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北宋包公演义》最新章节。
见伊言毕,包拯未及讯问,夏昌时犹若愁肠百结,不胜怆怏的答道:“季玉所证前事极实,小生死也无怨矣。但说小生得银打死秋芸,死亦不服。——试想这可能是前生冤孽,今生当填还,百口难辩。”
视此,包拯暗忖若非其为恶,赠送财物之事倘无泄露,情况必定蹊跷。凝思片时,忽而向夏昌时问道:
“季玉本是适逢约汝,夜里至其花园接取财物。当时可有他人在侧,或期间汝曾将此事泄露与人否?”
见问,夏昌时即道:“只与好友柳百志说过,且入夜在他家饮酒,不想惛惛睡伏,至醒来,其仍在旁未动。”
听此,包拯推测其中必有隐情,无意再问,即命张龙、赵虎传唤柳百志,务必公堂来对证。紧接着,又密令艾虎领同王朝、马汉一行尾随在后,乘机搜检柳百志居所,看有否赃物。
过得半日,闻艾虎、王朝、马汉等跫音豫然而回。当真不出所料,于柳百志居所查获一包袱饰物,有古金钗二股,碧玉簪一双,金粉盒、金镜袋各一对,以及一副银钏镯与不少散碎银子,俱拿来见包大人。
改日,调夏昌时一干人再问,取出包袱,将金钗、玉簪、银镯、粉盒等尽排于案上。季玉一看,即认道:
“此尽是妾当日送夏郎之物。”
遂再叫柳百志来对,见高女将物件认得真切,吓得魂不附体。虽说他年纪青春,仗赖有几分诡诈胆气,只推说是夜日与过路客人换来的,忮辩不招。而此刻夏昌时方悟前者为毒酒所迷,恨得怒目圆睁,咬牙切齿,高声叫嚷道:
“好友,害人于死地也!……”
于夏昌时气急败坏,张口结舌之间,反倒令包拯把惊堂木“砰”的一拍,怒斥道:“即便汝恳诚,然错交劣友,又口无遮拦,安得不横生祸患之理?”
就此,经言词、盗赃各相佐证,柳百志理屈词穷,抵赖不得,只有供招承认。
原来,当日夏昌时得季玉相约,夜里去接取财物,喜不自胜,便与同窗好友柳百志说知。岂料柳百志顿生邪念,遂伪意迎合道:
“贤弟有此好事,我备一壶酒与贤弟作贺礼。”
至晚,俟机加毒药于酒中,将夏昌时放倒。柳百志抽身径往高氏僦宅花园,窥后门半开,至花亭果见侍女持一包袱等候。柳百志走上前,伸手道:
“银子可与我。”
侍女在月下辨认道:“汝非夏公子。”
柳百志欺其识人不熟,扯谎道:“我正是,午间秋芸密约我来取。”
侍女再又详认一番,惊叫道:“汝果不是夏公子,是贼也。”
柳百志恐慌之中,拾起一块石头,将侍女劈头打死,急忙夺取包袱回去。见夏昌时尚未醒,柳百志亦佯睡其傍。少顷,夏昌时醒来摇了摇头,自觉尴尬的对柳百志言道:
“弟今晚要去接物,恐误事矣。”
柳百志假装舒展腰肢,陪笑道:“贤弟可谓不善饮酒,我等贤弟不醒,不觉亦瞌睡。——此时入静,可即去矣。”
夏昌时知道暮夜已深,匆匆而别,路上心想季玉与侍婢一番苦心,久候不到,悔恨自己好酒贪杯,怕是因而误了事。当赶到高氏僦宅花园外,只见园内灯火如昼,人声喧闹,闻侍婢被人打死于花亭下了。——是夜,季玉着秋芸偷偷送财物至花园,等候夏昌时来接取。自秋芸出闺房去后,许久无音讯,季玉不免生疑,亲自领二小丫鬟入园探看,却见秋芸已死,才惊动家人四下寻觅痕迹,一时嘈杂纷乱。
正巧,夏昌时至园外听闻,惊愕踯蹰、瑟缩不安。他未敢入园内,只好回身怏怏离去。
至此,包拯将柳百志黩货瞒心,残害人命之恶行审究明了,证据确凿,即判道:
“审得柳百志,贪黩害义,残忍丧心。毒药误昌时,几筵中暗藏机阱;顽石杀侍女,花亭上骤进虎狼。利归己,害归人,敢效郦寄卖友;杀一死,坑一生,犹甚蒯通误人。胡为狂徒,凌辱斯文,即夜真赃俱在;险恶用心,法理难容,今秋大辟无疑。”
当案件审断毕,将柳百志收入囚牢,以待秋后明正典刑。夏昌时虽无罪得释,而此桩命案因其太过心直口快惹起,真该是一场教训焉。
这日,包拯与推官吕公孺等相送高科父女,又夏昌时诸人步出府衙来。至门首,夏昌时慷慨的向高科、高季玉作揖告辞,季玉笑靥承颧而致意,高科则甚为鄙弃,不屑一顾,使包拯与吕推官皆看在眼里。从而,包拯目视夏生远去身影,有心向高科言道:
“人生匆匆数十载,婚姻何不顺随子女意愿。至于幸福与否,岂是钱财能衡定哉?只要人无恶习,良直勤恳,纵无万贯家财,亦未必不能美满生活。”
高科闻言,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遂作别携女儿季玉,家仆胡来等一行去了。
于此后不久,时季夏中,忽朝廷差官至开封府奉诏亭,宣知府包拯出迎诏旨。其敕文如下:
“制曰:自卿厘任京畿府尹,至今一载余月,不啻雷厉风行,廉正无阿,肃清侵河违建之风气,治理累年洪潦之症结。屡洞察秋毫,惩奸邪无行,振律法以威严;俾沉冤得雪,尚良善有爱,弘天下以大道。量卿之才识,倘久屈沉于州府,岂伊国家用人之道哉!委付政务以贤能,朝廷幸甚,今特诏敕如下:
“开封知府包拯,擢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嘉祐三年六月~日诏示。”
因此,包拯命家人至城中寻觅租赁以适宜之寓所,不多日便辞别府衙诸官吏,搬离开封府,赴朝廷御史台履任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