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星落门》最新章节。
很遗憾,杨仪就是向着这第二条道路狂奔而去的典型代表。
但魏延却恰恰不买他的账!
魏延本就是一个十分傲娇的人。
汉中太守是什么职位?
那是对曹魏的第一线总司令!
在蜀汉之初灿若群星将星如云的人选之中,魏延能独得先帝青睐,那可不是吹牛得来的汉中第一人!
整个蜀汉的北国边防军都在他手里,整个国家安危都由他一手掌控!
虽然说诸葛亮北伐开始后,自己直接接管了汉中前线总部,但魏延的威望在那里,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后封南郑侯,依然是军中第一人!
其实,关于魏杨之间那点破事儿,明眼人都知道的,魏延把对诸葛亮的一些不满,都发泄在了杨仪的身上。
二人的矛盾就是由此而来。
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任何矛盾都是累积的,一开始并没有多大不了的。
但杨仪手下的都尉赵正却在其中嗅到了别样的气息,找到了难得的晋升契机。
赵正在军中,职位也算还可以了,但要说有多少权重,其实也是假的。
他发现杨仪被诸葛亮厚爱后,就想抱一抱杨仪的大腿,但他哪里有机会呢?
世上事,就怕有心人。
还真让赵正找到了机会。
他发现杨仪的性格缺陷,以及杨魏二人的矛盾根源。
但赵正并没有从根源上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剑走偏锋——
于是,赵正就借机给杨仪出主意,让他故意激怒魏延,然后再示弱,将魏延的人品败光,再找机会整治魏延。
计划果然奏效。
魏延的人品在军中败得很彻底,大家对他基本上都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都认为你一个堂堂的大将军老侯爷欺负军中文官,忒不地道!
下作!
而魏延越是被别人“敬而远之”,就越发显得孤独、暴躁。
事情发展到最后,就连杨仪本人和赵正都没有想到的是,魏延的人品败光竟然败光到了如此程度——连诸葛亮都准备“放弃”魏延了。
诸葛亮临死前,设了一套连环计,此计将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政坛最重要的人物基本上都涉及其中——
托孤给杨仪——激怒魏延——马岱杀魏延——魏延死——杨仪马岱被荆州帮嫉恨敌视——杨仪马岱被抛弃——蒋琬费祎上台——新荆州帮掌政权得到面子——益州帮得实惠里子……
由此,荆州帮与益州帮实现无缝对接。
蜀汉再无帮派斗争。
最终,果然,魏延被他们给“折腾死了”。
由此,赵正在杨仪的心目中,彻底奠定了第一得力干将的地位。
今夜,杨仪在已经疲惫至极的情况下,依然将赵正找来,却是想让赵正给他再来一次“卜筮”。
所谓“卜筮”,是古代中国人占卜算卦的一种,用龟甲占卜叫卜,用蓍草占卜称为筮,合称卜筮。
用后世人的眼光来看,卜筮是不折不扣的封建迷信。
但在古代,却是一种非常“高大上”的行为,是上天对于人间事务看法的表达,也可能是一种示警。
而卜筮者(也有称巫师、法师),则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桥梁。
卜筮毕竟还有些工具,以及形体依据。而当时有些“望气师”则更是玄乎,就是根据气象来进行占卜算卦呢。
赵正拿来龟甲和蓍草,先布六虚之位,然后揲蓍而置六爻;再燃烧蓍草,辫其形色。
最后,赵正看着卦象默默发呆良久,眉头紧锁,一言不发。
杨仪的精神比赵正还要紧张。
他目不转睛地随着赵正的手上动作,最后,看到赵正那满脸严肃的样子,心脏蹦蹦蹦蹦地跳动,几乎要从嗓子眼儿跳出来了。
但杨仪却不敢有丝毫动作,生怕因为自己的不慎,影响到赵正,进而影响到自己的未来命运。
好久,赵正才反应过来,面对杨仪展颜一笑,道:“让长史久候了。”
杨仪一看赵正笑了,心下才安定了点,连忙问赵正:“先生,卜象如何?”
无意之中,他对赵正的称呼已经从“都尉”变成了“先生”,可见杨仪此时此刻的心神动荡之激烈。
赵正稳了稳心神,道:“恭喜长史,贺喜长史!”
杨仪终于心下大喜,也一本正经地站起来,恭恭敬敬地给赵正行了一个拱手礼,道:“本官但有寸进,必然不敢忘记先生鼎力相助之功也!”
“长史即将迎来辉煌时刻,某但能追随先生左右,此生,也就心满意足了。”
二人再无多的交谈。
一则,二人俱是疲惫至极。
二则,“天机不可泄露”,有些事情,你只能从对方的话里话外去揣摩就是了。
大家都是成年人,且都是人精,再多说,就显得自己有点……那个了。
一夜无话。
第二日一早,杨仪就精神抖擞地起床,在下人的帮助下,匆匆忙忙地洗漱,吃了点夫人早已经准备好的早餐,穿上朝服,准备上朝。
今天本非大朝日,但因为诸葛丞相去世,留下了巨大的政治真空,有心的人们自然就显得尤为忙碌。
忙碌者众。
在这群忙碌者中间,有一个人显得尤其特别突兀——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刘禅。
诸葛亮之后,受益者数不胜数,但真正掰着指头算计的话,蜀汉的皇帝刘禅,是后诸葛亮时代蜀汉的第一受益人。
诸葛亮留下的全力真空,十之七八,都落在了他的手里。
皇权的“至高无上”,也只有到得此时,才真正体现了出来。
遍观朝中大臣,再无一个诸葛亮式的人物,再无其智谋能力,也再无其托孤身份。
因此,对于皇帝刘禅来说,也就再无桎梏枷锁。
今天,大朝。
所谓大朝,即十日一次的朝会,在京的五品以上的所有官员均要参加。
小朝,则是平日里的朝会,由被皇帝专门指定的官员参加,用来处理某些专项事务。
先帝刘备时代,与现在的朝会大有不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皆因刘备本身就是打拼一辈子的人,对于国家大事,基本上事事过问,从无懈怠。
臣子们也是如此,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说起这个来,还发生过一件事情,却与蒋琬有关,就是蒋琬醉酒废弛公事。
在刘备时代,大小朝会,刘备没有落下一次。
而那个时代的臣子们,一个个也都是冲战阵之战厮杀过来的,哪一个不精明强干厉害得一批?
接着,蜀汉帝国就正式进入了诸葛亮时代。
诸葛亮时代,一切大小政务军务,全部集中在丞相府处理。
他施行的是“宫府一体”的政治制度,其实说白了,就是和曹操的那一套完全雷同——彻底弱化皇权,夯实相权。
诸葛亮和曹操们,将皇权只是视为一种象征,而国家大事,咸决于相府。
因此,丞相府的官吏们,才是这个帝国实权最为彪炳的人。
而代表皇权威严的大小朝会,便逐渐沦为“聋子的耳朵——纯粹是一个摆设”了。
但皇权毕竟还在,还代表着民心民意,还不能不得到尊重。
哪怕是表面的尊重。
逐渐地,皇帝刘禅也就只有大朝而无小朝了。
因为小朝会实在没有什么意义,不管什么事情,都已经在丞相府那边进行最终的决断,何必他这个皇帝二傻子一般地插上一脚?
而大朝会有一项最有价值的功能,是其他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替代的——臣子们借此和皇帝本人见上一面,彼此说不定就混上一个脸熟。
无论你诸葛亮如何超凡入圣,这个功能——皇帝与臣子见面表达情感——你是代替不了的!
大朝会基本上都是由诸葛丞相将需要汇报给皇帝陛下的事情,奏报上去,或者是让皇帝知道有那么一回事儿,或者是请皇帝批复即可。
这些,都是给别人看的,表明咱蜀汉帝国其实还是有大老板的,瞧瞧,什么事情都会申报给老板,而且都是经过老板拍板了的哦。
而普通的事务,则都在丞相府上就已经解决了。
所有蜀汉臣子们也都习惯了蜀汉帝国朝堂上的这个潜规则。
如果以后世人的眼光来看的话,其实蜀汉帝国在诸葛亮时代施行的就是实实在在的“虚君实相制度”,类似后世德国、英国、日本的君相制度。
但在三国这个时代,诸葛亮的做法把自己累得半死,风评看似也是很高,但在某些人的心里,则诸葛亮和曹操一样,就是不折不扣的“权臣”。
二者所不同的是,曹操把汉献帝当做真正的“傀儡”,而诸葛亮将刘禅当做真正的“甩手掌柜”。
所以,“傀儡”很郁闷,也很苦逼。内心里,傀儡无一不在心里祈祷着上苍,早点打雷把权臣劈死算了。
而“掌柜”的,无论“甩手”还是“亲自上手”,毕竟还是掌柜的。
只是,掌柜的刘禅本人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每日里,是在祈祷,还是在巴望着什么,不知道。
而今日之早朝,其实就是刘禅政治思想路线的总体宣布时刻,是后诸葛亮时代蜀汉政治权利的一次“瓜分朝会”。
皇宫内,皇帝刘禅正在轻轻地念叨着一句话。
这句话,他已经在心里预言了许多遍,都不敢说出口——
“相父,谢谢……你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