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第131章 南京城租借众工匠 秦淮河大少谱新曲(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最新章节。

柳隐不知道以德服人和流星雨有什么关系?但是她看得出来,吴自用,月儿,木兰是知道流星雨和以德服人是什么关系的。

大少敢这么说,也是因为京城的那位,正在执行的新政策。

崇祯帝从小受儒学大家熏陶,他坚信读书人都是光明磊落,一身浩然正气的正人君子,皇帝往这些正人君子家里安插锦衣卫密探是不对的。

崇祯皇帝不喜欢锦衣卫,更不喜欢东厂番子,因为自己还是信王的时候,自己身边就有东厂的人,这让他非常的反感。

以前自己只是一个信王,知道身边有暗探也是没有办法。

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自己是皇帝,那些该死的密探就没有必要留下来了。

自从自己登基以来,那满朝文武对锦衣卫是怨声载道,特别是魏忠贤那老狗倒台之后,呼吁裁撤锦衣卫的声音越来越高。

崇祯皇帝认为,自己是一个开明的大度的皇帝,满朝文官武将,全都是大儒名士,正人君子。

总是让锦衣卫的密探监视着这些正人君子,是对正人君子们的不信任,此等行为非常的不妥,有损君臣和睦。

为了体现皇帝对满朝饱读诗书的儒门正人君子们的信任,崇祯帝决定裁撤锦衣卫,搞了个没有圣旨,锦衣卫不能出京城,东厂番子不得出皇城的承诺。

为了实现这个承诺,崇祯帝开始大规模裁撤锦衣卫,那些不知花了多少时间和金钱,绞尽脑汁才以各种身份潜伏在各高门大院里的探子们,小人物糊里糊涂的就被解了雇,大人物全都召回了京。

这一举动,使得那些潜伏在各高官贵族家里的,家主知道的或者不知道的他们,纷纷浮出水面,几十年的隐忍瞬间化为虚无。

很多高门大院的主人猛然发现,那个在自己家里干了一二十年的,忠心耿耿的管家,竟然是锦衣卫。

也有人家发现,自己家里那个看上去非常不起眼的扫地老妈子,或者是种花的花匠,竟然也是锦衣卫。

皇帝的这一新规,终于把悬挂在文武百官头上二百六十年的那把剑取了下来,众文武顿感浑身上下一阵的轻松。

当今皇上果然是圣主明君,比得过尧舜禹汤,秦皇汉武。

于是乎,崇祯帝迎来了朝野上下一片皇上圣明的高呼声。

监管百官的锦衣卫都栽撤了,那监管锦衣卫的东厂自然也没了什么作用,也被关进了皇城,无旨不得出皇城半步。

一时之间,崇祯皇帝的圣贤之名传遍五湖四海。

原本有锦衣卫监管,都敢四处下黑手的大小官员们,终于迎来了当官的春天,以前干坏事还得藏着掖着,这一下算是彻底的放开了。

现在的大明,矿税没了,商税也没了,撤回了矿监,税监,关闭了盐务司,茶务司,所有的权力都交给了各地的达官显贵。从此,大明的税收全部压在了可怜的农民身上。

基于这些因素,知道大明即将进入群魔乱舞时代,到时候讲的就不是律法,而是比谁的拳头大。

所以在南京开店,大少决定只留下皇帝一个股东,其他的全部都被排除在外。

特别是南京的勋贵大族,为了避免将来有一天翻脸的时候不好下手,南方的勋贵是万万不能合作的。

安排好南京的商业和书院,所有事情都交给吴自用。大少闲着没事,每天除了读书,有空就跟着南京国子监那帮街溜子四处瞎晃。

这天,看着刚从马场学习骑马回来的柳隐,大少又想起柳隐的事,想着没有了周道登那半年的艺术指导,柳隐的艺术成就会不会被影响?

为了补足周道登的那一段学习经历,大少决定,先给柳隐找位老师?补课。

在征询了柳隐的意见之后,大少自己先去了董尚书府找到师伯董其昌。

说明自己家里有位姐姐,自幼喜欢琴棋书画,特别在书画方面颇有天赋。

只因家处地方偏僻,找不到一位好的老师,一直未得名师指点。

“学生想让姐姐拜入师伯门下,学习书法绘画,望师伯恩准。”

大少毕恭毕敬的给董其昌行礼,只希望他能收下柳隐为徒。

董其昌对大少印象非常的好,加上大少向来大方,有什么好的东西,除了自己老师袁可立有一份,自己这个师伯也有一份。

虽然董其昌并不愿意收个女子为徒。但是得这小师侄的东西多了,自己也没回过什么礼。

俗话说得好,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现在小师侄就提出了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再加上袁可立的面子,董其昌也不好拂了他的意。

这也就是个指点指点便可的学生,花不了多少精力,董其昌勉为其难的同意了拜师的要求。

九月三十休沐日,大少带着重礼,领着柳隐,月儿和木兰,跟随师母宋氏一同,敲响了礼部尚书董其昌家的大门。

董家客厅,正堂内摆放了一屋子的礼物。董其昌在考核了柳隐的书画功底之后,还算满意,觉得收下这样一个聪慧女子做学生,也不会坏了名声。

满意的董其昌与夫人正堂端坐,在司仪的唱礼声中,柳隐行了拜师大礼,端上了拜师茶。

因为董其昌并不想让人知道,他收了一位女子做徒弟,所以整个拜师过程,只有师母宋氏和程风两人在场,没有外人观礼。

从这日起,柳隐正式成为董其昌的弟子,认认真真的跟随董其昌学习了一年多的书画。

直到己巳之变结束后,大少从遵化抢了一波回来,台湾正式开府建衙,柳隐才随大少来到台湾,走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这是后话。

安顿好柳隐的学习之后,大少开始打南京宝钞司的主意。

这两月跟随南京街溜子们到处闲逛,进过不少南京工部的匠造所。

让大少看到了工部匠造所那些可怜的工匠们。

特别是宝钞司的工匠最是混得惨,自从大明宝钞烂大街,成了厕纸之后,宝钞司的工匠们真的也就造起了厕纸,顺带着印印宝钞。

可现在的大明宝钞还不如厕纸,南京皇宫的人又少,造厕纸的量也有限,以至于这些工匠们不带饷的三天倒,上一休二,一个月只能上十天的班,领十天的饷银。

原本就微薄的饷银只领到三分之一,养家糊口简直成了难事,逼得宝钞司的大小工匠们,全都成了南京街头不是乞丐的乞丐。

看着这些一身的手艺,却吃不上饭的工匠们,大少打起了他们的主意。

正好,街溜子中有个叫杜文忠的,他爹是南京工部尚书杜士全,这宝钞司的事就归他爹管,宝钞司的事他熟悉。

大少一打听,宝钞司工匠共有二百六十人,每人每月饷银一两二钱。

因为现在宝钞司没事做,所以二百六十个人分成三班,一班上一天,一月上十天,只能领到十天的饷银,四钱银子。其他的时间只能自己自谋生路,是乞讨还是打零工?完全自便。

大少一听,这不就是机会吗?就让这杜文忠去与他爹商量,想把这些工匠一次性买断,实在是不行,租借出来也行,反正借着借着就成自己的了。

杜士全原是南京户部侍郎,今年八月才升任工部尚书,刚上任就被工部的破事搞得焦头烂额,因为多年没有营造项目,工部穷得要死,大量的工匠无事可做,每月就靠一点点饷银吊命。

这些工匠都是工部在册的,没事可以做,又养不起这些人,还不能遣散了。工匠们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都穿得破破烂烂的,搞得工部像乞丐窝一样。

杜士全想改变一下,可是没钱,想什么都是浮云。正在这个时候,自家那个混混儿子找上自己。说是虚谷公子想买那些宝钞司的工匠。

杜士全不知道虚谷公子要那些工匠有什么用,总不可能让他们去印宝钞吧?可这是不可能的,现在的宝钞还没纸值钱,谁没事印宝钞玩。

杜士全并不关心虚谷公子买工匠有什么用,这不关他的事,他只是好奇而已。

他现在想的是如何用合理合法的手段把这些没用的工匠卖出去换钱。

于是,杜文忠找到程风,说起自家老爹的烦恼。

大少哈哈一笑:“这有何难,现在南海的海寇们不是己经归顺了朝廷,原则上旧港宣慰司也归南京管。

杜尚书完全可以用支援旧港建设为由,卖也好,借也罢,把工部多余的工匠都打包送到旧港去,本公子相信苏禄郡主会很开心的。”

杜文忠点点头:“这倒是个办法,可是,万一,我说万一苏禄郡主只收人不给钱可咋办?”

程风装模作样的思考了一会,笑道:“这事简单,有多少工匠,需要多少银钱,本公子先垫付了,账由本公子去找苏禄郡主结算如何?”

杜文忠大喜:“这感情好,还有一事,旧港只要宝钞司的工匠吗?别的工匠要不要?”

“要啊,只要是入了匠籍的,都要,不嫌多,杜哥哥有门路?”

杜文忠大喜:“有啊,工部各种工匠多的是,现在除了兵杖局的不能动,别的工匠多得很,少说有上千人。”

程风很好奇:“这么多工匠全借走,工部需要工匠干活时可咋办?”

杜文忠哈哈大笑:“虚谷公子不懂了吧,现在做工谁还用工匠,五军营那些丘八多的是,干活利索还不用给工钱,随便给口饭吃就行。”

“给口饭就行了?他们不需要养家糊口吗?”

“需要啊,不过他们有军饷,只要自己能混一口饭吃,军饷就可以全部拿去养家了。”

程风点头:“本公子懂了,他们拿着军队的钱,干私人的活。”

杜文忠笑道:“其实也不是一点都不给,多少还是要给点的,只是不给他们,而是把工钱给他们的将官。”

“懂啦,懂啦。这是又让马儿跑,还不给马儿吃草,大人们真是高明。”

“虚谷公子说的还真帖实,那这事说好啦,公子你先垫付了。”杜文忠也哈哈大笑不止。

程风点点头:“这是必须的,只要把人数点出来,签了用工协议。有多少人头,我就结多少人头的账,保证不欠工部一文钱。”

得了虚谷公子保证,杜文忠高兴的回去,向杜尚书如实的汇报。

杜士全也放心了,只要有人提前把账结了就行,还不管结账的人是谁呢?

于是,杜士全召集了工部所有部门的官员商议这事的可行性。

经过五六天的推敲权衡。工部各部门提交上来的一份援助旧港建设的工匠名单。

包括了大明工匠目录上所包含的几乎所有的工匠种类。

匠作所,营造司,船务司,琉璃厂等部门的老工匠,小刺头几乎被清扫干净。

就连原本说不敢动的兵杖局的官员们,也把手里一些老的,小的和刺头儿列出来了二三十人的名单送了过来。

工匠总人数达到两千三百二十人之多,加上这些工匠的家属,总人数超过两万人。

你以为这些人口很多吗?并不是,南京在册的工匠八万多人,工部给大少的,不过是一些老弱病残和部分刺头而已。

但是大少在呼吗?当然不在呼,大少要的是技术人员,不是劳动力,在别人眼里全是老弱病残的老工匠们,正好是技术最成熟的人群。

当大少看到那一份长长的名单,工匠种类之齐全,令大少叹为观止。

特别是龙山船厂的工匠,本来就所剩不多的人口,几乎被一网打尽。

还有四十多名有找矿技能的工匠,也被当垃圾打包丢了过来,把个大少笑的嘴都快合不拢了。

至于工匠的人事关系为租借,每年一万两的借用费,租借期十年,费用一次付清。

大少当然不会同意一次性支付,万一给了钱,人搞不走就麻烦了。

经过几次协商,双方同意先支付两年的租金。工匠们全都上船之后,在支付剩余的租金。

为了让这些工匠们安心,大少把这些工匠所在的部门全都走了个遍,当面和他们进行了详谈,详细地讲解了旧港宣慰司在用工方面的各种条件和待遇。

在保证他们签订用工合同之后,家里人就可得到相应的生活保障,粮食,布匹都会提供。

保证他们在上船之前能够吃好,穿好,能精神饱满的前往工作所在地。

开始的时候,那些工匠对程大少爷的承诺并不太相信,但是上面已经下了租借文书,不接受也不行。

十月二十五日,工部大院内,所有需要租供的工匠全部到齐,大少带着手下四十几号人,带着厚厚的一打用工合同,根据工匠的种类分成了二十几处,同那些工匠们签订了用工合同。

大明别的不说,就是教育普及率比较高。国民的识字率大约在百分之二十左右,相比其他所有的朝代都是最高的。

特别是江南地区,虽说专业的读书人不多,但识字的人却很普遍,国民识字率高达百分之四十左右。相对的,朝廷御用工匠的识字率就更高了,达到八成以上。

签完了用工合同,工匠都有半月的休息时间,收拾东西。

所有的工匠可以拿着合同,到御驰街雀羚坊程家大院免费领取一石大米和两匹粗布,一匹细布。

合同签了一天,粮食布匹发放花了两天,曹金虎这才带人前往松江府上海县,让那里的商队带书信和工匠名单和家庭信息去淡水。

好让淡水提前安排各工种的工作和住房,并于十一月初十日前调三艘步兵运输舰到南京接收人员。

套路工匠的事告一段落,结果超乎大少的想象,原本只是打算套路宝钞司的那二百来个工匠。

没想到工部的官员那么的给力,把工部所有的工匠种类全都打包了一份。

大少很满意,给了杜文忠一千两银子的辛苦费,把个杜文忠高兴的要死。

大少也很高兴,为了报答南京各官僚机构官员的纨绔们支持。大少决定请客,随便这些纨绔到哪里去玩?大少一律买单。

这一下纨绔们兴奋了,开始商量去哪里玩乐好。最后,还是小纨绔郑玉合提议:“小弟听说秦淮河畔春风楼名妓李凌波,声音非常的甜美,要不咱们去领略领略?”

这郑玉合家世可不一般,他爷爷可是新进南京户部尚书兼刑部尚书郑三俊,一般纨绔都不敢得罪他。

见郑玉合提议去秦淮河听曲,一群纨绔公子不怀好意的道:“李凌波啊,这个不好办,那小妖精身家高得很,没有个百两银子都见不着人。”

郑玉合笑道:“本公子去过几次,那李姑娘的曲子真的唱的好,声音很是好听,娇滴滴的言语,听着就陶醉。

只是可惜,这李姑娘轻易不以真面目示人,本公子去过好几次,尚未见过此人真容,真是遗憾,遗憾啊。”

大伙马上起哄:“这么傲娇的吗?竟然敢不给我们郑三公子面子。既然如此,咱们怎么也得去砸砸场子,虚谷公子认为如何?”

月儿和木兰两女见这群混蛋竟然忽悠自家少爷去秦淮河寻花问柳,两人的小脸都流出水来。只恨恨的看着保镖头子曹金虎,希望他能发声阻止一下少爷。

可曹金虎有什么办法?自家少爷如果决定要去,自己也阻止不了啊。最多就是回去之后找师母告状,让少爷挨顿打。

有事没事的告状,让少爷挨打,曹金虎又觉得很不地道,不是君子所为。

纨绔们几看到了虚谷公子身边的两个丫鬟,好像对去秦淮河听曲很不高兴。

可这些纨绔,哪个身边没有丫鬟小厮伺候,谁在乎丫鬟小厮高不高兴。

主子在外面做了什么?哪个小厮丫鬟敢乱嚼舌根子?

长舌的被转手发卖出去都是轻的,弄不好直接被打死都有可能。

可大少不是真纨绔,他只是同这些纨绔混在一起,利用这些纨绔的身份帮自己做些事而已。

见月儿姐姐和木兰姐姐不高兴,便小声的对二女说:“本公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去哪里不过是逢场作戏而已。

只要他们玩的开心,不耽误我们的正事就行了。”

月儿叹息一声,小声说道:“少爷还是要注意,这帮子纨绔没一个心是好的,整天招猫逗狗,不干好事,哪里不干净就想往哪里去。”

“就是。”木兰也恨恨应声。

程风笑笑:“月儿姐姐言重了,大家不过是去听听曲而已,这是雅事,算不得伤风败俗。

真正不好的地方,少爷我保证不会去,再说了。

那个叫李凌波的,竟然如此的高傲,本公子也想去见识见识,到底是什么样的国色天香才会如此。”

安抚好二女,程风才让曹金虎去国子监看看,那些国之废柴们下学没有,下学了就一起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理智暴君:从藩王到始皇帝
理智暴君:从藩王到始皇帝
齐王庶子李浩然,左手《国富论》右手火铳,杀兄弑父、血洗诸侯,一统天下。嫡兄泼酒羞辱?反手送上通敌罪证!清流党骂我卑贱?用他们的道德文章逼他们自尽!挟天子却当众焚毁禅让诏书:“天下为公,何须一纸遮羞布!”革新田制,右手持改良火铳血洗贡院。废九品、改科举为算术策论,铸铁坊碾碎太庙香炉,将蒸汽机奉为新朝图腾!道德是旧王朝的裹脚布,我只相信手中真理。他一面分田救流民,一面屠尽清流七百儒生,龙袍下永远藏着
红凯夫人
何晨光爷爷将军?我父亲赵蒙生!
何晨光爷爷将军?我父亲赵蒙生!
穿越后,竟成为梁三喜的儿子梁松!一等功臣之家被强拆?电话打到京城赵蒙生!那一日,整个汉东的天都要塌了!枪声连续撤响,汉东惨遭血洗!新兵入伍的梁松,在新兵连被针对?爷爷军中大佬何晨光破格提干?义父赵蒙生的梁松行不行???
恰瓜恰桃花
叫你撒糖,你却入伍为将
叫你撒糖,你却入伍为将
皮肤白皙细腻,容貌儒雅文秀,毕业于高等院校,又有出国深造的光环,楚骁了不是言情小说中性张力拉满的标准大男主吗?可是,自他诞生之日起,便携带了一个军神系统,经过深入挖掘与探索,他更是将这个系统运用得炉火纯青,掌握了众多技能与战术,还决心在军旅中谱写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我的天呐,让你穿越去恋爱撒糖,谁让你跻身行伍啦?
作家798mwm
四合院之赵正凡的幸福人生
四合院之赵正凡的幸福人生
关于四合院之赵正凡的幸福人生:一次偶然的机会赵正凡穿越到了四合院的世界,同时还激活了任务奖励系统,而属于赵正凡的幸福人生也从此刻开始了。
拔丝大地瓜
赛罗:蓝色披风的少年
赛罗:蓝色披风的少年
少年终有一日立于巅峰,过往种种,又是怎样的坎坷?一本回忆录,又留下多少回忆。再次翻起,又存多少故事。
缘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