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最新章节。
【女皇武曌与女性权益相关】
这篇文章我本来去年打算整理,今年惊喜地发现已经有人帮忙又补充了一部分。
武曌当政期间对于女性利益的促进政策,为了看起来更明晰,我还是先用称制前,称制后/称帝后两个阶段进行划分,再按类型划分为几个方面(比如对宫人、女官或内外命妇,平民妇女群体,妇女的哀荣以及利女的文化、法律氛围等)。因为在称制后,武曌拥有绝对权力,在相似类型的女性权益方面,会做到进一步的提升。
首先要说起的是武曌对宫女的待遇。在称制前,武曌允许宫女可以一年见一次家人。但到了称帝后,武曌又给提高了待遇,让宫女们读书,还放了一些宫女回家。要知道,这与中宗时的三千宫女在出游时出逃事件以及开元天宝年间宫女人数增加至四万人相比,武周朝宫女可以读书也可以回家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比起宫女们的待遇,更有女性意识的应该还要数宫廷女官参政。在称制前,武曌就已经把李治的后宫都改成了女官名称,又允许命妇们偶尔上朝以及参与封禅。称制后,武曌选拔了一些外命妇进宫做女官为她起草制书,还征兆了南海的七岁神童入宫读书。而这些只是墓志铭等资料展现出的沧海一粟,武周时期还有更多女性被征召入宫,就从此成了武曌身边参政议政的帮手。
对待平民妇女的待遇,如禁止妇女从事女伎女乐,泰山封禅时册封百岁妇女为郡君。明堂建成时(称制后),允许妇女参观明堂,废除妇女跪礼等。一些文字文艺上或对妇女哀荣方面,如武曌推行了女本位词“女男”、“女宝”,编撰一百卷《列女传》,鼓励女神信仰,给死去的母亲服丧等。还有一些潜移默化的社会进步以及推测得知的信息,武曌很可能将女子继承权写入法律,鼓励了给女户授田,武周时代妇女的着装风气更抛头露面等。
尽管这些完全没有达到让女人拥有第一性的人权的程度,但我们要知道,武曌是在异常坚固的男权社会的一块大饼里,哪怕掰出一点点微小的利益,也会把这些利益再投放给女人。
1.《建言十二事》为母守孝三年
《旧唐书·高宗本纪》:“又请子父在为母服三年。”虽然受益群体是死去的妻母,这就像当代尚且还在为男人争取产假,一项只对母权妻权有意义的政策至今还没被女代表们争取来。我知道二者都对真正的女权没多大意义,但这篇文通篇都是需要考虑时代背景的。如果还要无限地诠释下去真的好无聊。
2.禁止了一项女伎女乐的活动
《旧唐书·高宗本纪》:“皇后请禁天下妇人为俳优之戏,诏从之。”《唐代性别与文化》又考证:“唐皇室对家伎的许可始于中宗朝,唐玄宗进一步放开对女乐人数的限制。”从这方面可以推测,也许武曌掌权的那段时间,是在有计划地抑制女伎女乐。
3.将后宫嫔妃改制为女官
《旧唐书》:“龙朔二年,置赞德二人,正一品;宣仪四人,正二品;承闰五人,正四品;承旨五人,正五品;卫仙六人,正六品;供奉八人,正七品;侍栉二十人,正八品;侍巾三十人,正九品。”名称改成了职能类,也在数量上减少了后宫人数,而在后来李隆基又改回了更虜的名称,甚至李隆基因为对武昭仪和上官昭容留下了心理阴影,不敢再使用“昭仪”和“昭容”这两个名称。
4.允许宫女见家人
《新唐书·高宗本纪》:“上元二年,诏妇人为宫官者岁一见其亲。”上元年间还是在高宗朝,武曌允许宫内的女官每年见家人,在临朝之后武曌对宫女的恩惠更多。
5.外命妇偶尔参与朝会
《册府元龟》:“永隆二年春正月王公已下及朝集使以太子初立献食敕於宣政殿会百官及命妇。”历史上很少允许外命妇参与朝会,况且武曌做皇后时已经让“命妇朝光顺门”。
6.泰山封禅时的女性/福/利
皇后与命妇参与封禅,“皇后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这是第一次有女人参与封禅活动。又册封百岁妇女为郡君,“诸老人百岁已上版授下州刺史,妇人郡君。”虽然受益群众还是包括了男人,但仍强调了妇女获利。(《旧唐书·高宗本纪》)
7.嵩山封禅时,册封女神
《旧唐书》:“灵妃为天中皇后”,“封启母神为玉京太后,少室阿姨神为金阙夫人。”虽然是对女神的册封,但仍不能抹杀宣扬女神信仰的现实意义。
8.恢复一项汉时的女性政策
《改元载初敕文》:“女子百户赐以牛酒。”汉代有很多次“女子百户赐牛酒”的活动,这里的“女子百户”包括的女子就是指单女,这项政策应该是挺能体现女子的独立性。
9.允许妇女参观明堂
《旧唐书》:“自明堂成后,纵东都妇人及诸州父老入观,兼赐酒食。”居然特意强调了是整个首都的女人,不包括洛阳的男人虽然还是囊括进首都城外的男人。
10.选拔起草制书的女官
李氏:“载初年,皇太后临朝求诸女史,勅颖(颍)川郡王载德诣门辟召侍奉。宸极一十五年,墨勅制词,多夫人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