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最新章节。
颜氏:“天后当宁,旁求女史。太夫人殷氏,以彤管之才,膺大家之选,召置左右,不遑顾复。”
裴氏:“君命克宣,为良家而入侍。遂与女俱事官掖。自司彤管,宠洽丹闱。”
库狄氏:“华阳夫人库狄氏,有妊姒之德,班左之才。圣后临朝,召入宫闼,拜为御正。”
窦氏:“娲后创业,轩宫多事。高行登闻,大家入侍。”这还只是墓志铭找到的一小部分,甚至可以推测武周朝应该有许许多多的女官。
11.培养能作诗的七岁女童
《诗人玉屑》记载了如意年间,武曌留下一名天才少女入宫读书:“唐如意中,有女子七岁能诗,则天令赋之,皆应声而就。其兄别之,则天令作诗送兄,曰:‘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也许当年还有很多未婚(不婚)的才女被征招入宫呢?虽然武周的女官大多数是已婚之后丧夫,但其实上官婉儿在武周也算是未婚女子直接参政了。
12.教导宫女们读书
依然是在如意年间,武曌下令让宫女们读书,况且学的是文化学科,不是教她们音乐舞蹈取悦男人。《新唐书》:“武后如意元年,改曰习艺馆,又改曰万林内教坊,寻复旧。有内教博士十八人,经学五人,史、子、集缀文三人,楷书二人,《庄老》、太一、篆书、律令、吟咏、飞白书、算、棋各一人。”
13.放宫女们回家
光宅年间,放宫女出宫,而且理由是考虑到她们会想念家人,而不是男人需要娶老婆。《改元光宅赦文》:“又比命放出宫女,已降诏书。然以在内多时,咸悉愿住,但念其各有亲属,岂可久致分离,宜准前恩,即令放出。”
14.废除妇女的跪礼
《渤海国记》:“妇女拜而不跪,自武后时始。”是妇女不用跪,但男人还要继续跪,哪怕用来找的借口是女人服美役跪下簪子会掉。
15.让女儿参政、有鼓吹,男儿去和亲
安定公主有鼓吹的葬礼,“长女追封安定公主,谥曰思,其卤簿鼓吹及供葬所须,并如亲王之制。”太平公主作为祭承人之一参与明堂宣誓,《资治通鉴》:“命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与武攸暨为誓文,告天地于明堂,铭之铁券,藏于史馆。”可以造成对比效果的是,把男儿送去和亲,《旧唐书》:“令淮阳王武延秀往突厥,纳默啜女为妃。”
16.编撰一百卷《列女传》
《旧唐书》记载:“《列女传》一百卷,则天圣后撰。”在篇幅上超过了历代的《列女传》。这一条应该还是要加上的,我们现代人对列女传这个词有忌讳,那也是因为后来的列女传。唐人编撰的《列女传》尚且会记录把自己的男儿献出来的南阳公主,但宋人编撰唐书《列女传》就只记录殉夫的王妃和公主了。
17.女本位词汇“女男”“女宝”来自武周
女男,出自新译《楞伽经》“女男及不男”(原文stripumnapumsakanam[注:拉丁字母的角标在晋江会造成乱码,所以去掉了],女词根在前,男词根在后,所以本来也只是按语义翻译而已)。武曌在朝会上陈列转轮王七宝,包括女宝。《新唐书》:“置七宝于廷:曰金轮宝,曰白象宝,曰女宝,曰马宝,曰珠宝,曰主兵臣宝,曰主藏臣宝,率大朝会则陈之。”转轮王七宝的女宝和臣宝都是指人类,但臣宝还是只包括男臣。这里的“女宝”有点物化的态度,同时男臣子也被物化,毕竟词源所在地已经足够垃圾了,但还是又增加了女孩子上朝的机会。
18.武曌很可能将女子的继承权写入法律
有人写了一篇文章考证武曌修订了妇女的继承权法案,这和第19条一样,尽管是猜测,但是对大女人友好的网友应该拥有这一眼的默契。
19.武曌很可能鼓励了给女户授田
前段时间翻到几篇吐鲁番文书女户的相关论文,唐初均田制废弃了给全体女人(包括妻虜)授田,但同时允许单女成立女户。尽管论文用“唐前期”、“唐初”等字眼模糊了武周的时代特征,但在给出的列表中指的确实是从武曌的时代开始给女户授田,所以,这项政策很有可能是由武曌亲自重点鼓励而来的。
20.女子的着装更抛头露面
《旧唐书》记载,唐高宗时代的女人穿的像msl一样,即便这是社会环境的原因,但李治还要下令禁止妇女露出更多:“永徽之后,皆用帷帽,拖裙到颈,渐为浅露。寻下敕禁断,初虽暂息,旋又仍旧,咸亨二年又下敕。”但是到了武曌的时代,女人终于敢于露出面容:“则天之后,帷帽大行,幂旂渐息。”并不是露出被男凝的那一部分,某些壁画(大概还是武周之后的壁画)展示出的齐胸襦裙也没有特别的夸张,只是当代堕权影视剧为了男凝又给夸张化了。
——2024年6月,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