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

第30章 永乐新政:变革的破晓(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最新章节。

徐妙云轻声叹了口气:“陛下,这新政推行之路,注定充满波折。但臣妾相信,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始终以百姓和大明的利益为重,就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

朱棣握住徐妙云的手,深情地说:“皇后,这些年你一直是朕最坚实的后盾。有你在朕身边,朕什么都不怕。不管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朕都要将新政进行到底,为大明的后世子孙谋一个太平盛世。”

徐妙云眼中闪烁着光芒,说道:“陛下心怀天下,臣妾自当相随。只是新政推行,也不能忽视了民间的声音。陛下可安排一些官员,深入民间,了解百姓对新政的看法和需求,以便我们及时调整政策。”

朱棣思索片刻后说:“皇后提醒得是。朕会让六部安排一些得力官员,乔装打扮混入民间,收集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只有真正了解百姓所需,新政才能符合民意,顺利推行。”

两人正说着,太监又前来奏报:“陛下,皇后,太子殿下求见,说有新政推行的重要事宜要向陛下禀明。”

朱棣立刻说道:“快宣他进来。”

朱高炽快步走进武英殿,行礼之后,神色有些急切地说道:“父皇,母后,儿臣刚刚收到消息,京城里有些勋贵私下里聚会,似乎在商议如何抵制新政。”

朱棣眉头紧皱,眼中闪过一丝怒色:“哼,朕就知道会有人不安分。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朱高炽微微低头,说道:“具体内容儿臣还未完全查清,但听闻他们抱怨新政会损害他们的利益,甚至有人扬言要联名上书反对。”

徐妙云面露担忧之色,说道:“陛下,看来勋贵这边的安抚工作得加快进行了,不能让他们抱团反对新政。”

朱棣点点头,对朱高炽说道:“炽儿,你在勋贵中素有贤名。你明日就去拜访几位有影响力的勋贵,向他们阐明新政的意义和好处,告诉他们朕推行新政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并非要刻意针对他们。”

朱高炽应道:“儿臣遵旨。儿臣定会尽力劝说他们,让他们以大局为重。不过,儿臣觉得光靠劝说可能不够,是否可以给予他们一些适当的优惠政策,以缓解他们的抵触情绪?”

朱棣思索片刻后说道:“优惠政策可以有,但不能太过,不能违背新政的原则。你可以和他们商议,在新政推行初期,对于一些合理的需求,朝廷可以适当考虑。但前提是他们必须配合新政的实施。”

朱高炽点头称是:“儿臣明白。另外,儿臣还想建议,在新政推行过程中,不妨多启用一些年轻有为、思想开明的官员。这些官员对新政的接受度更高,也更有冲劲和活力。”

徐妙云微笑着说道:“太子所言有理。年轻官员没有太多旧有的利益牵扯,能更好地贯彻新政理念。陛下可让吏部在选拔官员时,多关注这些人才。”

朱棣说道:“好,此事朕会吩咐吏部去办。炽儿,你在与勋贵沟通的过程中,也留意一下他们对官员任用方面的看法。看看他们是否有合适的推荐人选。”

朱高炽拱手道:“是,父皇。儿臣还想到一点,新政推行需要大量的人才,我们是否可以开办一些新政学堂,专门培养适应新政需求的人才?”

朱棣眼前一亮,说道:“此想法甚好。可以在京城和各地设立新政学堂,聘请朝中大臣和有学识的人担任讲师,教授新政相关知识和技能。如此一来,既能为新政储备人才,也能让新政理念更深入人心。”

徐妙云补充道:“在学堂招生方面,不妨放宽条件,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才华、有志向,都可报名参加。这样能选拔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朝廷所用。”

朱棣点头同意:“就按皇后所说办。炽儿,这件事你负责牵头,与礼部、吏部等部门共同商议具体的实施方案。”

朱高炽领命道:“儿臣遵旨。儿臣这就去着手安排。父皇,母后,儿臣告退。”

待朱高炽离开后,朱棣看着徐妙云说道:“皇后,此次新政推行,有太子协助,朕安心许多。”

徐妙云微笑着说:“太子仁厚贤明,有他在,新政推行多了一份保障。不过,新政之路漫长且艰难,我们仍需步步谨慎。”

朱棣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朕不怕艰难。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大明定能在新政的推动下走向繁荣昌盛。”

徐妙云微微颔首,眼神中透着担忧与坚定:“陛下,新政虽有诸多利好,可推行之时难免会遇到突发状况。万一那些勋贵阳奉阴违,表面答应配合,暗中却使绊子,该如何应对?”

朱棣冷哼一声:“若是他们敢如此,朕绝不轻饶。朕会让锦衣卫和东厂密切监视,一旦发现他们有任何不轨之举,立即严惩,以儆效尤。”

徐妙云轻轻摇头:“陛下,严惩虽能起到威慑作用,但毕竟勋贵势力盘根错节,处理不当容易引发动荡。臣妾觉得还是应以安抚为主,分化他们的联盟。对于那些真正愿意支持新政的勋贵,给予嘉奖和更多的信任,让他们在勋贵群体中起到带头作用。”

朱棣思索片刻后,缓缓说道:“皇后所言极是。朕也不想轻易与勋贵集团彻底决裂。这样吧,让太子在与勋贵沟通时,着重强调这一点。对于主动支持新政的勋贵,在经济和政治待遇上给予一定倾斜。”

正说着,殿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朱棣眉头一皱,大声问道:“外面发生何事?”

很快,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跪地禀道:“陛下,皇后,刚刚有几个侍卫在宫外抓住了一名形迹可疑之人,此人身上带有一些信件,似乎与新政推行之事有关,现在正押在宫外等候处置。”

朱棣面色一沉:“将人带进来,朕要亲自审问。”

不多时,几名侍卫押着一名黑衣人走进武英殿。黑衣人低着头,不敢直视朱棣。

朱棣威严地问道:“你是何人?为何形迹可疑?身上所带信件又是怎么回事?从实招来,或许朕还能饶你一命。”

黑衣人微微颤抖,犹豫片刻后说道:“陛下,小的是一名普通百姓,受人指使来给一位大人送这封信。小的并不知道信里写了什么,也不清楚具体是怎么回事。”

朱棣怒喝道:“一派胡言!受人指使?受何人指使?不说实话,朕立刻将你处死!”

黑衣人吓得瘫倒在地,连忙说道:“陛下饶命!小的真不知道指使之人是谁。只知道有人在街边找到小的,给了小的一些银子,让小的把信送到指定地点。”

徐妙云轻声对朱棣说:“陛下,看此人模样,不像是在说谎。或许背后另有主谋。”

朱棣点点头,对侍卫说道:“仔细搜查此人身上,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线索。再去他所说的指定地点,看看能否找到送信的对象。”

侍卫领命后,立刻对黑衣人进行搜查,可并未发现其他有用线索。

朱棣看着黑衣人,说道:“暂且将他关押起来,待查清真相后再做处置。”

待黑衣人被押下去后,朱棣对徐妙云说道:“皇后,看来新政推行的阻力比朕想象中还要大。这背后不知道隐藏着多少阴谋。”

徐妙云神色凝重:“陛下,此事必须彻查到底。揪出幕后主谋,才能让新政顺利推行。而且,我们也要加强皇宫的防备,以防有人对陛下不利。”

朱棣紧紧握住拳头:“朕定要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不论是谁,敢阻挡新政推行,朕绝不姑息!”

徐妙云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此次事件或许是个契机。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在朝堂上向众臣表明您推行新政的决心,同时警示那些妄图暗中破坏新政的势力。”

朱棣眼神坚定地点点头:“皇后所言甚是。明日早朝,朕便要向群臣说明此事,让他们明白朕推行新政的决心坚如磐石,不容置疑。”

徐妙云又道:“另外,对于这信件之事,可让刑部和大理寺联合调查。这两个部门一向公正严谨,或许能从信件入手,找到一些关键线索。”

朱棣抚着胡须,沉吟道:“好,朕会下旨让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全力彻查。希望能尽快找出幕后黑手,给朝廷和百姓一个交代。”

此时,徐妙云轻轻叹了口气,说道:“陛下,新政推行以来,虽有诸多困难,但臣妾看到了民间百姓对新政的期待。不少地方的百姓在新政的扶持下,生活有了改善。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定能看到新政给大明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朱棣脸上浮现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皇后,你总是能看到这些细微之处。百姓的期待就是朕推行新政的动力。为了大明的百姓,朕哪怕历经千难万险也绝不退缩。”

忽然,朱棣像是想起了什么,对徐妙云说道:“皇后,朕记得你曾提及要编撰一部大典,收录天下各类书籍知识。如今新政事务繁忙,这事儿倒被朕搁置了。”

徐妙云微笑道:“陛下还记得此事,实乃幸事。臣妾觉得编撰大典一事意义重大,不仅能将我大明乃至天下的知识文化汇聚一堂,流传后世,也能彰显我大明的昌盛繁荣。即便新政事务繁多,此事也不应荒废。”

朱棣点头赞同:“皇后所言极是。待新政推行稍稳,朕便着手安排此事。找几位学识渊博的大臣主持,召集天下文人墨客共同参与,争取编出一部前无古人的大典。”

徐妙云眼中闪烁着光芒:“如此甚好。陛下圣明,有陛下支持,这部大典定能成为我大明的光辉巨着。”

朱棣感慨道:“皇后,朕这一生,有你相伴,诸多难题都能迎刃而解。不论是新政推行,还是编撰大典,有你的建言献策,朕心里踏实。”

徐妙云深情地看着朱棣:“陛下乃大明之主,心怀天下。臣妾不过是尽些分内之事,能为陛下分忧,为大明贡献绵薄之力,是臣妾之幸。”

就在这时,殿外的更鼓声传来,夜已深沉。朱棣站起身来,说道:“皇后,时辰不早了,今日商讨诸多事宜,也该早些休息,明日早朝还有诸多政务要处理。”

徐妙云微微欠身:“陛下早些安歇。” 两人携手走向内殿,武英殿中的灯火在夜色中渐渐熄灭 ,却仿佛预示着大明在新政道路上即将迎来新的曙光 。

次日清晨,朱棣身着明黄色龙袍,神色威严地端坐在奉天殿的龙椅之上。

众臣朝拜完毕后,朱棣目光冷峻地扫视着朝堂,缓缓开口道:“昨日,朕得知一件大事。有人竟敢在京城之中,暗中传递与新政相关的信件,妄图破坏新政推行。朕推行新政,是为了我大明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百姓,岂容这些宵小之辈肆意捣乱!”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纷纷猜测此事背后的主谋。

这时,一位年迈的大臣出列,拱手说道:“陛下,新政推行以来,确实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但臣相信,大多数臣子都是衷心拥护陛下新政的。还望陛下明察,莫要因个别之事,寒了忠臣之心。”

朱棣目光落在这位大臣身上,说道:“李爱卿,朕自然明白。朕也相信大多数臣子是忠诚于朝廷的。但对于那些妄图破坏新政的人,朕绝不能姑息。刑部和大理寺已着手调查此事,朕定会让幕后之人原形毕露。”

又有一位年轻大臣站出来,慷慨激昂地说:“陛下,新政乃是利国利民之举,臣等定当全力支持。那些妄图螳臂当车之人,必将遭到历史的唾弃。”

朱棣微微点头,露出一丝赞许之色:“说得好!朕推行新政,并非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新政若能顺利推行,我大明必将繁荣昌盛。朕希望众爱卿能齐心协力,共助新政。”

这时,太子朱高炽出列,说道:“父皇,儿臣昨日与几位勋贵进行了沟通,他们之中大多数人已认识到新政的重要性,表示愿意配合。儿臣也向他们传达了父皇对于支持新政之人的嘉奖之意。”

朱棣满意地笑了笑:“很好,太子办事得力。朕再次重申,对于支持新政的勋贵和大臣,朕绝不吝啬赏赐;而对于那些阳奉阴违、暗中使坏的人,朕绝不轻饶。”

朝堂上的气氛逐渐严肃起来,大臣们纷纷表态,愿意支持新政。

散朝之后,朱棣回到乾清宫,刚坐下,便有太监来报:“陛下,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求见。”

朱棣说道:“让他们进来。”

不多时,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快步走进乾清宫,行礼之后,刑部尚书说道:“陛下,经过臣等初步调查,那信件虽未明确指向幕后主谋,但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信件的纸张材质特殊,是京城一家老字号店铺所售,臣等已派人去调查购买记录。”

大理寺卿接着说:“陛下,除此之外,送信之人虽称不知幕后指使,但从他的言行举止来看,应该还有所隐瞒。臣等打算加大审讯力度,争取早日从他口中得到有用线索。”

朱棣沉思片刻后说道:“你们的调查方向是对的。但审讯之时,不可滥用刑罚,以免屈打成招。一定要谨慎行事,务必尽快查出幕后主谋。”

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领命后便退下了。

朱棣坐在龙椅上,陷入了沉思。这时,徐妙云从内室走了出来,轻声问道:“陛下,早朝情况如何?刑部和大理寺那边可有进展?”

朱棣将早朝的情况以及刑部和大理寺的调查进展告知了徐妙云。

徐妙云说道:“陛下,既然有了线索,相信很快就能真相大白。不过,在这期间,也要注意防范,莫要让幕后之人狗急跳墙。”

朱棣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宫外的景色,说道:“皇后放心,朕已安排锦衣卫加强巡逻,皇宫内外戒备森严。朕倒要看看,那些人还能耍出什么花样。”

徐妙云走到朱棣身旁,目光柔和却透着坚毅:“陛下,臣妾觉得此事或许可以和编撰大典之事结合起来。”

朱棣微微转头,一脸疑惑地看向她:“皇后此言何意?新政调查与编撰大典看似并无关联,如何结合?”

徐妙云微微一笑,解释道:“陛下,编撰大典需要召集众多文人学士,这其中不乏各地有才学之人。我们可以借这个机会,广开言路,让天下文人各抒己见。一来能丰富大典内容,二来或许能从他们的见解中发现新政推行过程中隐藏的问题,甚至说不定还能得到有关此次阴谋的线索。”

朱棣听闻,眼睛一亮,拍手称赞道:“皇后果然心思缜密!这确实是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天下文人来自五湖四海,消息灵通,他们说不定能察觉到一些朝廷难以发现的细节。”

徐妙云又接着说道:“而且,通过编撰大典,也能让天下人看到陛下重视文化、求贤若渴的胸怀,进一步凝聚人心。对于新政的推行,也能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

朱棣点头称是:“皇后提醒得及时。朕这就命礼部尽快拟定编撰大典的具体事宜,广贴告示,招募天下有才之士进京参与。”

正说着,门外太监高声通报:“陛下,太子求见。”

朱棣应道:“宣他进来。”

太子朱高炽匆匆走进殿内,行礼之后说道:“父皇,儿臣刚得到消息,京城几家商铺联合起来,以新政影响生意为由,准备罢市抗议。”

朱棣眉头紧皱,怒声道:“这些人好大的胆子!竟敢以罢市威胁朝廷。太子,你怎么看此事?”

朱高炽思索片刻后回答道:“父皇,儿臣觉得这背后或许有势力在暗中推动。这些商铺平日里经营状况尚可,新政虽有调整,但并未对他们造成实质性的重大损失,突然联合罢市,定有蹊跷。”

徐妙云看向朱棣,说道:“陛下,此事不可硬来。若是强行镇压,恐怕会引发更多事端。不如先派人去与这些商铺代表沟通,了解他们的诉求,再做打算。”

朱棣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皇后所言有理。太子,你即刻安排几个得力之人,去与商铺代表谈判。听听他们到底有何诉求,但也要明确告知他们,罢市绝非解决问题的办法,朝廷推行新政是为了国家长远发展,他们应该以大局为重。”

朱高炽领命道:“儿臣明白,这就去安排。”

待太子离开后,朱棣无奈地叹道:“新政推行不过数月,便遇到如此多的阻碍。朕虽有决心,但也深感任重道远啊。”

徐妙云轻轻握住朱棣的手,安慰道:“陛下莫要气馁。自古以来,改革新政都非易事,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方法得当,定能克服重重困难。臣妾会一直陪伴陛下左右,共渡难关。”

朱棣看着徐妙云,眼中满是感激与爱意:“有皇后在朕身边,朕便有了主心骨。不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朕都有信心一一克服。”

就在这时,负责在京城暗中查访的锦衣卫指挥使匆匆进入乾清宫,跪地行礼后禀报道:“陛下,卑职在调查信件之事时,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经过对那特殊纸张售卖记录的追查,发现近期购买此纸张的人中,有一位与朝中一位大臣来往密切。”

朱棣神色一凛,追问道:“是哪位大臣?”

锦衣卫指挥使犹豫了一下,缓缓说道:“是吏部侍郎刘大人。”

朱棣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竟然是他!朕平日对他信任有加,他为何要做出这等事?”

徐妙云在一旁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此事目前还只是线索,尚未定论。或许其中有什么误会,不可仅凭这一点就断定刘侍郎与阴谋有关。”

朱棣深吸一口气,强压怒火:“皇后说得对。你且继续深入调查,一定要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不得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锦衣卫指挥使领命而去。

过了几日,太子朱高炽前来复命:“父皇,儿臣派去与商铺代表谈判的人已经有了结果。那些商铺代表称,他们主要是担心新政中的商业税调整会影响未来的生计。儿臣已向他们详细解释了新政对商业的扶持政策,以及税收调整的长远益处,他们表示愿意考虑重新开市。”

朱棣微微点头:“嗯,此事你处理得不错。但不可掉以轻心,要持续关注他们的动向。”

朱高炽接着说:“儿臣还与几位朝中大臣商议了编撰大典的初步规划,打算先设立几个专门的部门,分别负责经史子集等不同类别的书籍整理和编撰。”

朱棣说道:“很好,具体人选你可与内阁大臣们仔细商讨,务必挑选出真正有学识、有责任心的人来担当重任。”

就在这时,负责调查信件案的刑部尚书前来求见。

朱棣赶忙宣他进宫,刑部尚书匆匆进入殿内,行礼后说道:“陛下,经过多日调查,我们已基本查明真相。此次暗中传递信件、妄图破坏新政之人,正是吏部侍郎刘大人。他与一些对新政不满的勋贵勾结,企图利用各种手段阻止新政推行。”

朱棣怒拍龙椅扶手:“果然是他!竟敢如此胆大妄为,公然结党营私,破坏朕的新政!传朕旨意,将刘侍郎即刻下狱,严查他的党羽,一个都不许放过!”

刑部尚书领命后离去。

徐妙云轻声说道:“陛下,如今真相大白,也算是给新政推行扫除了一个障碍。接下来,我们可以趁着这个势头,大力宣传新政的成果,让百姓更加了解新政的好处,减少反对的声音。”

朱棣点头道:“皇后所言极是。朕这就命礼部安排人手,在京城及各地宣扬新政成效。同时,编撰大典之事也要加快推进,让天下百姓看到我大明的新气象。”

朱高炽说道:“父皇,儿臣会全力协助礼部做好宣传工作,也会密切关注编撰大典的进展,确保一切顺利进行。”

朱棣欣慰地看着太子:“有你在朕身边帮忙,朕放心许多。希望我们能早日看到新政的成效,让我大明江山更加繁荣昌盛。”

随着一系列措施的推进,京城的商铺陆续恢复营业,百姓们对新政的疑虑也逐渐减少。而编撰大典的消息传出后,天下文人纷纷响应,怀揣着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大明的忠诚,向着京城汇聚而来 ,大明的新政之路终于迎来了春天 。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异界农民靠鉴定成就最强
异界农民靠鉴定成就最强
罗兰转生异界成为农民之子,靠着可以将别人能力数据化的鉴定术四处搜集人才,创建最强势力。什么?15银币的兽耳娘小女奴,竟然是SSR级潜力的未来大佬。什么?一头3级的魔晶,换到一个SSR?SSR级战士、法师、盗贼等等天下英杰,尽入吾彀。
春都
昙花落处有微光
昙花落处有微光
每个人的心里,都曾藏过一个人、藏过一段岁月。经历会让人成长,成熟与年龄无关
微风轻起.
斗罗开局夺舍金龙王
斗罗开局夺舍金龙王
斗罗同人,穿越其他世界,多女龙逸尘机缘巧合来到一个龙族为尊的世界,由于色心太重,被无情击杀。弥留之际获得至尊龙帝系统,带着系统穿越到了斗罗神界诸神大战龙神时期。在系统的帮助下成功夺舍金龙王。自此龙逸尘走上了至尊之路
殇雪杏仁
红颜旧集
红颜旧集
红颜旧·白月光
跳脱情
繁心录
繁心录
思绪里乱七八糟的东西,也许偶尔会有小故事?情感寄托于文字,就这样……
幻想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