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三国:成为孙权的心尖宠》最新章节。
袁绮绮默默思考:难道孙权只因将治所迁至建业城,便一门心思在合肥一线抵御曹操?
但曹操早已察觉合肥难以攻克,转而将目光投向关中和汉中。
曹操就像在长江流域寻找突破口的旅人,荆州之路受阻便转攻合肥,合肥难行便又取道关中、汉中,试图从益州打开局面。曹操很明白一个道理,只要掌控长江上游、中游,下游的江东之地便如囊中之物。
如今,各方目光皆聚焦于益州,益州乃处于长江最上游,历来的富庶安稳之地。孙权却能沉下心来,专心致志地进行城防建设,全力打造建业城。
“若真是如此,孙权的定力着实令人佩服!”
事实上,孙权的沉稳源于他对政治形势的精准判断,只因他向来是个稳扎稳打的人。
不过,孙权的这份定力,在袁绮绮面前却不一样。
他二人成婚数载,育有一子,虽也曾有过争吵与误会,却始终紧密相依,陪伴始终。
孙权依旧保持着良好的习惯,每日下朝归家,必定与爱妻袁绮绮共度时光。一家三口的日子温馨甜蜜,他们一同陪伴孩子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共享天伦之乐。
平日里,无论是对弈棋局,还是共览书卷,夫妻二人总是你言我语,相谈融洽。
孙权每日坚持早起晨练,却总不忘让袁绮绮多睡片刻;袁绮绮在书房写作时,孙权也会静静坐在一旁的榻上看书,默默陪伴。到了夜晚,二人相拥而眠,她定要将头枕在他的肩头,他定要将她拥入怀抱。
一日,孙权忽然与袁绮绮探讨:“若要图谋天下,究竟何为关键?”
这是袁绮绮第一次听到孙权吐露这般宏愿。她心想,这个表面波澜不惊的人,内心终于藏不住那汹涌的壮志了?
袁绮绮浅笑一回,说:“这个……莫不是与打仗一样,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孙权笑着请袁绮绮详细说说缘由。
袁绮绮娓娓开启,说得滔滔不绝:“欲成天下霸主,固然需有政治家的胸襟,广纳贤才,让能人志士为己所用,或以德服人,或凭威权驾驭。然而,我觉得还缺一样,运气。”
常有人感叹时不我待、时运不济,便是此理。
“就拿当下的乱世来说,国家动荡多年,百姓困苦不堪。但世间规律便是如此,越是动荡,人们越不甘沉沦。即便如蝼蚁般渺小,也要活出人的精彩,这便是乱世出英豪的缘由。乱世既渴求英雄,也造就英雄。可英雄与英雄各不相同,气质秉性各异。有的英雄在磨砺中成就帝王之姿,有的却在岁月中湮灭;又或是英雄辈出、各自称雄,谁也奈何不了谁,这何尝不是运气使然?”
多么精彩精辟的言论!
孙权听得入神,觉得袁绮绮说得实在太妙。
孙权所处的时代,时局动荡,是命运将他推上江东之主的位置,他只能奋勇向前,在与曹操的对峙、和刘备的周旋中,摸索前行。可以说,孙权今日的成就,既是时代的馈赠,也受限于时代与对手。
曹操老谋深算,在许昌经营多年,根基深厚,麾下兵强马壮、良将如云,孙权与之对峙,确实未占得运气先机。
孙权这才明白,他身旁小女子已巧妙地回答了他的问题。图谋天下,不仅关乎个人能力、团队凝聚力与智慧,运势同样关键。
孙权于是由此开始思索,该如何为自己创造好运,又怎样逐步瓦解对手的运势?
此刻,刘备自觉正值壮年,挥师攻打益州。在孙权看来,益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刘备想要不费一兵一卒拿下此地,谈何容易。况且,刘备率军进入刘璋的地盘争夺权力,本就师出无名,这无疑是侵略与掠夺之举。
孙权有时会暗自讥笑刘备,这位以道德仁义自居多年的枭雄,终究还是按捺不住野心。
遥想当年在徐州,徐州牧陶谦多次诚恳相托,刘备假意推辞再三才接手;于荆州时,刘表亲自将州牧之位托付,刘备亦是故作谦让。可如今,年逾五旬的刘备却主动出击,开始明目张胆地争权夺利。
孙权顺便想了一回:该如何瓦解刘备的气运?
这个问题很值得深入探究。《道德经》中云 “治大国若烹小鲜”,宏大的事业,其关键往往藏于细微之处。
孙权想,若能将刘备的好运引至江东,让曹魏阵营的人才对江东心生向往、由衷称赞,方为良策。
毕竟图谋天下,除了军事上的较量,更在于人才的争夺与人心的收服。
回顾过往,孙权这些年的经营不可谓不成功。但他明白,前路漫漫,唯有稳扎稳打,方能行稳致远。
想到此处,孙权不禁自嘲,笑自己志向远大却任重道远。他麾下虽有周瑜、鲁肃等胸怀壮志之士,可这天下人心,却尚未归向江东。
孙权清楚:“世人并非看不透刘备与曹操的本质!”
他们早已看穿刘备,虽打着仁义旗号,实则是野心勃勃的枭雄,一心谋取地盘、成就霸业。他们也明白曹操把持的汉室朝廷,不过是徒有其表的傀儡政权。然而,众人却依旧选择追随。
追随刘备者,多因其姓刘,借此彰显追随者对汉室的忠诚,标榜自身的仁义道德。
为曹操效力者,亦想借此证明自己是忠正耿直为朝廷效力之臣。
孙权顿悟,不是世人看不透,而是人性太过精明。
既已洞悉这些精明之人的心思,孙权便有了更深的城府。他深知,手中不仅要有强大的军队与绝对的军权,能征善战、号令群臣;更需具备治理疆土的卓越才能,让治下之地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唯有如此,方能积蓄真正的实力,在这乱世之中逐鹿天下。
孙权虽未向袁绮绮言明胸中丘壑,但他沉稳从容的举止,早已让袁绮绮窥见他那志在千里的雄心。
早年在京口推行的诸多开明举措,如今悉数迁至建业城:专为宗室子弟与文臣武将幼童开设的学堂,培养女子琴棋书画、女工厨艺的闺阁学塾,提升行伍军官文化素养的军事太学,还有培育医者、郎中、接生婆的医馆学校。
这些设施不仅完整迁移至建邺城,更延续旧制,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