越重,背后给她取外号。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外号传遍全班上下,可就是没有人知道谁第一个传出来的。
班主任也没有办法,但他知道这一定是班上那几个调皮捣蛋的人传出来的,于是对他们最为严厉,逮到错处就狠狠的罚。
人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班主任给他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严,在不断的相处中,他们有的认为,她对好学生和差学生待遇不一样,可是只有他们彼此双方才最为清楚,她到底公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