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好色乖戾,卫后无所出,妃嫔生三子,暗地互相较劲争位。
直到长子元昌认了卫后为母,这正统性才高出两个弟弟。
但是次子丁野心勃勃,并不放弃,反而勾连大臣,让康王有了改立之心。
不想卫后去年去世前,对康王留有遗言,就是让元昌为继承人。
竟让康王回心转意,驱逐了几位大臣,为元昌今天的继位排除了障碍。
虽然华帝把部落联盟变成一个国家,但这个国家非常粗糙,残留大量原始公社的习惯,国家制度还处于草创。
在盆地内分内外服,内服占据最肥沃的平原,拥有最多的人口,分王畿内外,畿内包括蜀都及周围由王族华氏直接管辖,畿外诸氏是华氏的同姓亲族。
外服是臣服于华邦的其他部族,华人部族称氏,羌族以外的部族称方。
为了管理这些氏方,创立了四牧八伯的制度。
四牧由华帝的叔兄侄庶担任,世代代表华邦镇守四方,调停各方各氏的矛盾,组织军队,管理公共事务。
八伯由早期华氏的盟友担任,辅佐四牧,是地方实力部族
王子丁的舅族有韬氏就是八伯之一。
寺人为什么要说“逃”,这先王刚御龙归天,做为王子不想着守丧,竟趁众人松懈,急急忙忙的出了宫门。
按照以往惯例,这不是要起兵夺位是什么。
可不能让他走了。
随着新君的一声大喊,朝臣中主管宫城军事的郎正率先反应过来,冲出大殿,召集人来一面封锁外城门,一面誓要抓到王子丁。
元昌冷静下来,让朝臣如常处理先帝后事。
等到下午,郎正大搜全城,弄得人心惶惶。
到晚上还没有抓到,元昌不得不开始考虑应对可能到来的战争。
于是问朝臣:“要是皇子丁携有韬氏反叛,可有何法应对?”
多亏康王,朝中倾向皇子丁的大臣都被他驱逐了,留下来的大臣,虽然谈不上死忠,但也不至于反叛。
六朝臣为四太两正,皆为畿外诸氏中的能人。
太宰:众臣之首,负责下达王命,宣布政令,下情上达,征求意见。
太啬:管理日常民事,征收农业赋税及。
太卜:掌管祭祀,刑狱,调解诉讼。
太史:掌管记事和册籍。
郎正:掌管军事力量。
工正:管理手工业,畜牧业,工匠,工程营造。
太宰上奏道:“有韬氏为北左伯,可通知北牧和北右伯节制。”
郎正补充道:“应召畿外诸氏拱卫王畿!”
元昌问郎正:“武库还有多少兵器?”
郎正面露难色道:“犀甲不到二十,铜戈一百,铜钺一百……”
又问工正:“城内匠有多少?郊外民有多少?”
工正道:“工匠还有三百多户,畿内民有四千户。”
都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本朝兴盛时,仅蜀都城内工匠国人就有二千户,方圆千里内的畿内农人也有二万户,能武装起一千着犀甲,手持长戈,腰悬斧钺的精锐。
几次动乱,蜀都财富和工匠都被劫掠,竟破落至此。
几位朝臣目光更加暗淡。
元昌又问道:“那畿外还能征多少卒?”
郎正低声道:“畿外诸氏死伤无数,能征者少……”
畿外都是华氏的亲族,在对其他氏族时,还会维护华王的权力而出全力,但王室的动乱,已经造成整个内服的人口凋敝,三户去其一,贵族都不能幸免,能征之兵寥寥。
更何况又是王室的内斗,谁赢都能代表华氏,可能更不上心。