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带着太史慈投刘备》最新章节。
“大娘!不可!”
“娘!不可!”
太史夫人的决断遭到了太史慈和纪清的一致反对。
“有何不可?”
“大娘,虽说兵事未起,但都昌始终是兵事前线,吾担心……”纪清话音未落就被太史夫人打断。
“泰明勿要再言,老身虽为妇人,也知信义二字。既然能教吾儿知恩图报,也不应就此事单独丢给吾儿。再者,刚听得泰明所言,老身亦信得过泰明这双管齐下的计策,必不会让老身陷入险情。无论成与不成,老身都要当面谢过孔北海。”
“这……”
纪清刚想说话,太史慈便道:“好!那慈便护着娘和泰明,一起前往都昌!”
纪清只好把话咽下去,点头赞同。
于是三人分头收拾东西。太史慈多年离家在外没有太多东西,于是一边帮助太史夫人收拾,也会过来看看纪清的东西。
纪清的房间原为太史慈的房间,屋内东西也不多,除了几件日常换洗衣物,就只有一套孔融赠与的《礼记》竹简,和一套当初穿越过来的破旧行头。受到时空的影响,这套行头早已破烂不堪,失去了作为衣物该有的作用,但纪清还是不忍丢弃,这是纪清来自于那个时代的唯一印记了。
这时太史慈走过来道:“泰明,虽然吾还是不信你那后世之语。但假如真如泰明所言,吾在未来,可有建功立业之迹?”
纪清看着太史慈的双眼,太史慈眼中有疑虑,但也有对未来的迷茫。
年轻时的太史慈是东莱郡曹史,当时郡守跟本州官员有隙,太史慈被遣至洛阳截取州内上递的奏折,虽然完成了郡守所托,但也因此惹怒本州官员,不得已去辽东避祸。
辽东蹉跎七年,让太史慈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迷茫。
因此历史上的太史慈放弃了近在咫尺的机会,前往扬州投奔自己的东莱老乡刘繇,希望刘繇能看在同乡之情上给自己机会,亦是这种迷茫的心态所致。
但真正发挥太史慈能力的时候,却还是等到他遇到孙策之时。
纪清心中出现浮现出太史慈临终的那句名言,他原不忍告诉太史慈真相,但此刻太史慈问起未来之事。
“子义兄未来确实有建功立业之迹。只是……
子义兄,清想请教子义兄,若吾告诉子义兄你未来的人生会有些许遗憾,你是否会后悔自己的决定呢?”
太史慈在孙策麾下确实有建功立业的战绩,不过那将是在千里以外的扬州,在赤壁之战之前。太史慈在人生的终点留下了“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的名句,在纪清心中,太史慈除了帮孙策平定扬州,却未能在三国鼎立之时有任何建树,着实可惜。
太史慈闻言扬扬眉。
“遗憾?
决定?
泰明这是什么话!大丈夫生于世,即便至死也不应后悔自己做过的任何选择!
你亦说未来吾确实有建功之迹,即使慈未来的人生有憾,那也只可能是未能尽早获取功名事迹!
更何况你既然言是未来之事,现在的吾又怎会后悔还未发生之事呢?”
果然如此!
纪清心中叹道,脸上却不动声色。
“泰明,那么你能为吾儿减少遗憾吗?”太史夫人不知何时已站立在了纪清屋中,应是听到了纪清和太史慈对话后进来的。
“娘!”太史慈刚想说点什么,太史夫人就截断了他的话。
“吾儿,且听吾言。老身确实不明白泰明后世之言是否正确,且无论泰明所言真假,吾儿也应趋吉避凶,从其善而摒其恶,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才能不悔自己的决定。
老身自听泰明是从后世而来,又恰好是老身收留了泰明,不知此举是否有上天之意。刚听得你二人所言,老身觉得,莫不是上天想让吾儿减少人生憾事,才得以让泰明出现在吾等身边,为汝画策?”
太史夫人说完太史慈,转身向纪清,拉着纪清双手问道。
“泰明,你可有办法让吾儿减少人生遗憾?”
纪清听得此语,反而不知应如何出口,纪清沉思片刻,开口道。
“吾若说有办法可以减少子义兄人生憾事,那便是在欺骗二位。
大娘,吾实不知自己有没有办法能够帮助到子义兄,但吾会将子义兄在后世记载的所有经历告诉二位,包括这个时代即将会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告知两位。但具体的选择权利,还是在子义兄手中。一旦子义兄做出选择,吾也不会劝解,因为正如刚刚子义兄所言,大丈夫不悔自己的抉择。”
“那便告诉吾母子二人,让吾等知道,吾儿单骑求援解都昌困局之后发生的事情。”太史夫人说完,太史慈脸上也有了一丝希冀的神色。
纪清看到了太史慈脸上的变化,心中暗想太史慈说不定此刻心中也有迷茫。纪清本就有全盘托出的想法,于是点头道。
“那好,吾会将后世记录的子义兄的人生经历告知于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