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北宋包公演义》最新章节。
“夜伴鸿声霜袅袅,昼随蛙唱雨纷纷。
“听凭峦嶂吟鹂少,不羡河塘闹鸭群。
“谁道先生才未至,应知苍木与东君。”
包拯伫立听他吟唱,并目送他迈着俊朗的步伐,衣袂临风渐渐远离,直至人影消失在黑暗中。这时,包拯才借着黄昏的微光沿路回府,路上且独自赞叹道:
“好一句‘应知苍木与东君’,不愧高士之语也!”
回至府上,有与贤妻董氏言及昼日遇见公孙策之事。董氏听后,相言道:
“夫君考取进士已是十载余,理当入仕为君上效力才是。”
包拯道:“内子所言甚是,但如今颖儿、蕙儿尚小,当何以远行?”
董氏道:“夫君不必挂怀,奴家当与子女留住府上,夫君可安心往京城听候调选,待有得落脚之处,方告知于奴家携子女同往为宜。”
包拯听后道:“内子既有这般计划,拯自当依言。明日即打点行李,进京接受调选如何?”
董氏道:“夫君也不必心急,待整顿好一切,然后动身不迟。”
包拯颔首应诺,别无言词。而于说话间,得下人来禀告晚饭已置备停当,遂进入厅堂一起吃过晚饭,当日歇下,无须赘述。
次日起来,便着手打点行李,且又将一些杂乱无章的事务处理一番,前后耽误去多日,方才一切准备妥当。于是,包拯辞别了妻小,携上一随从,上马驱车启程往东京方向行去。然时节虽说将近秋初,天气是依旧炎热异常,使人烦闷。包拯沿着官道一路缓缓而行,不觉已走得数日里程。
这日来到一处地界,望见一片原野,周遭既不见人家,亦不见遮蔽之物。恰好正午时分,日头高照,随从驱马车又勉强行驶约二十里,才见得前面有一丛林,赶步前往,希望于林下寻得阴凉之处稍作休息。当至林下,却见于一棵挺拔苍劲的松树下有客栈一家,并于树边悬挂招牌曰“松下客栈”。
见此,包拯之随从更是口干舌燥,饥肠翻滚,故好生欢喜。不一会儿,随包拯下了马车进店,见店中客人不多,仅有五六人各自散坐。包拯就选得临窗位置坐定,正欲唤过小二置备些酒菜解渴充饥,忽见得一拨官差模样的人物步入店来,将包拯与诸散客喝令开去。紧接着,便见得一纨绔少年,胜似主子模样的人物一并将客堂位置占用,不得靠近。包拯与诸散客只好寻得一角落就坐,再欲唤过小二点些酒菜食用,可如何唤得他来,早已恭敬于那一拨官差面前忙乱得不亦乐乎。直待将那一拨官差人物之美酒佳肴安排周至,方见小二过来照应包拯与诸散客用度。包拯之随从对此很是不平,但包拯示意他勿可横生枝节,不知所以,少惹事非为是。不时,那一拨官差人物酒足饭饱,闹哄哄相继离去,散客中就有人怨愤道:
“不愧为一群作威作福之衙门鹰犬,好生霸道!”
包拯听言,便问道:“兄台可识得做出此番场面者何许人也?”
对方答道:“怎生不识,此间那一轻狂少年乃是此地知州府台之太岁公子耳,余下一干人皆州府衙门之爪牙耳。”
包拯对此不再言语,然心中五味杂陈,感慨万端。想到一知州大人的公子既可这般行事,敢问知州又当如何?想到一州府衙吏既是这般作风,敢问治下官员又当如何?想到一荒郊僻店既要趋附于纨绔子弟权势下,敢问城乡闹市又当如何?包拯实不敢想,且又踱步来至窗前,仰看窗外那一棵高大挺拔的苍松,树干粗壮数围,枝叶繁茂,足见若干年来饱经风霜,仍百折不挠,方能长成这般栋梁之材。包拯想到此,辄心生灵感,敷成一首五律,遂使小二取得笔墨来,书之于墙壁上。
而在坐诸散客近前细细品之,对诗中所表露之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的气节赞美不已。抑或匆促间无作诗题,仅视其诗曰: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幹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包拯题罢,就此出得客栈,再次上路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