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97华娱,从还珠剧组开始》最新章节。
“四大天王”是华语乐坛历史上炒作的最成功的概念,没有之一。
虽然本质上是郭富成经纪人小美为了给自家宝贝“抬咖”,半碰瓷式的捆绑刘福荣、张火油和断水流大师兄组成“四大天王”,但作为经历过八十年代“谭张争霸”巅峰之后的港岛乐坛渐渐辉煌不在,落日余晖已成现实。
为了保证港乐的话语权,整个港岛各路传媒大佬才近乎默契地对“四大天王”顺水推舟,并且趁着大陆市场逐渐打开,将其影响力推遍两岸三地,形成了这个四十年间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娱乐神话”。
从一点可以侧面证明,那就是1996年开始,“四大天王”的市场格局经过种种尝试才终于明确下来,张火油主打“唱功”,刘福荣主打“亲民”,郭富成主打“跳舞”,断水流大师兄选择了“时尚”。
实际上,假如郭富成强化舞曲风格,原本有可能与大师兄重合,造成资源浪费。但1996开始,郭富成主动在专辑上削弱了“舞曲”特色,追求做一个“实力派”,音乐上个性开始变得模糊。
反而是大师兄不断强化“都市化”的舞曲特色,最终成为“电音先驱”······
而为什么郑逢时要“拯救内娱”?
因为在未来,根本就没有内娱,有的只是各类异种文化的入侵······
在这个时代,没有人知道:
今年刚成团的H·O·T会成为“韩流”元祖,让这种来自东亚美军驻地的“花美男”和“软色情”表演蔚然成风;
脚盆鸡的“视觉系”入侵,在千禧年后形成影响一代人,在“村口洒水泥”的非主流;
两年以后,一艘大船跨洋而来,撞开了华夏电影圈,并把持票房记录长达十一年之久·····
而内娱自己呢?
面对这种文化入侵,从来只有被迫接受,毫无还手之力!
但这是谁的问题?
先说影坛:
郑逢时仍记得,重生之前的一整年,国内有一种声音,唱衰影视产业,动辄“全球衰退”、“大环境不行”、“产业完蛋了”之类危言耸听。
然而饺子这个学药的导演治好了这种病,一部《那托》把这群人啪啪打脸,眼下票房稳破百亿,堪称单市场票房之最······
要郑逢时说,《那托3》的副标题不应该继续用“魔童xx”,而应该用“无法无天”!
再说乐坛:
内地乐坛发展落后是不争的事实,商业化程度也不高,直到1992年初代“金童玉女”毛拧、杨玉莹出道,才勉强有“音乐市场”这个概念。
但“不知名女歌手”张嫱在90年代,每张专辑在内地“至少”卖400万盒磁带,而到了1997年,王霏的《王霏》全亚洲销量也不过200万张左右。
实体唱片确实在衰落,但华夏的市场就摆在这里,人口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决定了它将会越来越蓬勃。
堪称全世界最大的一块蛋糕,华夏人自己却没吃到,这是很离谱的一件事。
王大拿有句话说得好:你走到哪儿哪儿就大环境不好,你就是那个破坏环境的人呐?
所以从来没有什么大环境不好,有的只是能力不够!
‘跟诸如坤坤、四字、523这样的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文化产业呢?
大华夏两岸三地十四万万百姓的文化生活,是在我肩上担着!
我郑逢时,才是未来的华娱举重冠军!’
******
“咚!”
宋银瓶想起儿子当时满口听不懂的胡话心里就来气,伸手对刚洗完碗的郑逢时重拳出击:
“拯救内娱是吧?举重冠军是吧?好大的志向!
那就请您从今天开始,先自己养活自己吧!”
“万万不可啊!”
文艺青年往往异于常人,深知太后作为文艺中年,常流露颠婆性格的郑逢时瞬间化身贴心小棉袄:
“娘啊,要说这娱乐圈,能给大家遮风挡雨的是我。但真正能呼风唤雨的,却只有您一人啊!”
这一刻,郑逢时觉得自己简直如有神助,是严阁老附体,演技估计已经超出系统上限的100了!
“切!”
太后不为所动:“《头发乱了》颇有卖气,新力的戴因久给我发过好几次传真,催你的进度,所以到底你的第一张专辑······”
戴因久是新力唱片给郑逢时安排的经纪人,去年才从翡翠台跳槽过来,在郑逢时到来之前手底下尽是些臭鱼烂虾,所以对他相当重视。
但郑逢时暂时不想回忆起这个人,因为每次想到戴因久那张马脸,就让他想起上个月《头发乱了》的港岛宣传期间,这家伙安排他上《超级无敌奖门人》,在韩琛、包皮和三眼仔身边“那年十八,TVB台上,站着如喽啰”的经历······
宋银瓶才不管这些,很明显她对郑逢时没把第一次交给【西南唱片】,反而跑去港岛新力发专很有意见:
“到底什么时候能准备好?”
“还不是时候!”
对太后,郑逢时早就练就“秋风未动蝉先觉”的功夫,预判了她的预判,灵活躲开爆头一击后往楼上跑去:
“眼下港岛年轻一代有鹰皇的谢挺疯、华星的陈医生、环球的陈小东。而且新力最近的重心应该都在挖断水流大师兄墙角上,一首歌的成绩还不足以让他们给我下重注,我要再加码!”
然后,宋银瓶就拿到了一张草稿:
“算、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