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最新章节。
飞速奔驰,来回抛射箭矢的北虏精锐也是看到了主战场的动静。
近万牧民垮了。
死伤近三千人。
剩下的几千人策马狂奔。
就算畏惧军令没跑的,也是聚集成小堆,很难再成阵列。
这种情形下,就算北虏大汗亲至,也难以把这群牧民重新集结起来。
他们已经丧胆。
事实上敢和周军主力精锐打两次对冲,也是在战前被下了严令的结果了。
牧民说是骑兵也行,毕竟可以跑马骑射。
但严格来说他们不是军队。
只是个人有些悍勇,塞外草原生活艰苦,养成了牧人过人的胆魄和意志。
幕天席地,百里之内可能就几十个帐篷,人口稀少,凡事多要靠自己。
夏秋时还好,最苦的是冬春。
冬春时最少下十几次雪,积雪最厚时深过人膝。
要提前备好大量干草,不然牧群饿死光了牧人全家也得饿死。
牧畜生病,照料,凡事都要靠自己。
若遇白灾,就是到了化雪时仍然降雪,积雪不化,无法转场,春草不出,满地只有皑皑白雪。
到那时,牧群就大量饿死。
牧人只有南下抢掠。
历来游牧民族发展壮大,是降雨带北移,天气又转暖之后的结果。
从先秦到秦汉时就开始了。
秦汉之交时,应该是进入了小冰期,匈奴开始频繁南下。
草原上只有沙子和白雪时,牧人当然要跟着贵族南下,去抢条件更好的农耕民族。
所谓草原人壮实,喝不完的牛奶马奶和吃不完的肉,只是后世人的臆想。
真要吃喝不愁,这帮人疯了要南下抢掠。
艰苦的环境,倒也养成了坚韧的性格和过人的胆魄。
加上艰苦环境,经常千里跋涉和骑马放牧锻炼出来的骑射本领,说这些牧民是天生的战士也没有错。
但军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从后勤到装备,到日常训练,小队战术,大规模骑战的战术,这些都需要演练。
一个几千人的部落,最多能养二三百人的脱产战士,这些人集中在台吉贝勒们身边,日常是贵族的亲卫,贵族也全力武装和训练他们。
这也是在此之前,北虏日渐衰落的原因。
大小贵族过于分散,兵力长期不能合练,形不成战力。
脱产牧民太少,精锐太少。
这一切在草原合力重新编组后得到了改善。
但以北虏的能力,有十余万脱产战士已经是极限。
其东西数万里,能在一个方向集结几万精锐,配几十万牧民,这就是几乎出尽全力了。
眼前这些牧民才是北虏骑兵的中坚。
苛责他们并无意义。
能力上限便是如此。
但对这些在围攻车队的北虏精骑们来说,眼前的事令他们感觉无比耻辱。
牧民们最少还和周军主力骑兵打对冲。
哪怕损失惨重,最少是拖住了周军主力。
完成了预计目标。
但他们虽是打败了周军步兵,却始终不能突破阵车之内。
一辆辆高大坚固的黑色马车,形成了磐石般的环形防御圈。
外围的两千长铍手犹如一朵朵钢铁之花,攀附在车阵防御圈之上。
想要突破车阵,先得破长铍阵!
而正面破阵,恰恰又不是这些披甲精骑的强项。
当年的蒙古之强,是因为擅长汲取敌人的技术和战术。
不夸张的说,蒙古人就是和女真人学的重骑兵战术。
包括全身铁甲和具甲铁骑。
也可以说是华夏具甲铁骑最后的余晖。
具甲铁骑的最高峰当然是北魏和其后的东西魏,然后是北齐,北周。
双方在邙山有过大规模的具甲铁骑的交战。
铁骑之威,足以凿穿天地!
此后的大唐,因为要远赴万里西域和北上北庭,笨重的具甲铁骑逐渐减少,更多的是普通的披甲骑兵。
至辽,金时,金国的重骑兵,也就是铁浮屠再出展现光彩。
蒙元则是与金国学习了重骑兵战术,逞威欧亚。
蒙元亡国时,其具甲铁骑也就是重骑兵几近消亡。
一直至今,虽有重骑兵之说,也完全不能和北魏时期的具甲铁骑相比。
就算是普通重骑兵,也是极为耗费资源。
穿透防线过来的游骑,最多有少量披甲,即使是披甲也只能算轻骑兵。
每当他们策马飞驰抵近时,一边要小心车阵内的弓手以步弓劲射。
一方面也是顾虑着车阵外围的长铍阵。
一柄柄长铍斜抵而立,锋锐的铍锋和铍尖令人视之而胆寒。
所以他们如潮水奔腾而来,又如击石之水,绕道而行。
再三抛射,箭如雨下,收获却并不大。
外围大车,已经被射的如刺猬一般,但车阵内的人伤亡并不算高。
大车牢固,用料扎实,根本不惧几十步外的轻箭抛射。
足以掩护将士。
其实车阵之内的伙计护卫们还是无甲,只穿着厚实的袄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哪怕天热,贾芸在这一次出发时也是令所有人带上厚袄。
这东西,近距离中箭挡不住,但抛射落下的箭矢劲力不高,厚袄多少能减少些伤害。
这也是没有办法。
哪怕贾芸钱财再多,打造的兵器再强,他也不能打造甲胄。
劲弩和铠甲,都是最为犯忌之物。
但说来奇怪,大周不禁民间拥有火器。
当然,不是说能自铸火炮,那也是自寻死路。
而是鸟铳之类的火器,民间可以自铸。
这和另一条时间线上的伪清类似。
伪清前期,铠甲,弩,火器也是厉行禁止。
有火器专家献上犀利火器,不仅没有受到康熙奖励,反而被流放宁古塔。
因为这种蛮横到不讲道理,和莫名其妙的对骑射的自信,伪清立国后火器铸造的水平不进反退。
到了中后期,铸炮水准降到连明末也不如的地步。
一鸦时期,清军甚至要使用明末时明朝铸的大炮来御敌,效果比清朝自己的火炮还好的多。
火枪也是。
早期厉禁。
中后期法度松弛,不少民间打猎打鸟的人开始使用火器。
二鸦时,就有英法联军遇到猎户较多的民间村落,吃的亏比对清军时还大些。
眼下的大周也是如此。
民间猎户,还以弓箭为主。
但也出现了用鸟铳打猎的打鸟人。
鸟铳可以用霰弹,一发出去,可打落群鸟。
要比箭矢好用的多。
车阵之中,贾芸身边两侧有长牌手,高举长牌护卫。
箭落如雨。
不仅车身上,还有地面上都似长出了灌木。
虽然有步弓强劲还击,但毕竟是一直被动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